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我读经典之纪连海 马瑞芳 感悟孔孟.txt“恋”是个很强悍的字。它的上半部取自“变态”的“变”,下半部取自“变态”的“态”。    本文由兰台寺卿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纪连海 马瑞芳]感悟孔孟 画外音:孔子和孟子是我国的古代圣贤,他们是儒家思想的先驱。记述他们思想的《论 语》《孟子》这两本书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典籍之一。两千多年来,深深影响着我们民族的 文化。孔孟的儒家思想早已渗入到了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早已成为中国人的生命底蕴,构成 了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气质。 而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 孔孟圣贤教给 我们的为人处世之道, 在今天还有什么现实意义吗?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传承了两千多年的 孔孟思想。 马瑞芳,一位大学教授;纪连海, 一位中学教师。 他们将从个自的人生经历出发, 为您分别讲述了孔子、孟子这两位古代圣贤对他们的影响。尽请关注《我读经典》之《感悟 孔孟》 1982 年,诺贝尔奖的得主在巴黎聚会。讨论 21 世纪人类需要哪种思想?经过热烈的讨 论,一致认为孔子的思想。孔子是我们教师们的祖师爷。孔子的思想能够超越时代,跨越地 狱,突破文化和民族的界限,得到全世界有识之士的一致推崇。有很多的原因。台湾的学者 傅佩荣先生认为:孔子强调人类可以通
过教育,通过学习提升自己。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原 因。 《论语》的开篇: “学而时习之。 ”朱熹解释: “学有觉。 ”就是觉悟的意思。清代的学者 解释“学而时习之”是孔子的一生学谱。就好象我们弹琴需要按照琴谱来弹。孔子一生都是 按照“学而时习之”的学谱。我今天谈我读孔子的几点感悟。先谈第一点,不耻下问向学生 学习。 《论语》的开篇“有朋自远方来” 。这个“朋”字有的学者就解释,它指的就是孔子的 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 孔子正是和自己的学生互相交流, 和学生在思想的撞击当中产生了火 花。那么我们现代这些生活在校园当中的人,能不能也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得到提高。我的体 会是不仅可能,而且必要。你教书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和学生交流。你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 你就会加强学习。 画外音: 《论语》一书传递了朴素的真理。因为他来源于生活。是孔子及其弟子们生活 实践体验和理性思考的结果。所以《论语》不仅是读的,更是要做的。 《论语》一个很重要 的特性就是它的实践性。高高在上,坐而论道,这不是读《论语》的正确方法。所以马瑞芳 把从《论语》中得到的感悟应用于生活,认为教学相长,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而《论语》 一书博大精深,马瑞芳教授还能从《论语》中得到哪些感悟呢? 我读孔子的第二点感悟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向同行学习。孔子在《论语为政》 篇说到: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 ”这个话的意思就是你要多听各种各样的意见。你把你的疑 惑放到一边, 你去讲你有把握的。 孔子这个话是
教育他的学生怎样去从政, 怎样去获得俸禄, 怎样获得官职。我的老师语言学家殷孟伦先生曾经跟我说过,我一辈子治学,我就是牢记孔 子这八个字。我这些年在国内,在国外参加了一些学术界的活动。回过头来,我也体味这八 个字“多闻阙疑,慎言其余”我觉得非常有感受。在学术活动当中,向海内外的同行学习。 和那些和自己志同道合的同行,互相鼓励,互相切磋。和观点不同的专家们,互相交锋。改 善自己不足的,坚持自己正确的。这是一点更为要紧的学习方式。孔子还说过: “过而不改, 是谓过矣。 ”你错了,不改是更大的错误。你一个学者,不懂装懂,你和江湖上卖假药的有 什么区别。 学术研究出了错,别人给你指出来。 你捂着,你盖着。 你醉死也不认这壶酒的钱, 这就是错上加错。 你就干脆老老实实承认我错了,我认栽。天也塌不了。而且你很可能迎 来你自己学术研究的一次新陈代谢。就好象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的: “太阳从西方落下的时 候,它的早晨的东方,已经静悄悄地等在前面。
