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络、锤、凿、焚”等4个生字。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竹石》。
4、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理解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教学难点:理解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马诗》
一、积累成语,情境导入
1.展示关于马的成语
2.在古代,马不仅是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还是人类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咏马、赞美马的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读课题。(板书课题:马诗)
二、 学习新课
(一)初读古诗,读通、读顺、读出节奏
1.学生听老师范读古诗,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圈出来,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3.齐读生字(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生字、多音字。
燕(y ān ) 山sh ān  似s ì 金j īn  络lu ò 脑n ǎo
4.指导读诗,按照停顿再读一读;指名读古诗。
(二)理解诗意、读出情感。
1.自读诗文思考:这首诗写什么内容?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 品读第一、二句。
(1)理解词语。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大漠”和“燕山”一下子把人带到了寂寥,冷峻的边疆之地。“沙如雪”从视觉上写沙漠在月下的颜,从触觉写夜间寒冷的感觉。“月似钩”表面形容月亮弯弯的形状,但“钩”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让人联想到武器和疆场征战的场景。(教师用书)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句意思。(塞外大沙漠里, 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的白雪,
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教师用书)
(3)这两句诗中,你发现了什么?(大漠与燕山相对,沙比作雪,月比作钩)
(4)由“沙如雪”和“月似钩”说一说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5)带着想象的画面朗读第一、二句。
3. 品读三、四句。
这是一匹怎样的马?(贵重的马、矫健的马)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金络脑)借助注释理解词语“金络脑”,为什么不是铁、木、竹?(1)理解词语。
何当:何时将要,表达出一种遥遥无期的意味,既含无限期盼,又寓无尽无奈。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表示非常贵重的鞍具,象征着马受到了主人的重视,寄托了诗人自己渴望能像这马儿一样被人重用,一展抱负,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走:跑。快走意思是驰骋。清秋:清爽的秋天。(教师用书)
(2)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课后思考题)
(什么时候我能给马儿带上金络头,飞快奔驰着,踏遍这清爽秋日时的原野!)
(3)为什么是“踏清秋”不是“踏清风”,有什么情绪差别?把“踏”换成“踩”好吗?为什么?你从“快走”读出什么心境?
(4)联系诗人的生平,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这是一匹怎样的马?作者只是写马吗?(教师用书:)
(出示诗人的资料:李贺(790-816),唐代诗人。他七岁能辞章,十五岁工乐府,一生体弱多病,仕途困厄,二十七岁卒。他的《开愁歌》《日出行》《苦昼短》等诗抒写失意之怀,悲慨人生短促,但他毕竟有积极用世的政治怀抱,故在他的奇崛想象与诞幻古怪的诗语里也有“世上英雄本无主”的英雄气概和“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愿望与雄心。
教师点拨:诗人少年成名,诗名远播,但仕途失意,始终不能大展宏图的经历。自己的命运就像马儿的命运一样。诗人写马,其实就是写他自己想建功立业而不被赏识,诗人借马喻人,表达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课后思考题)
从“何当”想象渴望建功立业的马儿自知遥遥无期,尽显无奈,又寄托了无限的期盼。
作者借马抒情,作者和马一样,自己想建功立业而不被赏识就像马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以作者通过咏叹马的命运,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
(6)带着感情再次朗读这首诗(朗读《马诗》时,前两句语速可以放缓,“沙如雪”“月似钩”适当拉长声音,读出大漠月夜的荒凉、冷寂之感;
后两句语速可相对加快一些,“何当金络脑”读的时候语调可适当上扬,“快走”可短促有力,读出节奏感,表现出诗人想要建功立业的急切与向往之情。)
三、读熟、背诵。
1.指导学生背诵古诗。(课后思考题)
(1)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再互背古诗。
(2)指名学生背诵。
2.总结学习方法。
回顾学习本首诗的过程,归纳通过“读、品、悟、背”这四步曲来学习古诗,简称“四字法”。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李贺的这首诗,马,希望纵横大漠、快踏清秋,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由地奔驰;人,也希望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这首诗既是写马,也是写人。像这种借某种事物来表达自己人生志向的写法叫作“托物言志”。(课后思考题)这首诗通过咏叹马的命运,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教师用书)
五、板书设计: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写景:边疆战场,清冷悲凉)借马自喻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抒情:驰骋疆场,施展才华建功立业)表明志向
