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景生
到北京游玩,人们感受的是帝王文化的博大与深厚;到南京游玩,人们追寻的是平民文化的幽深与绵长。南京,虽为十朝古都,但真正值得记忆、翻阅、品味、深思的不是那如过眼云烟的王者之气,而是千年传承、亘古不变的市井文化、区域风俗、南京味道。在这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不值一提,“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历史规律,“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才是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永恒。行走南京,感受南京味道,就要到城南。
南京人都知道这么一句话:最南京的是城南,最城南的是门东。
历史上的南京布局和现在有所不同。在1949年以前,新街口地区还比较荒凉,鼓楼向北更是人烟稀少,商业及居住最发达的地区是城南。出现这一现状与中国人的居住习惯有关。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爱择水而居,十里秦淮,桨声灯影,给人们带来生命之源,让漕运得以兴盛,从而形成了南京特有的文化——秦淮文化。
古老的南京城城门众多,素有里十三外十八之说。城门内外,自然是交通繁忙,商贸发达,以中华门为中心的地区更是长盛不衰。中华门是全国最大的城堡,单是堡内藏兵洞就可藏兵数千。现在我们见到的
中华门为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定都南京后所建。传说当年工匠们始终无法把门楼建好,后来把巨富沈万三的聚宝盆拿来压在门下,才得以建成,因而中华门又叫聚宝门。出了城门,一座大桥静卧在宽阔的护城河上,这就是长干桥。过了桥,就到了长干里。李白的《长干行》中“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的长干里就是这里。想当年,怀才不遇、豪放不羁的李白黄昏时定然多次在此徘徊,才写下这缠绵悱恻的古诗。从长干里往西就是有名的上码头和下码头。当年南京人吃的大米从安徽、江宁等地漕运到此,然后转运。这里曾经的兴旺不难想象。
中华门内就被称为城南了。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腰缠万贯的富人,才高八斗的书生,身怀绝技的工匠,沦落风尘的艺人都来到这里,或销金,或谋生,
演绎出来的故事更是数不胜数。从现在还流传的一些地名可以看到当年城南的繁荣,乌衣巷、朱雀桥、朱雀街、孝顺里、桃叶渡、夫子庙、江南贡院等,每一个地方都有一段故事。城门以西叫门西,这里有甘熙宅第,有李白登临赋诗,写出“凤凰台上凤凰游”的凤凰台等。中华门以东叫门东,俗称老门东。老门东中心地区在夫子庙箍桶巷南侧与剪子巷交接处。2010年起,南京市政府在这里圈地,进行保护性复兴与开发。如今,按照传统样式复建的传统中式木质建筑古古香,青砖黛瓦马头墙,小巷逶迤石板路,集中展现了传统文化,再现了老城南的风貌。
在南京,当你玩够了夫子庙,沿着箍桶巷南行,在与剪子巷交叉处,一高达17米的石牌坊便横在眼前。
石牌坊上书“老门东”三个字。穿过石牌坊,便进入如今的老门东地区。踩着青砖路面,一直前行,直至明城墙根,两边尽是复古建筑,或呈徽派风格,或显苏式气质,各有特,各具风流。
行走在里巷之中,你会发现这里的巷名很特别,有中营,边营,三条营等。稍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与军营有关。原来,在明朝初年,朱元璋在这里修建城墙,大量的军队驻扎在工地附近,就衍生出了这些带有军事彩的地名。从那时起,南京贫民在此聚居,形成了具有浓郁南京地方味道的居民区。直到现在,这里居住的还主要是土生土长的南京居民,讲着最纯正的南京话,过着最地道的南京生活。
南京能够形成以老城南、老门东为代表的南京味道,除因生活所需而自然形成的区域外,还有朝廷的人为因素。南京虽为千古名城,十朝古都,但在此建都的大部分是地方割据政权,偏安王朝,待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在此,南京才真正成为大一统王朝的首都,天子脚下,皇城根儿。自古以来,中国人是最讲究名份、位次的,天朝都城,自然要分清等级,讲究排场。于是南京在高筑墙,广积粮的同时,也和北京城一样,把三六九等的人安排到了三六九等的区域。整个南京城被分成三个功能区域,东区是政治活动区域,围绕着皇宫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王公贵族和部委办局等国家机构。北区是城防区域,主要是驻扎守城部队及训练营地,至今城北还有一些带军事彩的古地名。南部主要是商贸和市民居住区域,大量的商贾和贫民在此居住。这样的分布格局一直沿袭到民国时期。历史演
变,朝代更替,不变的是贫民区。老百姓的生活习惯代代传承,形成了具有区域特的南京市井文化。要体验真正的南京味道,就到城南。而中华门城堡两边的门东门西,就是打开这座古城,走进古南京的两扇大门。
走进老门东,就是进行一次时空穿越,明清建筑,明清风味,百年老店,让你回到从前。打扮入时,身背相机的游客又告诉你,这是在现代。手抚古老的城墙,那斑驳的巨大的明城砖透出的古老的气息,让你想象出,它经历了多少历史沧桑,见证了多少血泪兴废。在高大的城墙脚下,一个人显得多么渺小。沿着城墙,漫步西行。在聚宝亭下,我们停住了脚步。由巍巍聚宝门到这小巧别致的聚宝亭,整个门东地区已成宝地,都在聚宝。
