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城区尺度下的历史地段系统保护整治工作方法探讨
——以南京老城南历史城区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为例
张飏刘青昊张杰
摘要:多个历史地段集中于的历史城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重点,但这些历史地段存在保护级别、保护措施、功能属性等多方面的差异与特,由此造成的部分问题难以在现有法定规划体系中得到全面解决。本次研究工作中结合南京城南历史城区的特性,在历史文化名城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基础上,对在两者之间加强衔接性的系统研究,对在历史城区范围内对历史地段进行整体城市设计工作进行了初步探索。一方面能对历史城区内进一步完善保护要素、协调并促进历史地段的功能发展以及健全对历史风貌形态的保护控制,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对类似范围内的历史地段保护研究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历史城区历史地段保护南京老城南
历史城区按照相关法规的解释,是指城镇中能体现其历史发展过程或某一发展时期风貌的地区[1]——涵盖一般通称的古城区和旧城区。历史城区作为城市历史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其内一般包括有一到多个历史地段。当前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相关法规,已经确立了“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为主的保护体系[2],历史城区与历史地段都是这一保护体系中“面”层面的组成部分,但这两
者的尺度范围仍有较大差异——小的历史文化街区的面积仅有一至几公顷,而历史城区往往都在数个平方公里左右的范围。
从历史地段的保护整治实践工作来看,为了实现历史城区内历史地段的系统保护及协同发展,将历史地段的保护整治工作在整个历史城区的尺度下来加以整体研究并进行系统保护整治,是具有一定必要性的。尤其是对于具有较大面积、其内历史地段众多的历史城区来说,实现上述目标,采用这一系统整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参加编制的《南京老城南历史城区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工作,对这样的历史地段系统整治工作方法的提出与建立,进行一定的研究与探讨。
一、历史城区内历史地段的系统保护整治工作方法提出的必要性:
提出这一工作方法,主要基于历史城区与历史地段的特点以及当前保护规划工作现状等以下三方面的考虑:
8295
1.历史城区的规模较大、其内历史遗产集中:
简单来说历史城区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1)城区面积大——历史城区一般为历史城市的旧有城池范围,根据城市历史上的地位不同,面积规模在几平方公里至五、六十平方公里之间不等。
2)历史城区内历史地段相对集中,联系紧密——历史城区是城镇历史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因此也是整个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地段相对更为集中的地区。以南京为例,南京老城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其中划定了三片历史城区,城南历史城区面积就达5.6平方公里;该片历史城区内包括有夫子庙、荷花塘、三条营等4片历史文化街区、7片历史风貌区及约20片未更新为现代建筑的其他历史地段[3]。这些历史地段集中分布在南京中华路轴线以及秦淮河、明城墙沿线,这一分布态势不仅具有空间格局上的紧密联系,在文化内涵上也有较为内在的脉络与联系。
因此,在整个历史城区范围内,因为尺度范围较大,很难用历史地段的工作方法及经验来解决全部城区的问题;同时,多个历史地段彼此之间互有关联,每个历史地段的整治工作也都需要考虑与周边地段以及与整个历史城区的关系协调。
2.历史城区内部历史地段与建筑保留情况相对多样与复杂:
历史城区其内多分布有多个历史地段,它们之间也具有以下方面的差异。一方面,这些历史地段的风貌特点也较为多样化。受处于历史城区不同的地段区位的影响,以及历史发展时期与所处的历史背景不一样的影响,历史城区内多有多种类型的历史地段。如北京旧城内的33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有前门大栅
栏、鲜鱼口、琉璃厂这样的商业建筑街区,也有东交民巷这样的近代建筑街区,还有其他数量更多的以传统居住区为主的历史文化保护区,这些保护区的建筑风貌特点有着显著的区别。
另一方面,受到我国大部分城市近几十年来的快速发展与建设影响,历史地段内部的建筑保存现状也比较复杂。当前我国除平遥、丽江等基本保存完整的历史城市以外,很多城市的历史城区都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城区内历史地段的保存情况也具有较大差别。以南京城南历史城区为例,其内32片未改造为现代建筑的地段中,2片为已进行了保护更新的历史文化街区,11片为保存相对较好的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风貌保护区,另19片历史地段中,大部分传统风貌建筑的保存情况都较为一般,其中5片地段的地面建筑已几乎被基本拆除;总体来说,历史城区内的这些历史地段传统风貌的保存情况与特征差异较大,情况较为复杂多样。
从以上特点来看,历史城区内的历史地段保护整治工作条件较为复杂多元,单一的某一种历史地段整治工作方法,可能无法应对整个历史城区内全部情况,因此有必要就整个城区范围来全面审视历史地段的问题,提出更为系统综合的解决方案。
8296
3.当前历史城区与历史地段的法定保护规划工作有必要加以衔接与补充:
当前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工作中,按照新的《文物保护法》(2002年)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08年)已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确立了以历史城市、历史街区与文物三个层次组成的保护对象体系,前两者的主要保护规划手段包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作为法定规划的内容,两个层次的规划对于两个层面的主要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已基本完备,也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从加强历史城区内历史地段综合保护与整治,以及加强历史地段与城市协同发展的角度来说,还应在以上法定规划基础上,进行系统性的衔接与补充规划。
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
第一,从规划范围上来说,历史城区与历史文化街区的规模差距很大,历史城区多有数个平方公里,较大的历史城区甚至达到几十个平方公里;但按照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街区面积只需要大于1公顷即可,很多历史文化街区面积也在几公顷至十几公顷左右;两者之间的悬殊很大,需要在两个范围之间有所衔接考虑。