    画外音: 《论语》中传递的一切朴素的真理,在两千多年来,已经渗入到中国人的血脉 之中。从《论语》我们每个人都能吸取到有益的营养。为自己确立一种聪明而理智的做人做 事的道理。所以古人曾说: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是赞美孔子的博大精深。而《论 语》关于学习的内容有很多。其中有一条马瑞芳教授认为在自己生活中一直坚持亲身实践,
从而获益良多。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内容呢?马瑞芳教授从中得到了哪些感悟呢? 我读孔子的第三点感悟就是:见贤思其焉,向大师学习。 《论语》中孔子说:见贤思其 焉。看见品格高尚的人,你就想怎么努力向他学习,反躬自省,检查自己有什么需要改善的 地方。这是更重要的学习。我们现在很强调学习。而孔子他就是非常好学的,而当年他又以 博学著称的。孔子说过“吾非生而知之者”“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不知,是知也。 ”这都是强调学习的。如果我们把学习当成我们人生最大的需要,当成我们 人生最大的乐趣。我们活到老,学到老。那也就乐在其中了。我们今天讲经典。经典是什么 呢?经典是最朴素,最简洁,是融化在生活当中的道理,孔子他也不是高高在上的神灵,孔 子就像很可亲的、很可爱的,经常向我们提个醒的邻居家的老爷子。我们可以把孔子当成老 师, 我们也可以把孔子当成知心的朋友。 学习经典, 死记硬背没有用, 生搬硬套也没有必要。 学习经典就应该从你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 在你自己的生命活动中仔仔细细, 认认真真地去 体味才能够不断地有一点感悟。我想说一句,每一个教师心中都有一个孔子。为什么这样说 呢?因为最普通的人,也可以向最伟大的人学习,谢谢! 画外音:当我们随马瑞芳教授一同读过《论语》之后。感悟了一代圣贤的智慧和博大之 后。 我们没有忘记另一颗同样闪烁着智慧与人性光芒的孟子和他那七篇传世的 《孟子》 一书。 而作为中学老师的纪连海就是因为《
孟子》中的一段话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那么这段话是 什么?纪连海老师又从《孟子》一书中感悟到了什么呢? 今天我给大家讲《孟子》的一段话。 《孟子?告子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条中的一段。 因为这个条目很长我就讲其中一句。那么《孟子?告子下》有这么一段;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 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 益其所不能。 ”为什么讲这句话呢?因为我觉得这句话是经典中的经典。我觉得我活了 40 多年,岁数不是很长。我这么大就觉得这句话无论对于我来讲,还是对于孟子来说,就是写 这段话的孟子来说,还是孟子所在的儒家学派来讲,还是整个儒家思想文化来讲。这句话无 疑都是经典中的经典。虽然,我不是什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里面的“斯人” ,但我知 道我的经历,完全可以证明它后面这段话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了的。高中毕业之前的事情不说了,就说说 自己在高中毕业以后到今天这 25 年吧。1982 年,我以高考 4052 分的优异成绩,我不是 在谦虚。真的,我这个人不会谦虚。我觉得我还是比较优异的。在我那个高中母校,我觉得 还是优异的。我以 4052 分的优异成绩在学校高考。我这个分数毕业。毕业以后我想我自 己的大学母校总会录取我吧。我所报名考试的这所大学,它是 383 分招学生。事后我了解, 380 分就录取的。但是我的这个大学母校没有招我。当时我没
有读过《孟子》 ,我也不知 道什么叫“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什么都不知道。我知道那个社会,那个时代。我没有选 择权,人家有选择权。所以我没有选择坚持,我选择了放弃。我的放弃也好,坚持也好都是 被迫的。我被迫选择了放弃。回家,回到生我养我的那个农村的家。但是就在我选择了放弃 的时候,我的高中母校的老师他没有选择放弃,他选择了坚持。先是一通地求爷爷、告奶奶 地求这个学校、求那个学校。我知道求的最远的一个学校,我知道是在新疆。石河子的一个
