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一中 张智霞
所谓学困生,一般是指基础知识较弱,行为习惯较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是否能有效地转化学困生,是考验教师的一个重要工作。
一、学困生产生原因
1、家庭原因
溺爱:现在家庭中孩子越来越少,家长对孩子溺爱有加,百依百顺,养成了孩子怕苦、怕累、怕难、贪玩、依赖性强、骄横、任性、惟我独尊的性格。如我班的赵淼。
放纵:农村家长工作时间不固定,经常是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学习;另外部分家长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心有余而力不足;再者部分家长意识不正确,认为学习无用,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孩子的吃、穿、用上。以上原因都造成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过于放纵。如我班的李大典、李慧丹、高通。
2、自身原因
适应性差:学生在升入中学后学习环境和内容都是崭新而陌生的,他们在面对突然增加的众多学科束手无策,而谁能很快适应,谁就学得轻松,反之就形成学困生。我班的颜颖丽就是这种类型的。
行为习惯差:通过调查了解多数学困生过多的依赖他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独立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难以约束和克制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学习效率很低,长久之后变得无责任心,不肯承认错误,无所谓成绩好与坏,甚至扰乱课堂纪律。时间一长逐渐变为学困生。像我班的郭环宇。
智力欠缺:有一部分学生智力发展低于同龄其他学生平均水平,他们记忆困难,理解缓慢,对于知识不能变通;他们愿学、乐学,但结果往往是在学习上花的时间比其他的学生多,而成绩却远远不如他们,在学习上处于持续困难的状态。久而久之变为学困生。如侯晴阁
自控力差。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因家庭过分溺爱,意志不坚,恒心不足,常常因外界诱惑而无法自制。比如晚上长时间看电视或者通宵上网。如苗壮壮
3、学校原因
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不够新,与素质教育的实施相悖;教学中采取“填鸭式”、“管束式”、“保姆式”等落后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主动性全无;有的老师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严厉训斥和指责,甚至有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现象发生;有的老师对学生表扬得不合理,批评得没理由;有的老师对全体学生不能一视同仁等。所有这些都会导致师生关系的不融洽和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久而久之而形成后进生。
二、转化学困生措施
通过对学困生形成原因的分析,我认为,学困生并非是无药可救,只要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定会是学困生得到转化。
(一)、积极与家长沟通,加强指导,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子女身心影响巨大。在对学困生的研究中发现,学生家长在外工作的多,离异的多,做小生意的多,文化程度低的多。他们大多忙于工作、生意而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而一旦发现自己的子女学业荒废或行为差错,往往不反思自身星族
原因,却一味打骂子女乃至对其丧失信心,放任自流。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种家庭教育环境下的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自暴自弃,逐步沦为学困生。学校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为防止学困生的产生和学困生的转化创造有利条件.
(二)、利用社会环境,加强引导,优化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无所不在,时刻对学生产生影响。社会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鱼目混珠,夹杂着大量对学生具有毒害作用的消极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怎样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社会环境积极的一面,消除社会环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呢?
1、加强引导,提高学困生分辨能力。学困生相比其他学生而言,受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大,但我们不可能因此而将其与社会隔离。我们只有想办法帮助他们认识各种社会因素的本质及其影响,提高其分辨能力,增强其免疫能力。如在学生中普及法制教育;经常利用班会举办社会公德知识讲座等。
2、开展寓教于乐的社会实践活动,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
为了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防止不良社会风气、丑恶社会现象的消极影响,学校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多种活动,吸引学困生积极参与,在帮助学困生远离不良社会影响的同时,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社会知识。
(三)、利用学困生的心理矛盾,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学困生真正转化
由于种种原因,学困生普遍具有复杂矛盾的心理。我们要注意到这一点,并结合心理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化解他们的内心矛盾,使他们真正从外表到内心得以转化。
一方面,学困生既自尊又自卑。学困生常有的一种心态是破罐子破摔,这是一种自尊心没有得到尊重或受到挫伤,导致心理失衡,而向相反方向——自卑发展的一种心理反应。部分学困生拉帮结派、打架闹事、称王称霸,实际上就是为了获得一种不正常的尊重、防止受人欺侮的心理表现。因此,我们做转化工作时,首先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讥讽、不挖苦、不训斥,不打骂、不体罚他们,以免把他们愈推愈远。其次要为他们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们的自尊心能通过正当方式获得满足。
另一方面,学困生既有上进心,又有惰性。班主任老师在转化工作中常有这样的经历:与学
困生谈话后,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苦心,从而表示要痛改前非,可过不了几天又开始犯毛病了。因此,有的老师缺乏耐心,急于求成,看到后进生出现“教育反弹”现象就对学困生丧失了信心。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学困生也渴望上进,做人人喜欢的好学生,可长期懒惰散漫的坏习惯早已根深蒂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学困生转化中保持相当的耐心,常对他们加以鼓励,帮助他们发展上进心,弱化惰性心理,最终使其上进心战胜惰性,取得转化工作的成功.
有教育存在,就有“优秀生”和“学困生”,他们只是相对而言的。因此,“学困生”及“学困生”的转化是我们教师要永远面对的问题。学困生转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把握原因是前提,关心爱护是基础,全程管理是保证。对于那些“学困生”我们要有耐心,要有责任感,要极力去转化,而决不能放弃。只有这样才能挽救他们,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生”。
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
城关一中 杜慧娟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作为一门语言,要真正学好并掌握它并不
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要想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抓好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在农村中学,学生的英语基础及家长的重视程度远不及城市,所以英语这门学科的学困生相对多些,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