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思想指导行动,即理念指导实践。一流的办学理念是一流大学办学成功的关键。以美国和英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具有许多共同特征,即伦理本位、学术自由、使命指引、传承创新。基于此内涵特点的大学办学理念之形成条件主要有这样几个共性特征,即杰出校长的教育理念是关键、著名专家学者的贡献是基础、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是背景、国内外高水平交往是条件、大学享有自由权利是根本。
关键词:一流大学;办学理念;基本特征;形成条件
自1873年英国牛津大学毕业的红衣主教纽曼(John H·Gardinal Newman)所著《大学的理念》(The Idea of A University)出版以来,世界范围内围绕大学的办学理念问题争论和探讨了几百年时间,可以说在争论中交流,在交流中发展,大学的办学理念由大学是“训练和培养人的智慧的机构”到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构、科学与学术的中心”再到大学还是“社会服务站”等,不一而足。[1]以至如今,形成了基于以上观念的现代大学办学理念。概而论之,大学的办学理念指的“是人们对大学精神、性质、功能和使命的最基本认识,是对大学与外部世界诸元之间关系
关键词:一流大学;办学理念;基本特征;形成条件
自1873年英国牛津大学毕业的红衣主教纽曼(John H·Gardinal Newman)所著《大学的理念》(The Idea of A University)出版以来,世界范围内围绕大学的办学理念问题争论和探讨了几百年时间,可以说在争论中交流,在交流中发展,大学的办学理念由大学是“训练和培养人的智慧的机构”到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构、科学与学术的中心”再到大学还是“社会服务站”等,不一而足。[1]以至如今,形成了基于以上观念的现代大学办学理念。概而论之,大学的办学理念指的“是人们对大学精神、性质、功能和使命的最基本认识,是对大学与外部世界诸元之间关系
的规定,以及内部管理及运转的哲学基础。”[2]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教授指出:“一流大学要有自己的理念,这个理念应是在发展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的。”[3]因此,对于那些希望冲刺一流大学的中国“985工程”和“211工程”在建高校来说,理应认真研究、仔细揣摩当今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理念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条件,这既有利于把握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需要构建的理念体系,也有利于学校跟上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步伐以不落后甚至超越他们。中肯地说,这既是国家和民族对那些奋力创建一流大学的高校的殷切期望,也是这些著名大学加强自身建设、赶超当今世界强校名校并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内在需要。
一、一流大学办学理念的基本特征
潘懋元教授指出:“大学理念虽然是一个上位性、综合性的高等教育哲学概念,但它不仅反映高等教育的本质,而且涉及到时代、社会、个体诸方面的因素。”[4]因此,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之特点,既是恒定的又是动态的。说是恒定的,是指它在本质特征方面保持稳定,具体是指她的精神、性质和气质。说是动态的,是指它在外延方面保持开放的形态,随时接受各种变化因素的冲刷洗礼,因为时代和社会在不停的变化、它们对大学的要求也在不停的变化。换言之,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始终能够在动态中保持恒定的基本特征,在恒定中维持发展的强劲势头。可以阐述为“变中含不变,不变中有变”。国际上一流大学办学理念之形成与发展无不显示出这些特
一、一流大学办学理念的基本特征
潘懋元教授指出:“大学理念虽然是一个上位性、综合性的高等教育哲学概念,但它不仅反映高等教育的本质,而且涉及到时代、社会、个体诸方面的因素。”[4]因此,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之特点,既是恒定的又是动态的。说是恒定的,是指它在本质特征方面保持稳定,具体是指她的精神、性质和气质。说是动态的,是指它在外延方面保持开放的形态,随时接受各种变化因素的冲刷洗礼,因为时代和社会在不停的变化、它们对大学的要求也在不停的变化。换言之,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始终能够在动态中保持恒定的基本特征,在恒定中维持发展的强劲势头。可以阐述为“变中含不变,不变中有变”。国际上一流大学办学理念之形成与发展无不显示出这些特
点。