    学校。最后人家告诉我,真抱歉,我们已经录满了。真是求爷爷告奶奶,给人跪着磕头都没 有能成。就在这个时候,这个老师发起了犟脾气。软的不成就来硬的。就开始告,告了一站 又一站,最后终于达成了协议。大学母校还是决定录取我。那么当我去那个大学的时候,已 经是人家开学以后, 第七个星期天了。 那么在这七个星期里, 我在做什么呢?我在干两件事。 前四个星期,当普普通通的农民——放马,真的是放马,放了一个月。还好生产队还比较照 顾我,你今年先放马。等过了寒假,过了春节让你当会计。当会计,分还行挣的工资是一个 队的前三名。生产队长、指导员然后就是我了。说你先放马去吧,结果放了一个月之后,我 的初中母校到了我。你来我们这儿当英语老师吧。我说不行不行,不能当英语老师。我说 高考英语都 26 分。我们那年的高考英语分按 70 %算,我得 182 分。这就是我
405.2 分的 点二的由来。这 18.2 分,我说这十几分,我说误人子弟。你不要跟我提,这时我校长说, 你不要跟我提误人子弟好不好。 你就眼看着全昌平县所有的中学都有英语教师, 只有咱们这 个中学没有英语教师吗?你要清楚,你在咱们公社。那阵还叫“公社” ,不叫“乡” 。你在咱 们公社是英语水平最高的。我没有办法,我就回到了我的初中母校,担任起了英语教师。只 能一边自己学习,一边去教人。真的,很辛苦的。那时候最麻烦的就是教那个英语里的那两 个英文。我到现在也教不好。什么[Θ][δ]那个音,永远发不好。真的为这一个音到城里 我的高中母校的英语老师。真的得跟他练,练俩小时这个音都练不好。也笨,确实笨。就 在这个时候,我想,你说我这七个星期算不算是。您说算不算是“苦其心志”?我觉得我是 用我很多年实践了这句话。 画外音:这样一段“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它或许也曾经在困顿和艰难的日子 里激励过平凡的你、我、他。但是我们还有些疑惑。为什么最为一代圣哲的孟子会写出这样 体会深刻的语句?难道他有过什么苦难的经历吗? 说到孟子的经历,说到这句话,他的说话人的经历,说到他所在学派的经历。我觉得他 是在证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我们大家都知道,所谓儒家思想 是孔夫子创立的。 孔夫子一生对中华民族有三大贡献。 这其中第一个贡献也就是创立儒家思 想。
孔夫子第二个方面的贡献就是整理古代的典籍。 他整理的古代典籍无非就是 《诗》 《书》 《礼》《易》《春秋》 。那么第三点就是开展儒学教育。打破了学在官府里的局面。他是中 国历史上第一个办私学的人。孔门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我在这儿还有一个比喻,孔夫子 一生,教了三千个门徒,出了优秀的学生七十二个,百分比是 2.4 %。这就是一个基本的要 求,社会对老师的基本要求就应该是如果我教出了 2.4 %的人成为国家栋梁。我觉得老师就 算合格了。但是孔夫子周游列国,却没有人周游 14 个国家,没有人接受他的观点。转眼到 了春秋战国,到了战国时期,那么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一分为八。什么子夏之学,子张之学, 子思之学等等。那么在这中间,日后对中国有重大影响的两个人。一是荀子。荀子最重要的 一句话:知天命而用之。这个“知天命而用之”后来被我们阐发为什么呢?人定胜天。这是 错的。这个“知天命而用之”是人应该认识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然后为我所用。不是 胜过自然, 没这个意思。 第二个人就是孟子。 孟子便是我们今天讲这句话的主角。 孟子名轲, 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据说呢,他是鲁国孟孙氏的后代。虽然说是孟孙氏的后代。但是 父亲早死,母亲在我们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这里就不讲了。家里头邻居不好,天天 搬家,搬了好几次,然后怎么样教育。终成一代伟人。那就孟子个人来说,孟子自己说,他 曾经受业于子思。子思这个人是孔子的孙子,孔鲤的儿子。孔鲤这个人
呢比他爸爸死得早。 换句话说,这个子思生下来的时候,孔子还没死呢。应该是,有人考证的公元前 483 年出生 的。那这个孟子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呢?公元前 372 年。两人相差一百一十多年。所以孟子自
