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丑小鸭》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创作于1844年的《丑小鸭》是安徒生在心情不太好的时候写的。那时他有一个剧本《梨树上的雀子》在上演,像他当时写的许多其他的作品一样,它受到了不公正的批评。他在日记上说:“写这个故事多少可以使我的心情好转一点。”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丑小鸭”——事实上是一只美丽的天鹅,但因为它生在一个鸭场里。鸭子觉得它与自己不同,就认为它很“丑”。它受到了各方面的压力、鄙视,但它最后终于靠自己不懈的努力,成长为一只最美丽的白天鹅。作者把自己当时的全部感情都融注在丑小鸭这一艺术形象里,以求艺术创作上的成就和精神上的安慰。 
这篇童话是作者自身的写照,具有极强的艺术概括力。面对丑小鸭的生活经历,我们会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会受到深刻的思想启示: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由于这一童话的广泛流传和深刻的思想意义,“丑小鸭”已经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文学典故,成为激励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作者在丑小鸭这一形象中融入了深切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可以说是他本人生活经历的艺术写照。安徒生一生境遇坎坷。他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教育。他最初想做一名芭蕾舞演员,后来又想当一名歌剧演员,但都没能实现。他开始从事创作,但因出身贫贱而不断遭到别人的嘲笑排挤。但是他毫不气馁,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名享有世界声誉的童话大师。正是由于这种深厚的生活体验,丑小鸭的形象才塑造得生动感人。这正应验了作者本人的话:“生活本身就是童话。”
zhidao.baidu/question/4130632.html
在当前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丑小鸭的形象仍然能够给我们的精神以激励,非常值得一读。
二、 教学课题
《丑小鸭》
三、 教材分析
丑小鸭历经千辛万苦、重重磨难之后变成了白天鹅。是金子早晚会发光。命运其实没有轨迹,关键在于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人生中的挫折和痛苦是不可避免的,要学会把它们踩在脚下,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梦想,只要他们学会树立生活目标,在自信、拼搏中,他们会真正的认识到自己原来也可以变成白天鹅,也可以像丑小鸭一样实现心中的梦想,人只要有了梦想,那么,困难也不再是困难了。比喻不被关注的小孩子或年轻人,有时也指刚刚出现、不为人注意的事物。
baike.baidu/view/40802.htm
四、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讲授法、对话法相结合,兼以目标教学法。
wenku.baidu/view/5be38d5d804d2b160b4ec0c8.html
五、 教学过程
3、《丑小鸭》导学案(一)
一、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了解安徒生作品;
认识这篇童话作品的自传特;
分析文中丑小鸭的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把握文章的主旨。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理解丑小鸭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通过复述和辨析,提高文学欣赏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内在因素,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地对待挫折,不断实现自我价值。
学习重点:理解丑小鸭对自己遭遇的态度以及他所做的努力。
学习难点:丑小鸭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
二、课前预习
以前我们学过一篇充满趣味和睿智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它的作者是──安徒生,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一篇作品《丑小鸭》。
安徒生,丹麦19世纪童话作家,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早年曾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自幼酷爱文学和音乐,并对舞台产生兴趣,幻想当一名歌唱家演员剧作家。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14岁时,为追求艺术,他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尔本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作品以《丑小鸭教案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野天鹅》、《皇帝的新装》、《小锡兵》为代表。
这位童话大师一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献给了“未来的一代”,
安徒生(肖像)
直到去世前三年,他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译成150多种语言和文字。 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安徒生一生经历坎坷,在他年老的时候,他的故乡奥登塞市的居民赠他以“奥登塞市荣誉公民”的称号。安徒生被世人称为“世界童话之王”、“丹麦童话大师”。很多作品被选入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
baike.baidu/view/2140.htm
2、学生学法
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段序,借助工具书认识、理解生字、词。
⑵ 先扫除生字新词的阅读障碍,再反复诵读课文,顺着丑小鸭的流浪足迹理清文章思路,掌握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认真体会研讨与练习中提到的句子含着的意义,再思考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同时,把你阅读时的困难和疑惑写在下面。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结构。
二、知识预习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    )笑  吐(      )鸡  (      )妹     篱(        )
(      )丧  (      )泽    恭(      )敬敬  (    )链 
木屐(    )
2、解释词语
讪笑:                       
来势汹汹:                                         
沮丧:                            
嫉妒:                                         
三、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从文章中出丑小鸭流浪的足迹。再仔细阅读,完成下表:
    流浪地
遭遇歧视和打击
    态度
  追求
  结果
 