1.伦理本位。所谓伦理本位,指的是大学的办学理念均以追求大学的终极意义为价值取向,包含着大学“求实崇真”的恒定涵义和伦理指归。如哈佛大学的办学理念可以从她的校徽和校训中感知一二。由哈佛学院时代沿用至今的哈佛大学校徽上用拉丁文写着“VERITAS”的字样,意为“真理”。哈佛校训的原文也是用拉丁文写的,译为汉语的意思为“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耶鲁大学的校徽上书写着“光明与真知”几个字。这几个字历经300年风风雨雨的洗礼依然光芒四射。柏林大学强调的“学术自由”则体现了教育家洪堡深刻的办学理念。[5]实际上,我国早有“大学之道”,也就是大学的办学理念。《大学》在开篇就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6]国内东南大学等几所高校就是以“止于至善”作为自己的办学理念而置于校徽之上永存人们心中,以引领大学前进。可见,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皆是对大学存在和发展的终极意义的阐述和确认,具有深刻的伦理内涵。
2.学术自由。起初,“学术自由”的办学理念肇始于德国柏林大学。洪堡(Von Humboldt)认为,教授和学生“都是为了学术而在大学”,学术自由的保障是教师有教学和选材的自由,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自由。[7]尽管后来在高等教育哲学中的政治论和认识论之间仍然缺乏和谐,但是人们看到“威斯康星思想”毕竟取得了成功,这说明大学共同体在面对复杂的哲学认识问题时在基本价
1.伦理本位。所谓伦理本位,指的是大学的办学理念均以追求大学的终极意义为价值取向,包含着大学“求实崇真”的恒定涵义和伦理指归。如哈佛大学的办学理念可以从她的校徽和校训中感知一二。由哈佛学院时代沿用至今的哈佛大学校徽上用拉丁文写着“VERITAS”的字样,意为“真理”。哈佛校训的原文也是用拉丁文写的,译为汉语的意思为“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耶鲁大学的校徽上书写着“光明与真知”几个字。这几个字历经300年风风雨雨的洗礼依然光芒四射。柏林大学强调的“学术自由”则体现了教育家洪堡深刻的办学理念。[5]实际上,我国早有“大学之道”,也就是大学的办学理念。《大学》在开篇就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6]国内东南大学等几所高校就是以“止于至善”作为自己的办学理念而置于校徽之上永存人们心中,以引领大学前进。可见,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皆是对大学存在和发展的终极意义的阐述和确认,具有深刻的伦理内涵。
2.学术自由。起初,“学术自由”的办学理念肇始于德国柏林大学。洪堡(Von Humboldt)认为,教授和学生“都是为了学术而在大学”,学术自由的保障是教师有教学和选材的自由,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自由。[7]尽管后来在高等教育哲学中的政治论和认识论之间仍然缺乏和谐,但是人们看到“威斯康星思想”毕竟取得了成功,这说明大学共同体在面对复杂的哲学认识问题时在基本价
值上是可以进行探讨和认定的。“学术自由”就是大学能够承认并加以实践的,在这里大学将获得自身学术研究工作的合理性。换言之,“学术自由”正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所在,失去“学术自由”必将使大学至少部分地失去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依据,因为它是大学探索自然科学和人类知识秘密的根本要求和基本保障。如前述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校训和校徽文字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教学自由”和“学习自由”则是“学术自由”的具体体现。这可以说是大学办学理念乃至高等教育哲学探索几百年才获得的最有价值意义的理念。[8]如今“学术自由”已基本上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哲学所认可,直到今日仍是全世界大学特别是一流大学所尊崇的教育理念。
3.使命指引。耶鲁大学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创立的初衷是为教会和社会培养人才,其使命陈述就是教育学生要大有作为,并通过最丰富的思想训练与社会体验发展学生的智慧、道德、公民责任和创造能力。这里强调的是大学要对学生进行人文学科的教育,并以此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正如查尔斯·西莫校长在1949年大学建校近250周年时所说:“耶鲁教育使命的核心怎样强调都不过分,这就是无论出于什么理由,都要培养青年人在增进社区和国家福祉方面作为公民的责任和服务精神。”1999学年,耶鲁大学在自我研究评鉴报告中阐述自己的使命和目的时陈述了这样几个要点:(1)“把教育作为一种智慧训练;”(2)“通过参与活动进行教育;
3.使命指引。耶鲁大学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创立的初衷是为教会和社会培养人才,其使命陈述就是教育学生要大有作为,并通过最丰富的思想训练与社会体验发展学生的智慧、道德、公民责任和创造能力。这里强调的是大学要对学生进行人文学科的教育,并以此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正如查尔斯·西莫校长在1949年大学建校近250周年时所说:“耶鲁教育使命的核心怎样强调都不过分,这就是无论出于什么理由,都要培养青年人在增进社区和国家福祉方面作为公民的责任和服务精神。”1999学年,耶鲁大学在自我研究评鉴报告中阐述自己的使命和目的时陈述了这样几个要点:(1)“把教育作为一种智慧训练;”(2)“通过参与活动进行教育;