第二,从规划内容上来说,也需要在历史城区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以外,进行以下方面的进一步衔接与补充。1)规划目的方面: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对重要保护对象确定保护措施,前者主要针对加强整体城市格局的保护,而后者则侧重于微观具体传统建筑的保护与有关区划的划定;但文化遗产的展示利用方面的功能提升工作也应是城市规划设计发挥效能的
重要方面[4],有必要在现有法定保护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历史地段功能发展方面的规划研究工作;2)规划涵盖对象方面:这两个层次的保护规划对于历史地段的保护主要针对的是历史文化街区,但历史城区内往往还存在未划定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其他历史地段,对于这类地段,两类规划都缺乏明确的保护整治措施指导;因此,也有必要通过一定衔接性的规划加以补充完善,对不同风貌保存现状情况的历史地段提出综合全面的保护整治措施;3)街区之间衔接关系方面:历史地段之间存在的功能、文化与空间方面的广泛而深入的内在联系,在两个层面的法定保护规划中也都涉及较少,也有必要通过其他规划设计加以进一步挖掘与研究。
因此从以上几方面来说,在现有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等法定规划的基础上,还有必要从历史城区整体的层面对历史地段的保护整治进行一定补充性的系统规划研究,尤其是采用城市设计方法的规划研究,重点从功能发展定位、综合措施协调以及空间文化关系建构等多角度,提出适应历史城区内特征多样化但又紧密联系历史地段、能够促进历史地段功能提升和协调发展的系统整治工作方法。
笔者参加的《南京老城南历史城区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在南京现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与相关历史地段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可以结合这一工作的具体实例,提出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8297
二、南京老城南历史城区的历史地段系统保护整治工作方法简介:
1.南京城南历史城区简介:
南京城南历史城区位于南京老城的南部,俗称“老城南”,是南京老城建城历史最久远的片区之一,也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的三片历史城区之一,在老城内的总面积约5.56平方公里。该历史城区历史十分悠久,起源于魏晋时期,定型于南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内历史文化遗产留存丰富,主要以明清南京最为鼎盛时期的特文化与建筑为主,包括有4处历史文化街区、7处历史风貌区在内的近30处历史地段;其中南京最为著名的中华门、夫子庙、老门东等重要历史文化资源都集聚于此,“十里秦淮”从这里蜿蜒而过,是南京体现千年历史、明清盛景最重要的历史城区。该历史城区也具有前面提到的规模较大、内部历史地段众多、风貌特及保存情况差别较大等基本特点。
图1:南京城南历史城区区位示意图图2:南京城南历史城区及其内历史地段示意图南京城南历史城区的保护情况也岌岌可危,其内历史地段虽有30余处,总面积约1.62平方公里,已仅占整个历史城区的约30
%;近几十年尤其是近几年的城市改造活动十分剧烈,历史城区的大部分具有传统风貌的地段已被改造。因此南京城南历史城区的保护问题也得到了广泛关注,近年来学术界内已有数次多位国内专家上书呼吁,引发媒体上及社会公众的广泛持续讨论,国家城乡建设及文物主管部门也高度重视进行重点督查。为此南京市政府也专门采取措施,停止了引发各方争议的旧城拆除改造活动,并由规划部门委托编制本次《南京老城南历史城区保护规划及城市设计》。通过这一规划,希望对城南历史城区内历史地段的保护、整治以及复兴利用提出系统的保护及发展规划措施;制方利用这一良机,在历史城区的大范围及整体视野下,对系统化历史地段整治发展规的划有关思路与方法,从如下五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2.在历史城区范围内进一步加强老城南各类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作为全面指导南京城南历史城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整治工作的规划,本次工作立足于“全面保护、应保尽保”的基本原则,将做好老城南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首要工作基础,然后再开展其他补充规划工作。规划首先以各级法规及上位规划为依据,在对老城南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系统调研、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建立
8298
全面的保护内容框架,系统的明确城南历史城区内的各类应该保护文化遗产,并提出清晰的保护规划措施。
十里秦淮
保护框架包括以下四个层次的具体内容:1)城南历史城区层次:整体格局和整体风貌,包括视线通廊、传统轴线、水系、历史街巷、历史地形地貌等;2)历史地段层次: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3)文物古迹层次:包括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未列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推荐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历史街巷、地下文物遗存和古树名木古井;4)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他历史文化资源层次:包括列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他历史文化资源。其中不仅对相关法规中确定的历史文化名城整体格局、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已有法规及上位规划进行重点保护,同时,还以整个历史城区作为视野范围,对其他位于历史城区范围内未列入以上三级保护控制体系的值得保护的历史文化要素也进行了全面评价并提出保护措施,包括历史城区内的全部历史街巷、历史文化街区以外的一般传统建筑的风貌、历史环境景观要素以及非物质历史文化资源等等。通过这一保护体系,在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与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措施基础上,将历史城区值得保护的历史文化要素尽量涵盖在内,并参考相关法定保护规划要求提出本次规划的保护措施加以保护。
图3:南京老城南历史城区保护规划保护要素框架
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