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民族的风俗习惯及服饰特点
[、蒙古族
蒙白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乂富有传有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占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了二每年七、八万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U,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用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
蒙占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春秋季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都比较宽大,尽显奔放豪迈。女袍则比较紧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条和健美。男装多为蓝、棕,女装则喜欢用红、粉、绿、天蓝。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c3族钟爱的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占族习惯。玛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占族的首饰富丽华贵。
2
I可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卜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
蒙占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I可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
叫肉孜节),乂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LL
由于散居的原因,使I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I族在服饰上最具仃民族特的就是礼拜帽,一般是用白布制做,式样
为无檐小圆矛,也仃戴黑的,最初是作礼拜时戴,现在以成为民族标志,平I」也随处可见。回族妇女习惯戴披肩盖头,只把脸露在外面,根据年龄的不同,选用的颜披所不同,姑娘用绿的,中年用青的,老年用白的。
3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苴管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值但万物有灵,崇拜日然祀奉祖先。节LI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口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I」以苗年最为隆重。
苗族分布较广,支系众多,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过去以麻织土布为主,普遍使用独具特的蜡染、刺绣工之。裙子则以白、青居多,服饰的用料、颜、款式、刺绣等方面,都极具民族风格。配饰以头、颈、胸及手等部位的银饰为多见,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首饰中首屈一指。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充分显不了苗族的聪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
4傣族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仞”、“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U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口,这一节口傣语称“桑勘比迈二
届时要曦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倡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傣族多居住在我为云南的亚热带地区,擅长农耕和水稻种植,傣族人在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融合了中原和印度及中南半岛诸国文化。傣族男子多穿圆领大襟或对襟小衫,下着长裤,白布或蓝布包头。妇女穿长筒裙和短衫,梳各种发式。傣族人民崇拜孔雀和大象,常将孔雀和大象的图案编织在衣物上。
5--族
一傣族在唐代称为“栗粟”。侠傣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1985611II,建立云南维西像俅族自治县。节日:
主要节I」有阔时节(12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像俅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f栗像族男子一般I:穿或长或短的麻布衫,下着及膝黑裤,头戴黑包头,身背革制筋包和砍
刀,左耳戴珊瑚耳坠。德宏像像族男子佩戴长刀,颈耳贝壳颈圈,身背手工缝制缀子红绿小绒球的花包,穿白护腿。女子多穿长百褶裙,也有穿黑长裤,系围裙,用青布包头,身背手工缝制的挂包,头戴白硅碟片和红白珊瑚珠子串成的“噢乐”,行的绚丽多彩小.的典雅大方,极行特・(注:硅碟音为车渠,一种蛤
6
臧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的130多万人U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u均与宗教活动力.关。藏族的民间节I」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H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藏族的服饰在藏族文化中占力.重要的地位。农区男子一般穿黑白雷稽或哗叽藏袍,衣裤套穿在白衬衣上,外束布或绸子的腰带;妇女藏袍的用料同男装,冬袍有袖,夏袍无袖,内衬各绸衫,腰前闱一块毛织的彩横条“帮典”,风格独特。牧区男子多穿肥大袖宽的皮袍,大襟、袖口、底边等处都镶着平绒或毛呢,外束腰带:妇女也穿皮袍,皮袍以“围裙”料和红、
蓝、绿呢镶宽边,美观漂亮。戒靴主要有“松巳鞋”和“嘎洛鞋”。藏族男女的头、手、胸、腰卜.都喜欢佩戴用珠宝、金、银、铜、玉、象牙等制作的精美首饰。
7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力.“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U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U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I-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壮族男子多穿对襟的上衣,纽扣以布结之。胸前缝一个小兜,与腹部的两个大兜相配,下摆往里折成宽边;下短而宽大,有的缠绑腿;扎绣力.花纹的头巾。妇女穿藏青或深蓝矮领、右衽上衣,衣领、袖口、襟边都绣有彩的花边;下着黑宽肥的裤子。也有穿黑白褶裙,上有彩刺绣,下力.彩布贴,彩绚烂耀眼。扎布贴、刺绣的围腰,戴绣力.花纹图案的黑头巾。节U或赶墟歌场穿绣花鞋。披戴绣花垫肩。妇女的发式各地有所不同。壮族
服饰一般都用自织的土布制成。
朝鲜族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朝鲜族民间4.五大节U,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U
朝鲜族男子通常穿短款上衣,斜襟、左衽,宽型袖筒,下身穿宽腿、肥腰、大裆的长裤。外出时喜欢穿斜襟长袍,无纽扣,以长布带打结。过去习惯戴笠,现在青年男子戴鸭舌帽,中老年人戴毡帽。儿童上衣的袖筒多用彩斑斓的“七缎”做料,就像彩虹在身上飘逸。女服则为短衣长裙,朝鲜族叫“则”和“契玛”。喜欢选用黄、白、粉红衣料。朝鲜族的鞋从木屐、草履到草鞋、麻鞋,直至近代男子宽大的长方形胶鞋、妇女鞋头尖面跷起的船形胶鞋,无布别具一格。
9高山族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高山族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大,素行'森林宝库”的美誉。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也们的传统节U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彩。“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高山族服饰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但有地区差异。台湾南部的男子穿对襟长袖上衣,外套坎肩式短褂,系宽腰带,垂其两端的作为前裙。衣袖、领、腰及下摆都镶上彩花边,用黑布缠头。经常戴藤盔或木盔。女子服饰分为短衣长裙、长衣下裳和裸露式三种款式。仃的身穿对襟长袖短衣,下着长裙,胸前挂一块斜方胸衣;有的上身只穿一个背心,下身横围一块腰布,冬天用一块方布自左肩围裹其身,头戴木制八角头盔。高山族男女都喜欢佩戴饰物,如贝料、兽牙、羽毛、兽皮、花卉、钱币、竹管等,全身上下被装点得五光十。妇女刺绣享行盛名。
10,
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涅水谷地的古羌人,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纳”有大或尊贵之意,“西”意为人。丽江纳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
灵,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万物皆有神灵主宰。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节”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
纳西族过去是以自织的麻布或粗布为衣料,青壮年喜穿白,老年人喜欢黑,以表现其二元对立的宇宙观。现在妇女服饰在保留传统特的基础上演变和发展。永宁的纳西族女子喜欢穿红、蓝、紫且用彩布镶边、钉双排扣子的上衣,浅蓝或白衫里的双层白褶长裙,用丝线绣五彩花边。腰束红、黄彩带,脚穿青布绣花鞋。纳西族最具特的服饰是妇女的“七星披肩”,它是民族心理的深层结构的体现,蕴含着纳西族丰富的历史和思想内涵。
11布朗族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唐时称“朴子蛮”,元、明、清时称“蒲蛮”,由于居住的地区各异,昔日的布朗人力.不同的自称。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称为布朗族。布朗族过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力.关。其中最具特的节祭LI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