”(3)“把教育视作性格塑造。”[9]斯坦福大学校长G·卡斯帕尔认为斯坦福大学与硅谷创新性关系的首要因素是学校“在追求教学与科学研究中追求一流的神圣使命”。日本东京大学在“明治以来的赶超型现代化时代已告结束”,进入先进工业国的“成熟阶段”,为使学校继续有力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于1987年郑重提出“把东京大学办成以研究生院为重点的大学”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这些都是由高尚使命的正确指引导致大学发展进步的典型体现。[10]
4.传承创新。美国著名社会学家E·希尔斯曾经对传统的文化本性作过揭示,他认为传统之所以成为传统必须具备三个特性,即(1)“代代相传的事物”;(2)“相传事物的同一性”;(3)“传统的持续性”。[11]当今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为人称颂,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学校历史悠久,办学理念中富有传统底蕴。且看美、英、日几所著名大学的历史:美国的哈佛大学创办于1638年,MIT创办于1861年,贝克莱加州大学创建于1868年,斯坦福大学建成于1885年;英国的牛津大学创办于12世纪中叶,剑桥大学成立于1209年;日本的东京大学始建于1877年。[12]可以说,正是时间的久远,风雨的洗礼,历史的更迭,斯人的长逝等诸多因素的复合与沉淀才使得办学理念的光辉得以持续闪耀,并历久弥新。对此,英国牛津大学校长科林·卢卡斯教授郑重指出:“事实上,如果我们把2000年的大学与1900年的大学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大学发展的延续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1900年的教师无疑会对体现当代大学特征的学科事务、新
4.传承创新。美国著名社会学家E·希尔斯曾经对传统的文化本性作过揭示,他认为传统之所以成为传统必须具备三个特性,即(1)“代代相传的事物”;(2)“相传事物的同一性”;(3)“传统的持续性”。[11]当今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为人称颂,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学校历史悠久,办学理念中富有传统底蕴。且看美、英、日几所著名大学的历史:美国的哈佛大学创办于1638年,MIT创办于1861年,贝克莱加州大学创建于1868年,斯坦福大学建成于1885年;英国的牛津大学创办于12世纪中叶,剑桥大学成立于1209年;日本的东京大学始建于1877年。[12]可以说,正是时间的久远,风雨的洗礼,历史的更迭,斯人的长逝等诸多因素的复合与沉淀才使得办学理念的光辉得以持续闪耀,并历久弥新。对此,英国牛津大学校长科林·卢卡斯教授郑重指出:“事实上,如果我们把2000年的大学与1900年的大学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大学发展的延续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1900年的教师无疑会对体现当代大学特征的学科事务、新
兴学科、教学方法、学生社会背景、组织结构等感到惊诧和不解。”[13]这说明,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有它自身的传统继承性,同时也有它的自我创新性。应该说是两者的有机结合使得大学理念的内在价值更加鲜明和深刻。
二、一流大学办学理念的形成条件
综观当今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史和当代现实,可以看出,一流大学办学理念的形成和成熟常常包含以下诸多条件和要素。必须指出,这些条件和要素不是一时形成的,而是或多或少,时断时续,由大学的各位教育家、学者特别是校长等在日常的治学治教办学过程中,像点滴溪流汇集成大海一样,逐步积累进而造就出那种博大精深、令无数学子受惠的办学理念。
1. 杰出校长的教育理念是关键。毋庸置疑,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是大学校长与全体教师在办学的过程中共同努力创造出来的,但杰出的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是关键。历史上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可作佐证。不妨以德国和美国的大学校长提出的理念为例来解说。1809年,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提出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并在次年创办的柏林大学中正式付诸实施。他认为,“国家绝不应指望大学同政府的眼前利益直接联系起来;却应相信大学若能完成他们的真正使命,则不仅能为政府眼前的任务服务而已,还会使大学在学术上不断提高,从而不断地开阔更广阔的事业基地,并使人力物力得以发挥更大的功用,其成效是远非政府近前部署所能意料的。”[14]当
二、一流大学办学理念的形成条件