    己说,他受业于子思,这个受业于子思就跟我经常说我跟谁学单口相声啊?刘宝瑞。我没有 见过刘宝瑞。我生下来,刘宝瑞先生早没了。但是我是看着刘宝瑞的书学的。所以这个孟子 所谓的他是子思的弟子。实际上是子思的私淑弟子。自己学成以后,成为一代大家。也是周 游列国,去过好多国家。去过魏国,当时的魏国的首都叫大梁。所以也有人管就梁国。去过 魏国,去过什么齐国、宋国。当然还去过一些小国。什么鲁国,还有他旁边的一个叫滕国的 等等,去了很多国家。让他们接受自己的主张。晚年的时候呢,他和他的门徒万章等人一起 回到家乡,整理他这一生所说过的话。最后和他的弟子一道整理了《孟子》七篇。我们所讲 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就出自《孟子?告子下》这一篇。那么孟子呢?日后由于他和他 写的这本书的存在,使得他在儒家的地位很重要。被日后人称为“亚圣” 。成为继孔夫子那 个时代之后最伟大的一个思想家。 其实我们所说的孟子思想无论是孟子个人来讲还是孟子的 思想来讲。他孟子能成为“亚圣” ,孟子他所写的这本书能成为儒家的经典, “四书”中的一 本。真的是经历了一番曲折,他是在用他自己来实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句话。只不
这个实践是他死后一千多年的时间而已。 画外音: 《孟子》这一本书,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从来就是儒家的经典,从来就 是“四书”之一。这其中怎么还会有许多的曲折?一部书又怎么可能印证“天将降大任于斯 人也”这样一句话呢?这样说,纪连海老师有什么证据吗? 那我说肯定得有证据。我们首先看秦汉时期,儒家思想经历了一个大悲大喜,否极泰来 这么一个变化。先是秦始皇焚书抗儒。其实呢?秦始皇“焚书抗儒”这个词是儒家人觉得后 代儒家觉得自己少了不少人。其实秦始皇坑的是方士居多。儒生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但是毕 竟儒家那些人有所损失。所以就非得说秦始皇焚书抗儒。焚书是对的,坑方士,儒生死的有 不是很多。但是不管怎么说,它遭到的打击是真的。那么到了汉朝,儒家学派就诞生了一个 求爷爷告奶奶很重要的人物。董仲舒。董仲舒也在写书,也在游学,也在劝别人接受孔夫子的观点。但是 还没有人接受。这个时候董仲舒就动了一个心眼。他在观察社会,为什么他们不接受我这种 我认为是正确的思想?为什么他们接受的是别人?观察社会,观察别人,最后他感觉到,我 必须得给这些儒生怎么样。做一个大手术,彻底的手术,把它改造。我要吸取别的学家派的 优点,为我所用。所以很快他就创立了“天人感应”学说。皇帝是上天的儿子,老天爷的儿 子。他们谁都不能推翻他。你们必须得尊重他,必须得服从命令。他要犯了错误,老天爷会 通过什么什么手段,来制裁他。你就不用管了。这是老天爷的事,不是你的事儿。你就好好 地听
他吧。利用这样,所以他怎么样。他就把法家,道家,阴阳家,名家等等很多很多学派 的思想。都融合进自己的儒家思想当中。所以等他到这个时候,再跟汉武帝说的时候,汉武 帝很明显能够很容易接受。他给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然汉武帝没有接受他这 种观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不存在的。那么汉武帝虽然没有接受他“罢黜百家” ,用 暴力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这种观点。 但是汉武帝还是做了一件事, 什么呢?考 “五经”《诗》 《书》《礼》《易》《春秋》 。就是换句话说考试要考这五门科立于学官。将这“五经”立 于学官。凡是学这个我们就可以当官。你学别的你学吧,没关系,我不罢黜你,我不让你当 官。选择官员的时候,我们就从学这五本书当中的人去选择。通过这种手段,事实上达到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但是真的没有这么做而已。所以我讲到这儿,就会说到什 么呢?这个儒家呢,我们说到了董仲舒这个时代应该说是非常了不起。董仲舒我们可以说, 如果我们说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 让我们就要说董仲舒成功地改造了儒家思想。 他是继孔夫 子之后儒家最伟大的一个领军人物。您说这个时代是不是,这儒学本身也有一个“必先苦其 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一个过程。换句话说,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它 选择了什么呢?儒家思想它选择了在困境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造。
