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哈佛大学的发展历程
2.哈佛大学的办学理念
3.哈佛大学办学资金来源
4.哈佛大学校长
“先有哈佛!后有美利坚”,作为北美最古老的大学,哈佛以”追求真理”为校训,秉持宗教宽容理念、敢为天下先在美国高等教育早期发展阶段独领风骚、
4、校长们引领哈佛大学的崛起-----以哈佛的五任校长为例
校长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舵手,对大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无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大学的成长期,校长的作用就更加突出。翻开世界知名大学史册,我们不难发现,在每一所大学走向成功与知名的历程中,总离不开一个或一批杰出的校长: 蔡元培与北京大学,梅贻琦与清
华大学,朱九思与华中科技大学,他们高瞻远瞩、超前的理念、明确的目标、坚定的立场、锐意改革,开创了大学改革发展的新时代,并在引领大学傲然崛起中留下了不朽英名。作为当今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大学哈佛大学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它在近现代以来的异军突起和声望日隆也离不开几位杰出的校长的开拓创新与励精图治,本文拟以哈佛大学近现代五任杰出的教育家校长为分析样本,探讨他们在哈佛大学崛起中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1)艾略特校长任期院校建设的管理思想和践行
到19世纪中期美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随着《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实施,美国迎来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大学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新的大学理念和大学改革风起云涌,大学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一波前所未有的改革大潮中面对新大学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哈佛大学一度迷失方向,抱残守缺、停滞不前。
在这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年,哈佛睿智地选择了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校长查尔斯.威廉.艾略特(Charles William Eliot),在他长达40年的校长任期中,哈佛从一所偏安一隅的古典本科文理学院(在校生不足1000人,教授32人)发展身为拥有多个学院、名师云集的、享富声誉的现代大学(在校生超过300人,教授169位)。
查尔斯.威廉.艾略特(Charles William Eliot,1834-1926)是哈佛大学历史上第21任校长,执掌哈佛大学长达41年(1869-1909),面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化的现实需求,艾略特校长开启了美国大学本土化、建设之先河,全面启动了大学服务社会的进程,改变了哈佛自1636建校以来两百多年的发展航向,开创了哈佛大学从传统走向现代,使哈佛大学由一个地方性的大学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学,并为它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基础,成为美国辉煌的创建者之一。有人评价“艾略特时期”的40年是哈佛建校几百年来的黄金时期, 所取得的成就起码超过之前两百年的总和,最有力、最直接的证据是校园里现在仍然还在的数十座建筑, 单是数量, 就远远超过哈佛建校头两百年的总数。他被誉为“大众民主化学习的守护神”,并因罗斯福总统首次授予他“共和国第一公民”的称号而名扬全国。著名思想家爱默生曾称他为美国大学改制的先驱者。这些称誉对于他来说名副其实,当之无愧。哈佛成为名校,不仅仅源于艾略特的精明能干,善于管理,更重要的是他有一整套教育思想的指导。艾略特赋予了哈佛以灵魂, 哈佛不再是英国大学在美国的复制, 她既保留了英国大学的学院教育特点, 也注入了德国19世纪大学学术自由的精神; 她深深根植于美国社会经济之中, 独具特, 具有追求卓越的原创精神。
一、艾略特校长任期院校建设的指导思想
(1)自由主义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与大学的办学方针