综观当今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史和当代现实,可以看出,一流大学办学理念的形成和成熟常常包含以下诸多条件和要素。必须指出,这些条件和要素不是一时形成的,而是或多或少,时断时续,由大学的各位教育家、学者特别是校长等在日常的治学治教办学过程中,像点滴溪流汇集成大海一样,逐步积累进而造就出那种博大精深、令无数学子受惠的办学理念。
1. 杰出校长的教育理念是关键。毋庸置疑,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是大学校长与全体教师在办学的过程中共同努力创造出来的,但杰出的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是关键。历史上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可作佐证。不妨以德国和美国的大学校长提出的理念为例来解说。1809年,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提出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并在次年创办的柏林大学中正式付诸实施。他认为,“国家绝不应指望大学同政府的眼前利益直接联系起来;却应相信大学若能完成他们的真正使命,则不仅能为政府眼前的任务服务而已,还会使大学在学术上不断提高,从而不断地开阔更广阔的事业基地,并使人力物力得以发挥更大的功用,其成效是远非政府近前部署所能意料的。”[14]当
时,正是在洪堡大学理念的指导下,柏林大学明确地把“学术自由”作为学校的基本思想,并对后来的大学诸如美国、英国的大学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性影响。1904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在范海斯校长的领导下提出了“威斯康星思想”,赋予威斯康星大学两项重大使命,即帮助州政府在全州各个领域开展技术推广和函授教育,以帮助本州公民。正是在范海斯校长倡导的这项计划的引领下,产生了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因此,如果说洪堡是在纽曼创立的“人才培养”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为大学倡导和确立了“学术自由”的思想,那么范海斯校长就是在洪堡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创立了“大学是社会服务站”的办学理念。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校长在其任职40年的过程中实践着以上的办学理念,并把该校建设成为闻名世界的一流大学。应该说,这其中除了他在位时间长以外,重要的是他的办学理念促成了哈佛大学的巨大成功。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成长道路反映出其历任院长的伟大的工程教育理念,威廉·罗杰斯是开创者,即为最典型的人物。他提出了“要以开创未来的精神,创办一所超过全国所有大学的学院”的战略思想,并强调MIT的办学理念是“崭新的科学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15]这一光辉理念使MIT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到其第九任院长卡尔·康普顿时,他在任职期间大力加强基础科学研究,聘请了众多的杰出专家,从而获得大学的可持续发展。MIT之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军事科学作出巨大贡献,与康普顿院长的贡献密切相关。斯坦福大学在蜚声世界“硅谷”的兴起和发展中起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归功于当时的副校长斯特曼的工程战略思想。50年代他率先提出“把大学和工业结合起来,建立技术专有社区”的设想,“斯坦福工业新村”就是该设想的结晶。[16]可见,杰出的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对大学一流办学理念的形成、丰富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建构性作用。
2.著名专家学者的贡献是基础。诚然,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的形成还与该所大学的著名专家学者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或者说对人类所做的探索性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上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从根本上说,大学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17]其最终的一流理念还必须由“成果和实力”为之提供重要佐证。历史证明,人类在探索科学的前沿领域贡献越是巨大,以此为基础而概括出的理念的深刻程度就越是深刻。这是因为自然科学常常是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概括和深化)突破发展的前奏。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自然科学如进化论等科学理论发展的坚实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论结晶。当今世界一流大学里无不聚集了众多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家,他们对所在大学的办学理念之形成、成熟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奠基性影响。据袁祖望教授的研究,世界上名牌大学通常有5个基本特征,即名师荟萃、人才倍出、科研显著、理工优势、设施一流。这几个方面是浑然一体
