耳边常常听到这样的评价:那个人,能力还是有的,就是太爱务虚,不做实事。
也有人这样抱怨:这个社会,光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是不行的。光务实是行不通的,还必须得务虚,不然,永远上不去。
可见“务虚”一词在大部分人的心中不怎么样,多少有点灰太狼的角。
闲暇之时,可以务虚,便想就此探个究竟。
虚,字典释义为:空的,不真实的,衰弱的,内心怯懦的,常见的词组有虚名、虚实、虚空、虚度、虚无……
显然,“虚”字,多处在贬义位置,如果按照阶级斗争划分成分的话,属于腐朽、没落、投机倒把这一阶级,应该永远站在人民的对立面,接受口诛笔伐。
但事实根本不是想象的这样,最近在网上闲逛,发现了两张图片和一些关于务虚的标题,引发了我对“务
虚”一词的思考。
只要百度一下就知道,网上有很多与“务虚”相关的报道:《中共无锡市党委务虚会》《全市人社工作务虚会议在安义县召开》《“务虚”会议有实效》《“务实”也要“务虚”》《长沙市总工会二〇一〇年度工作务虚会议材料》《上海市虹口区人口计生委召开2013年度工作务虚会》……
我吓了一跳,务虚居然能这样大张旗鼓呀,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体制内的各种比较正式的场合,被一些既有政治地位也有思想觉悟的人津津乐
道。这是我始料未及的,看来与我们意识里的惯常理解有很大的偏差,必须深入理解一下,不能简单地认为“务虚”是个贬义词。
搜索百度词条,上面有这样的话:务虚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有的一种会议,指各级政党、政府机关、军队、企事业单位等的决策层就组织机构整体战略或某项具体工作,从政治、思想、政策、理论等诸方面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创造理论、制定路线、提出纲领、确立原则的会议。最有名的务虚会成效斐然,1978年举行的国务院务虚会议上,最早提出了对外开放。1979年初,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是最有名的务虚会之一,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在该次会议上提出的理论。
务虚,原来曾高居庙堂,且也务出了大名堂。
深入分析发现,党政部门对“务虚”的理解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很大关系,将“虚”和“实”作为事物发展的两个方面,分别指向物质和意识。“实”是指唯物的,作为对立面存在的“虚”,那就应该是意识的。“实”,对应着客观世界,引申为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系列实践。而“虚”,对应着意识形态,也是需要认真对待的,被引申为改造主观世界的一系列行为。
但党政部门毕竟只是网络中的少数人,他们对“务虚”的理解并不能代表绝大多数网民的观点,远离政治的人实在太多,我们还不能就此给“务虚”贴上褒义的标签。看看网络上一些关于“务虚”的文章:《老尚:
你别总是务虚》《“解放”孩子眼睛要务实别务虚》《从商要务实、别务虚》《科技报告最好务实别务虚》《官员应多务实,少务虚,更不应作秀》《官员公开竞聘要多务实少务虚》《务虚之事可为不可夸》……这些标题中的“务虚”一词总是和“别”
“少”
“不
可”等否定性词语连用,表明了网民们的规劝,可见“务虚”一词在非党政部门可没有那么趾高气昂和冠冕堂皇。
著名作家史铁生半自传式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其书名同样带我们进入“务虚”的另一种思考:虚者,
虚无也,务虚者,思考虚无也,关心虚无也!倒是比较符合务虚的本意。
语义,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在这个十分重视物质的时代,
“务虚”作为褒义词的支
持度显然力道不足,在广大百姓的口中,这个词多少有些上不了台面,甚至在一些场合被认为是实干派的对手和制肘。大概是望文生义,歪嘴和尚念了歪经,把一个本正源清的词儿给祸害了。
事实上,务虚一词民间和官方两种意义,在不同立场的人看来,则有不同的指向。党政机关因为理解其义可以堂而皇之、正儿八经、义正言辞地开“务虚”会。但老百姓往往会不屑一顾,甚至面带讥讽地对擅长“务虚”的某些人以及务虚现象进行批判。
(作者单位:中共陕西省紫阳县委宣传部)
务虚会议文/犁航
周末务虚谈“务虚”
办公论坛
63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