    画外音: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董仲舒在困厄中改造了儒家学说,让他成为了那个时代 的最强音。 但是我们在其中依然看不到孟子和他这一部经典之书的任何影子。 而此时孟子生 活和写作的年代已经过去了数百年。难道孟子的“亚圣”称号徒有其名吗?这其中究竟是什 么原因?广告之后,继续讲述。 画外音:刚才说道,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董仲舒在困厄中改造了儒家学说,让他成为 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但是我们在其中依然看不到孟子和他这一部经典之书的任何影子。 此时孟子生活和写作的年代已经过去了数百年。难道孟子的“亚圣”称号徒有其名吗?这其 中究竟是什么原因? 随后,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道教,由于佛教对儒家思想的冲击。那么这个时期的儒家思 想的一些领军人物很快走上了玄学之路。面对这种情况,到了唐朝,韩愈等人极为推崇《大 学》和《中庸》两篇文章。那么《大学》呢?我们说《大学》和《中庸》原本是《礼记》中 的两篇。相传《大学》为孔子的弟子曾参所著。那么相传《中庸》为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 另外,这个唐朝的时候呢, 《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经》这“五经”变成了 “九经” 。把这五本拆成了九本。 《礼经》 《春经》都拆成了三本。这样就是“九经” 。立于官 学,开科考试考这九本书的,不是五本书了。等到了唐文宗开成年间又在国子监刻石。在这 “九经”的基础之上,又加上了《论语》《尔雅》《孝经》 。到现在您看都没有讲到《孟子》 都没有讲到孟子和他的弟
子所写的书《孟子》 。他们这阵还在“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呢。 还没有他们什么事呢?那么等到南宋的时候,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论 语》《孟子》《中庸》四本书,四篇文章汇集到一起刻成一本书。著成一本书,叫做《四书 章句集注》 。那么在朱熹看来,儒家的思想你应该怎么学呢?应该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 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我 们通常就说《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严格说来应该是《大学》《论语》《孟子》 《中庸》 。至此《孟子》这本书才被提高到他现在这个高度。孟子这个人才称为“亚圣” 。到 了南宋的时候, 《孟子》这本书才刻于石经,立于官学。至此儒家思想才真正成为中国封建 社会的指导思想。 你看我们通过前面的讲述。 儒将思想从孔夫子的创立到南宋真正成为中国 封建社会的指导思想, 前后经历了一千六七百年。 比我的个人经历跟儒家思想这一千六七百 年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我觉得真正实践这种思想的, 真正实践孟子这句话的便是儒家 思想文化本身。日后,儒家思想又经历了一番曲折,到今天它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他还 在继续地实践着它这句话。最后呢,说两句就是我在读《孟子》的时候一些谈不上什么经验 之谈。我就觉得只能是教训,跟台下的朋友们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分享。我觉得读经典 也好,学最基本的知识也好,不要轻言放弃。那么第二呢,不要好高骛远。不
要觉得,这世 界离开我都不行。离了谁都转。真的我觉得大家应该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也对别人有个 正确的认识。当需要你做一个铺路石的时候,你就好好做一个铺路石,才能够走向成功。最 后还是让我们以《孟子》中的这段话作为结尾。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