艾略特在哈佛大学奉行自由主义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 将自由的理念融入到大学的日常管理之中, 以统整大学的发展。在建构大学各种管理结构的同时, 将自由的理念贯穿其中, 既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大学的各方面进行规范, 同时, 也保持自由的思想氛围, 使学习、教育和研究活动能够在宽松的氛围中展开。艾略特在其就职演说中便明确指出了哈佛大学的发展方向。强调从学习领域、学校教学、学生、教师等方面严格要求, 为哈佛大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认为学校不能只是讨论以文科为主或以科学为主, 在文科和科学之间并不存在真正的抵触, 不能狭隘地仅仅重视数学或科学, 也不能仅仅重视文学或形而上学, 所有学问都是应当钻研的, 而且应研究到最高水平。在教学中, 应大力进行教学改革, 在任何学术领域内, 哈佛大学都应该采用最有成效的方法。并指出对新生入学应严格选择, 要提高教师的素质, 并尽力保证学术自由, 使大学的学术质量得到保证。
1869年, 他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的《新教育》一文中指出, 要建立一个在纯科学和应用科学之上的教育体制, 以之代替建立在希腊语、拉丁语和数学之上的旧学院制度。他对哈佛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修订, 明确规定了哈佛培养人才的规格。他认为, 传统上哈佛以培养
“品格和虔诚”为中心, 培养出来的是现实生活的旁观者和批评家而不是实干家, 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他明确指出:“我们要培养实干家和能做出成就的人, 他们成功的事业生涯可以大大增进公共福祉。我们不要培养世界的旁观者、生活的观众或对他人的劳动十分挑剔的批评家。”这样, 在哈佛大学建立起了严格学生入学标准、学习标准和人才培养规格, 同时, 还制订了严格的教师晋升标准, 从而保证了教师的水平和学生学习质量。
艾略特把欧洲特别是德国大学的学术自由精神引入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从此形成了学术自由的传统。他认为, 大学是世界上最容不得独裁者的地方, 学术自由不仅应成为学术研究的基本原则, 也是一所大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艾略特曾指出:“( 一位哈佛教授) 在他的领域内是主人。他既可以采用一种纯粹的讲座方法, 也可以要求学生翻译、‘背诵’或回答问题。他既可以严格课堂纪律也可以放松课堂纪律。他既可以培养学生与社会广泛联系, 也可以不讲课堂以外的任何东西。因为他的学生中有不同的观点和背景———宗教的、政治的和社会的———所以, 他将自然而然地给予其他人自己享受的同样的自由。他可以竭力陈述自己的观点, 但不能独断地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哈佛大学, 不仅教师享有学术自由, 而且学生也享有学术自由。学生有选择学习的自由, 有拒绝参加礼拜的自由, 有平等地竞争学期奖学金的自由, 有选择自己朋友的自由。”正是基于学术自由的理念, 艾略特在哈佛大学全面推行选修制, 建
立起了选修制的原则, 给予
了学生充分自由的学习空间。同时, 学术自由的思想使哈佛大学的教师能够在各自的兴趣研究领域进行自由而专注的探索, 极大地提升了教学和研究水平。
(2)本土化:传统大学的改造方向
艾略特在大学的发展观上, 坚持建立本土大学的观点, 并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对大学进行管理。美国经过建国后近一个世纪的发展, 一种新型的美利坚文化正在逐步形成, 新的政治、经济形势要求美国大学必须根植于美国现行的社会和文化基础之上。艾略特对美国社会经济政治现状进行深入考察, 认为建立本土大学以区别于欧洲大陆的大学是哈佛大学的发展方向。他在就职演说中认为, 美国
当时正处于城市发达和工业飞跃的时代, 美国大学的生命力在于胜利地接受新时代的挑战。面对议论纷争的大学发展问题, 他指出, 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唯一出路在于改革。在建立本土大学观点的指导下, 1869年, 艾略特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题为《大学, 它的组织》( University: Its Organization) 的文章, 提出美国大学不走欧洲大学老路的战斗性主张, 力言戒
止以欧洲大学为美国大学的样本。他说美国大学一贯借用欧洲大学的模式, 因而还不曾出现本国本土的大学。他呼唤美国新型大学的降临, 认为“在任何国家, 大学都是敏锐反映本国历史和特性的一面可靠的镜子”。因此,“当美国新型大学降临时, 它将不是一个外国大学的摹本, 而是植根于美国社会和政治传统而逐渐地和自然地结成的硕果。它是富有开拓精神的, 因而是世界上无双的”。新大学是建立在美国社会和文化基础之上的, 在社会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新大学并非是置当时先进教育发展于不顾, 而是吸收了欧洲大学,尤其是德国大学的精华, 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新大学是充满自由精神的, 丰富多彩, 并具有独创精神。
二、艾略特校长任期院校建设践行
(1)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建设