第二课时《石灰吟》、《竹石》
一、新课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贺的《马诗》,有谁能来背诵一下。
二、对比诗题,感悟题意
1. 自读诗题,对比《马诗》领悟题意。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一)石灰吟。
1、理解词语。
“千锤万凿”指千万次捶打,这里的千万都是形容次数很多,是虚词。“烈火焚烧”指熊熊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粉身碎骨;(出示相应的图片)石灰石经过烈火焚烧,变成雪白的块状石灰后,还要把水泼在上面,使它粉骨碎身。“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写出了石灰从开采到烧制的过程。“若等闲”指在石灰眼里,千锤万凿是很平常的一件事,烈火焚烧也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写出了石灰的态度。文中“全不怕”也说明了同样的意思。“清白”一语双关,既写石灰的洁白本,又喻诗人的高尚情操。(教师用书)
2、全诗意思是:石灰石只有经历千万次捶打才从深山中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焚烧当作平常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惧怕,因为它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间。(课后思考题)
3、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教师用书)
(1)你发现石灰的烧制过程要经历什么?石灰经历了千锤万凿、烈火焚烧、最终粉骨碎身,它这么做的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要留清白在人间。)
(2)洁白的石灰在我们人间留下了哪些痕迹?(洁白的墙、可用于干燥、吸湿、去除异味、消毒等)
(3)此时,我们不由得敬佩石灰的什么精神?(顽强不屈、英勇无畏、无私奉献)请带着这种感情把古诗读一读。
(4)知人论诗,学习托物言志。
这首诗的作者是于谦,你们知道是诗人多大年纪写的吗?于谦作《石灰吟》这首诗的时间,有人说是12 岁,也有人说是19 岁。于谦是个很有志向的人,从小就怀有精忠报国的理想,想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于谦小时候,他的祖父收藏了一幅文天祥的画像,于谦非常钦佩文天祥,就把那幅画挂在书桌边,表示一定要向文天祥学习。后来于谦长大了,他和文天祥一样做了官。后来,瓦剌入侵,当时的皇帝明英宗被俘虏了,于谦就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口号,让皇帝的弟弟继位,率兵打败了敌人,使人民免遭生灵涂炭,后来明英宗重新回来当皇帝,对当年于谦让他弟弟的事耿耿于怀,再加上其他官员陷
马的诗害,就以“谋反”罪把于谦杀害了。抄没家产时,于谦家除了书籍,没有值钱的东西,见证了于谦一生两袖清风。这首诗不仅仅是在赞美石灰,而是在抒发于谦自己的志向,用石灰来比喻自己。表达诗人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这种写法是“托物言志”。托物言志也成了咏物诗的一大特点。(课后思考题)
(二)《竹石》
1. 接下来,请用我们刚才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诗。
自由读诗,读准,读顺古诗,注意节奏。
2、齐读古诗理解关键词语,
“咬定”的“咬”把竹子拟人化,像用牙齿咬住一样;“定”写出了竹子的目标之明确;“不放松”写出了竹子意志坚定;“立根”指扎根、生根;“破岩”指竹子扎根在岩石裂缝中。“千磨万击”指经历千万次磨炼;“磨”和“击”写出加害者手段残忍,“千”和“万”加害者用心之险恶。“还坚劲”指仍然坚强有力;一个“还”字体现诗人赞美之情。“东西南北风”不但指不同风向的风,还指不同季节的风;“任”写出竹姿态豪迈;“尔”透出对东西南北风的藐视。(教师用书)
3、说说诗意
一、二句的意思是: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缝中。三、四句的意思是:经历千万次磨炼还坚韧挺拔,任凭东南西北风呼啸也不动摇。(课后思考题)
4. 结合诗人的资料,说说这首诗托竹石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志向?(课后思考题)
(1)我发现竹子具有什么特点?(不屈不挠、傲然挺立、百折不回、百折不挠、坚定不移、坚贞不屈)
(2)诗人写竹石只是为了赞美竹子吗?
拓展以下故事:(开仓济民)郑燮为官清廉耿直,爱民如子,任潍县知县县令时,正逢荒年,不顾他人阻扰,开仓救灾,让老百姓先写借条,救活一万多人,还大兴土木,兴建水池,招收饥民工作就食,当年入秋又歉收,郑燮就把老百姓的借条一把大火烧掉。就因此而被罢官,从此郑燮以卖画为生,度过贫寒的一生。郑燮又叫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郑燮的画大多都是“梅兰竹菊”,尤其是喜欢画竹,还在画上留下这一首题画诗《竹石》,由此可见诗人写竹石目的就是想托竹石的坚韧傲气,表达自己刚正不阿,铁骨铮铮。(课后思考题)本诗托物言志,诗中的竹其实是诗人高尚人格的写照。
5、让我们带着对郑燮的敬佩之情一起诵读这首诗。
四、对比总结,感悟升华(课后思考题)
1.《石灰吟》《竹石》都是咏物诗,《石灰吟》表达诗人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竹石》表达了诗人自己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2.学了这两首诗,你们有何感想?我们现实社会中有没有像石灰、竹石一样的人?
六、板书设计:
石灰吟竹石
抓关键词托物言志知人论诗表达志向
作业设计:(课后思考题)
1.背诵三首古诗,说说每首诗后两句的意思。
2.填空:
①《马诗》这首诗的作者()用()的表现手法,通过写马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的远大志向和强烈渴望,同事也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与愤懑。
②《石灰吟》中描述仁人志士不畏艰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高尚品格,美好名声诗句是:,。
③《石灰吟》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诗人()的精神和()的意志。
④我们可以用《竹石》中的:,。来鼓励灾区小朋友要坚强。(考点)
⑤《竹石》这首诗借赞美在艰难、恶劣环境中的岩竹,抒写了诗人()的高尚品质,说明做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