2.著名专家学者的贡献是基础。诚然,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的形成还与该所大学的著名专家学者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或者说对人类所做的探索性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上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从根本上说,大学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17]其最终的一流理念还必须由“成果和实力”为之提供重要佐证。历史证明,人类在探索科学的前沿领域贡献越是巨大,以此为基础而概括出的理念的深刻程度就越是深刻。这是因为自然科学常常是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概括和深化)突破发展的前奏。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自然科学如进化论等科学理论发展的坚实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论结晶。当今世界一流大学里无不聚集了众多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家,他们对所在大学的办学理念之形成、成熟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奠基性影响。据袁祖望教授的研究,世界上名牌大学通常有5个基本特征,即名师荟萃、人才倍出、科研显著、理工优势、设施一流。这几个方面是浑然一体
的复合体。之所以综合性大学为一流大学居多,理工优势又是这些大学的显著特点,如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等等,他们在美国的大学排行榜上总是居于前列。这表明,大学的综合性特别是各类人才聚集效应使得一流大学容易产生影响巨大的新思想和新理念。“对诺贝尔获奖者的研究表明哈佛大学入学条件,未来获奖者与名师之间存在着大量近亲相传的师承关系。”[18]大奖、大师是一流大学科学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大学理念得以充实完善的依据和证明。如果有著名校长的领航和掌舵,并在实践中对他们进行理论性的倡导和升华,那么一流大学办学理念中就一定会展现出更加光辉的思想。
3.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是背景。英国著名学者E·阿什比指出:“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19]这里的遗传可以理解为大学的历史传统;这里的环境可以理解为社会文化背景,后者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大学所在地域的社会文化背景,二是大学所在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这两个层面中,后者对大学的影响在广度和深度上是大于前者的。回顾一下西方大学史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一点。在19世纪和20世纪,为了应对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的需要、政府的要求以及不断演进的经济,大学发生了显著的变革。19世纪的英国大学开始训练帝国领导者和管理者,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中期。到19世纪后期,美国大学已经将自身转变为职业资格证书的提供者,这类证书是成长中的美国中产阶级所急需的。20世纪冷战期间头20年,美
3.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是背景。英国著名学者E·阿什比指出:“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19]这里的遗传可以理解为大学的历史传统;这里的环境可以理解为社会文化背景,后者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大学所在地域的社会文化背景,二是大学所在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这两个层面中,后者对大学的影响在广度和深度上是大于前者的。回顾一下西方大学史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一点。在19世纪和20世纪,为了应对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的需要、政府的要求以及不断演进的经济,大学发生了显著的变革。19世纪的英国大学开始训练帝国领导者和管理者,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中期。到19世纪后期,美国大学已经将自身转变为职业资格证书的提供者,这类证书是成长中的美国中产阶级所急需的。20世纪冷战期间头20年,美