 
 
 
 
 
 
 
 
 
 
 
 
 
 
 
 
 
 
 
 
 
 
 
 
 
 
 
 
 
 
 
 
 
 
 
2、对着表格填写的内容复述课文(请加上出生时的描写)
3、  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本文讲的是                                                          故事。
四、展示:依据上表展示片断朗读或片断课本剧
五、检测
1、听写:读一读,写一写
2、给下面词语注上拼音
篱笆(        )    沼泽(        )  沮丧(        )  泥泞(        )
 六、学后反思:
3、《丑小鸭》导学案(二)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辨析形象,感悟主题,进一步提高文学欣赏水平。
2、拓展课文,联系实际,深化主题。进一步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
二、研读赏析,展示风采
1、“研读与练习”第二题,分组思考题中的三句话的含义,然后展示。
2、为什么周围的动物都认为丑小鸭“丑”呢?你认为他丑吗?
3、说出你理解的丑小鸭。分组板书:“我看到了一只                丑小鸭”,然后从文本中出依据展示。
4、你知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原因吗?从课文中出关键词语来回答。 
5、赏析本童话中其他“人物”的形象,说说芸芸众生相。分组商量,你们组要跟哪个“人物”对话,一,分角读一读。然后用“可悲的、可笑的、可鄙的……”+“人物”板书展示,再说出依据。
(例:我看到了可爱的农夫)
三、观点碰撞,深化理解
    有人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它是自己追求和努力的结果;有人说,他如果不被善良而又软弱的鸭妈妈赶走,就是最初生活的地方,也会变成白天鹅。
你同意哪种看法呢?(分组PK)
四、走进童话,联系实际
    梅花在雪地绽放,是对寒冬不屈不挠的抗议;“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对困境不屈不挠的抗议。面对高位截瘫,张海迪更坚强了;面对失明,海伦·凯勒更热爱生活了;面对许多成长的困难,我们的目光将更坚定,脚步声将更稳健,这就是“丑小鸭”给我们的启示。
    ⑴ 你看到或听到现实生活中“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事例吗?讲给大家听,资源共享。
“馒头神”张立勇的故事
wenku.baidu/view/e7d4d286b9d528ea81c779a4.html
    ⑵ 写一句或几句鼓励自己或他人不的挫折奋发向上的格言吧。
               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⑶ 在前进的路上,你是一只“丑小鸭”吗?要变成一只“白天鹅”,你还有哪些路要走?
五、检测:
1、仿照例句写话   只要你是一只天鹅,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只要……就……
2、阅读下文,按要求答题
六、 教学反思
在讲授这篇课文时,我首先是给学生放映了在百度视频上搜索下载的《丑小鸭》动画片,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
然后,让学生读课文,在情趣导入方面产生了良好效果。
不过,动画片和原著略有不同,可以让学生出不同之处在哪里,并分析原著被改编的原因。
此外,讲课的时候我联系《伤仲永》一课,将丑小鸭和方仲永的形象做了比较阅读,产生了良好效果。
七、 相关课件
wenku.baidu/view/23fb69c08bd63186bcebbc46.html
wenku.baidu/view/6b77e48583d049649b665863.html?from=rec&pos=1&weight=38&lastweight=19&count=5
动画片:www.baidu/s?tn=site888_pg&bs=%B3%F3%D0%A1%D1%BC%BF%CE%BC%FE&f=3&rsv_bp=1&wd=%B3%F3%D0%A1%D1%BC%B6%AF%BB%AD%C6%AC&oq=%B3%F3%D0%A1%D1%BC&rsp=2&rsv_sug2=1&inputT=1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