看北京的四合院,就到什刹海;看南京的古民居,就到老门东。老门东的民居复兴,是本着以旧修旧、恢复原貌的原则,建筑物以砖木结构为主。从前在苏州同里的崇本堂、嘉荫堂游玩,惊诧于那里木雕的精致。到了老门东,才知道什么是中国古建筑的木雕技艺。各种大小门窗檐梁无不精雕细刻,浮雕,镂空雕,混雕,线雕,隐雕等,无不令人叹为观止,显示出古代艺人、工匠娴熟的技巧、高超的技艺、独特的匠心、深厚的文化积淀。雕刻内容涉及到中国著名的史实、典籍、传说、神话等,更显出主人的意趣高雅。与木雕相比,砖雕也毫不逊,那些深雕、镂空雕的精细程度丝毫不比木雕差。
要看老南京,不能仅仅在箍桶巷这个主干道上徜徉,而要深入到老门东的里巷之中。老门东的小巷很多,
很长,很直,很窄。深入小巷之中,才能看到原始的南京民居,品到原汁原味的南京味道。在小巷中,你可以看到明初富豪沈万三故居。沈万三有多富?朱元璋修筑南京城墙,需要沈万三出钱出粮。也正因为太富,朱元璋对他动了杀机。在小巷里,你可以看到清末南京首富蒋百万故居。蒋宅虽不是似海侯门,却也是深宅大院,民间号称九十九间半,差半间就到顶了。蒋宅原有两路,一路六进,一路七进。来到门前,你不禁要产生“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疑问。在小巷中,可以看到傅善祥故居。千年科举史,只有一个女状元,那就是傅善祥。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设立女科考试,其中一题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傅善祥一反传统观念,引古今贤女内助之功,并指出孔子歧视妇女的观点是错误的。最终,傅善祥获头名状元,并被洪秀全聘为宰相,协理军国大事。在小巷里,你还可以看到上江考棚。老门东的上江考棚与夫子庙的
江南贡院遥相呼应。江南贡院是考场,上江考棚是考生住宿、预考的地方。当年安徽称上江,江苏称下江。三年一次的乡试在省城举行,上江考棚就是专门用来接待安徽考生的。从这里走出的考生将要到江南贡院去应试,成为举人,步入仕途。小巷深深,不知藏着多少故事,不知有过多少欢乐与辛酸。
小巷听雨,那是一种境界。我去时巧遇晴天,又值傍晚,夕阳的余辉斜照在马头墙上。细细的小巷,古老的斑驳的墙砖筒瓦泛着红晕,有一些苍凉。
在三条营巷口,有一匾额,曰“南京味道”。酒香不怕巷子深,一种久违的现象在这里重复上演。这里聚
集了南京有名的小吃,许多百年老店落户老门东。韩复兴鸭子店在离“老门东”牌坊不远处,占据显要位置。小郑酥烧饼店门前,排着长长的队伍,足有二十米。排队的有老人,更多的是那些专爱往肯德基、麦当劳里钻的年轻人。在这里,他们显出了少有的耐心。隔壁的“蓝老大糖藕粥”店里座无虚席,两个大厨在铜锅前忙碌着。我不想把有限的时间用来等待,就买了两份打包带走。在小巷的拐角处,几个游客端着一次性碗在巷口边吃边聊。再看匾额,原来是黄勤记凉粉。店里没座位了,他们只好站在外面吃。我们顺着拐角转过去,走了不远,又拐了一个弯,见到一个很小很小的广场,搭着凉棚,满是食客,或站或坐。沈记臭豆腐店前,又见到了长长的队伍。我要继续往前走,女婿说:老门东的小吃非常有名,普通的不算,仅在这里落户的百年老店就有十几家,南京名小吃尽在这里,不吃点可亏大了。于是进了六凤居。女婿介绍说:这家店的豆腐脑和千层饼特好吃。他看了看又说:今天做千层饼的老师傅没来,徒弟在,就吃豆腐脑和生煎包吧。服务员帮我了个座位坐下。这可是我平生第一次吃豆腐脑。吃完豆腐脑,我们继续行走,又见到许多小吃,诸如蒋有记锅贴、徐家鸭子、高记面馆、侯记砂锅、鸡鸣汤包等。在这么小的范围内集中这么多的南京历史名小吃,那绝对是吃货的天堂了。
老门东现在是吃住玩一条龙,与农家乐、五星级酒店相比,在老门东住宿体验到的是另一种乐趣。这里仅谈谈玩。老门东有别于公园、游乐场,这里的玩比较休闲、雅致。在路边上,随处可见一些摊点,走累了的游客可坐下来吃喝、休息、聊天。就连主干道上都散落着一些流动摊点,围着一一的男女老少,有
十里秦淮的捏泥人,有的搞面塑,有的浇糖稀……最有趣的是那已有几十年不见的西洋镜。摊主在那里敲锣打鼓,边唱边说,招徕顾客。在一部手机就是一台流动放映机的年代,居然还有游客兴味十足的坐在那里,一只眼闭着,另一只眼觑着镜筒往里看。你如果觉得这里太嘈杂,可以到德云社去坐坐,听听相声段子。再不行,可以去问渠茶社,择一雅座,要壶龙井,品茗听琴,何等悠闲。窗外的喧嚣仿佛远在千里之外。问渠茶社是个老茶社。明末清初,夫子庙秦淮河畔一连开了问渠、问津、问柳三家茶社,俗称“三问”茶社,家家生意红火。修复后的问渠茶社就是“三问”之一,“问渠”取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之意。不爱喝茶的可以去星巴克咖啡馆享受外国情调。文人雅聚随处可见。身穿长衫的年轻人在廊下抚琴,身旁流水淙淙,游人如织,这些都与他无关,他在自己创造的境界里畅游。书画家现场写字作画,你可以欣赏,可以交流,只要信心足够,还可以上去提笔补上几点。金陵铁书第一人也兴致勃勃地向游人展示他的作品。
老门东不仅云集了南京的老字号,外地的名特产品也纷纷来此落户,扬州的谢馥春,苏州的刺绣,杭州的天堂伞,安徽的骏惠书屋等等。来到老门东,你才真正感到在行走南京,体验南京味道。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