国著名大学还沦为两类意识形态竞争和决赛的场地。[20]因此,大学的发展与国家和社会文化的环境及其发展息息相关。再者,德国大学为什么在办学理念上有那么大的原创性贡献,这与德国社会文化尊重科学和学术的传统的特点是不可分的。英国牛津等著名大学在理念上的贡献来源于大学具有极强的传统性和权威性。美国大学的理念为什么有那么样的个性特,也是与美国移民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的特点有很大关系。因此,当19世纪下半叶德国的“通过科学与学术进行教育的大学理念”传到英国和美国时,却因两国社会文化的区别特点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效果和影响。这表明,大学的办学理念在不同的环境中会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和特。这是大学受社会文化环境制约的重要表现和自然结果,这就如同中国南方的多数植物移至北方就不能存活一样的道理。总之,世界多样性的社会文化特点造就了大学办学形式和办学理念的多样性,换言之,大学办学理念之多样性是世界社会文化多样性表现的一部分。然而,它们都是对人类教育的贡献的一部分。
4.国内外高水平交往是条件。世界一流大学需要以“普遍主义”和“世界主义”作为自己的精神气质,因为“大学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是一种普遍主义的机构。”公元11世纪左右,在欧洲兴起的大学里教授和学生的来源不是一个国家,教学内容也不限于一个国家。世界上那些最古老大学之间的关系,更能够体现这种普遍主义的精神。剑桥大学就是牛津大学的一批教授和学生因
4.国内外高水平交往是条件。世界一流大学需要以“普遍主义”和“世界主义”作为自己的精神气质,因为“大学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是一种普遍主义的机构。”公元11世纪左右,在欧洲兴起的大学里教授和学生的来源不是一个国家,教学内容也不限于一个国家。世界上那些最古老大学之间的关系,更能够体现这种普遍主义的精神。剑桥大学就是牛津大学的一批教授和学生因
不满于牛津而开办的。哈佛大学就是剑桥大学的一批教授和学生不满于剑桥,不满于旧大陆,到美国去开办的。耶鲁大学就是哈佛大学的一批人因不满于哈佛而开办的,他们要跟哈佛竞争。[21]可见,世界一流大学在其办学之初的理念也是在相互交流中产生的。因此,一流大学办学理念之形成与这所大学历史上与国内外交往的范围、层次和水平确有密切的原初关系。今天看来,这种交往有多种实现形式,一是大学校长层面上的交流;二是专家学者层面的交流;三是学术成果的交流;四是学生之间的交流,等。历史上,美国许多大学的办学理念就是从德、英学习来的,因为当时美国的很多大学的领导人都有英国和德国留学的经历和背景,他们归国后纷纷把从国外学到的理念带入国内,因而引起国内大学办学理念的变化。中国现代教育家蔡元培之改革北京大学就是以德国大学为模式的。在当今世界一流大学中,有不少大学的校长就是从别的发达国家著名大学毕业生或者是别的国家著名大学的著名教授、专家学者等。美国有不少大学的校长是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毕业的或者是那里的专家教授。英国也有不少大学的校长是从美国、德国、法国等国聘请来的。众所周知,几年前有一则轰动世界教育界的新闻是英国诺丁汉大学正式聘请复旦大学杨福家院士担任校长就是一个范例,后来他在国内多家媒体和公众场合发表独特见解和文章,畅谈国外大学办学理念与国内之差别,令人耳目一新,对国内大学校长办学理念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这就是国际交往所带来的理念变化。
因此,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广泛的高水平交流和合作对日益发展的中国大学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喜的是,我国大学在国家教育部的组织和领导下正在推进这个历史进程。诸如北京大学等重点名校在其庆典过程中所筹办的高层教育论坛就是很好的范例。2002年7月在北京成功举办的由来自全球17位著名大学校长参加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更是把这种国际交流形式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22]
5.大学享有自由权利是根本。大学的办学理念归根到底要依靠大学共同体在自由的环境中努力形成。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与大学整体在社会中的自由度有很大关系。例如大学尤其要有“学术自由”以及由此导引出其他附属的自由如“人事自由”。美国著名教育哲学家约翰·S·布鲁贝克对“学术自由”早有关注,并在其巨著《高等教育哲学》中强调指出:“学术自由的合理性至少基于三个支点:认识的、政治的、道德的。”[23]按照他的论证,大学享有的自由正是论证大学合理性的关键。事实上,“一部世界大学的发展史可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24]总之大学应该具有除了大学之外都没有的自由环境,因为只有这样的环境最有利于专家学者自由地探索人类社会和自然科学的知识、真理和规律。如果失去了这个基本的要求和条件,那么大学的一流理念将难以形成,尤其是具有特的一流理念难以形成,很有可能形成的理念是“千篇一律”的,也就是说没有“自己的特”。这里与大学所在国家对大学的政策有很大