在诸多改革措施中!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哈佛大学的首要举措。艾略特校长认为"大学的真正进步必须依赖教师”,哈佛的发展在于建设一支任何其他学校都无法相比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为此"艾略特校长以其独到而敏锐的眼光"寻和聘用了一批学术超’才华出众的精英人才"为
哈佛大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在改造法学院时"他亲自去纽约兰德尔所在的律师事务所"诚恳地邀请兰德尔出任哈佛法学院的院长,兰德尔果然不负期望"在他担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期间"积极’主动’忠实地执行艾略特校长的改革思路"并创造了独特的’经典的’具有深远影响的案例教学法"提高了法学院专业教育质量。此外"艾略特校长还独具慧眼"聘用了著名的历史学家亨利.亚当斯(Henry Adams,1839-1918)、宪法学者奥利佛.温德尔.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mes,1841-1935)、哲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以及杰出的艺术家兼文化评论家查尔斯.艾略特.诺顿(Charles Eliot Norton)等在内的一批著名学者担任哈佛大学教师.在当时教师工资薪水极低的条件下,艾略特校长不惜重金吸引全美优秀学者来校任教,把当时其他大学教授年薪在3000美元以下的标准提高到4000美元,保证了哈佛大学能在全美甚至全球招聘到一流的专家和学者"从而为哈佛大学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建设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他还通过充实图书馆’增建实验室’设立学术奖励基金等措施"不断改善教师们的教学科研条件,通过上述措施"哈佛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汇集了一大批学术大师,教授的数量日益壮大。
据有关统计"哈佛大学的教授数量从他接任校长时的23位(1869年)增加到他离开校长职位时的169位(1909年),极大地提高了哈佛大学在全美大学中的学术影响力,为哈佛大学发
展成为现代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
(2)创建研究生院和专业学院
哈佛真正的研究生教育始于艾略特时期。1870年, 在艾略特力主下, 哈佛建立研究生部, 不久更名为研究生院。建立研究生院是艾略特最具成效的改革之一。1900年, 哈佛成为全美授予哲学博士最多的大学。同年, 在艾略特等五位大学校长的倡议下,全美大学联合会成立, 其主要任务是提高研究生院的标准, 保证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艾略特重视专业教育, 认为当时的职业学院急需改革。他着手建立专业学院, 首先使哈佛医学院摆脱困境, 并逐步达到了现在的显赫地位。在很长的时间内, 医学院的院长是由地方开业者组成, 并在名义上附属于大学。艾略特就任校长时, 医学院没有入学要求, 只需交费即可入学。当时的入学者几乎不能读写, 只需三个冬季学期的学习并经过简短的口语考试, 即可授予证书。艾略特首先在医学院推行书面考试入学, 这在当时曾被认为是脱离实际, 遭到医学院教师的极力反对, 但艾略特以极大的耐心和坚韧的精神, 在监事会的支持下, 经过多年的努力, 使医学院达到了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同样, 他对法学院进行改革, 以学士学位作为法学院的入学要求, 拓展法学院的课程, 并引入了著名的“案例”制度。到他退休时, 哈佛法学院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杰出的法学院。他力排各种阻力, 坚持推行其办专业学院的原则, 使哈佛专业学院的质量不断提高。
( 三) 打破古典传统, 推行选修制
在艾略特就任哈佛校长之前的一个半世纪内,哈佛一直是以英国的牛津、剑桥两所大学为模式,以培养牧师、律师和官员为目标, 注重人文学科, 学生不能自由选择课程。19世纪初, 崇尚“学术自由”和“讲学自由”, 课程改革的号角在哈佛吹响了。“固定的学年”和“固定的课”的旧传统受到冲击, 自由选修课程的制度逐渐兴起。哈佛最早于1825年引入选修制, 这种革新的要求遭到传统保守势力的反对, 倡议未得实现。然而, 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适应学生个性的呼声日益高涨。1839年, 哈佛大学再次发动课程改革, 1841年正式实行选课制, 但在保守势力的反对下很快又有所倒退。19世纪60年代, 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南北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生产力突飞猛进, 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地位逐步提高, 工程师、自然科学家和工业技术人才得以和律师、官员等并驾齐驱。社会经济的发展为选修制的确立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哈佛大学入学条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