5.大学享有自由权利是根本。大学的办学理念归根到底要依靠大学共同体在自由的环境中努力形成。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与大学整体在社会中的自由度有很大关系。例如大学尤其要有“学术自由”以及由此导引出其他附属的自由如“人事自由”。美国著名教育哲学家约翰·S·布鲁贝克对“学术自由”早有关注,并在其巨著《高等教育哲学》中强调指出:“学术自由的合理性至少基于三个支点:认识的、政治的、道德的。”[23]按照他的论证,大学享有的自由正是论证大学合理性的关键。事实上,“一部世界大学的发展史可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24]总之大学应该具有除了大学之外都没有的自由环境,因为只有这样的环境最有利于专家学者自由地探索人类社会和自然科学的知识、真理和规律。如果失去了这个基本的要求和条件,那么大学的一流理念将难以形成,尤其是具有特的一流理念难以形成,很有可能形成的理念是“千篇一律”的,也就是说没有“自己的特”。这里与大学所在国家对大学的政策有很大
的关系。一流大学在其形成过程中,国家的政策走向和趋势对大学办学理念的丰富和发展很有影响。例如,历史上德国大学有很高的独立自由,但在纳粹统治时期“即彻底摧毁了大学的独立自由,而一切极权国家也根本不承认大学之独立自由”[25]。通常,在历史变革时期,大学的办学理念要经受考验,接受洗礼,并在此过程中办学理念逐步明晰化。在各个国体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国家的政策导向对大学一流理念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形势对北京大学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至今,北京大学都是以这样的办学理念为指针的。可以说,正是在那样的环境下,鲁迅先生指出:“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26]一代一代的教育家正是沿着这条道路而前进的,所以北京大学才有历史上乃至如今令人骄傲的地位和影响。
参考文献
[1][24][25]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1~25.
[2]王英杰.规律与启示——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若干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01,(7):2.
[3]潘懋元.一流大学不能跟着“排行榜”转[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3).
参考文献
[1][24][25]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1~25.
[2]王英杰.规律与启示——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若干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01,(7):2.
[3]潘懋元.一流大学不能跟着“排行榜”转[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3).
[4]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1.
[5][7][9]陈光军.办学理念: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立足点及对中国的启示[J].煤炭高等教育,2003,(3) 19
[6]引自《四书》之一“大学”第一章“经文”.[8][23][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9.
[10]张宝贵 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模式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 69.
[11]转引自樊浩著 伦理精神的价值生态[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53~54.
[12][15]穆义生.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特征及创办条件论析[J].电力高等教育,1994,(2) 6.
[13][20]科林·卢卡斯.21世纪的大学[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2,(5):37~38.
[14]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16]张凤莲,江丕权.美国经验: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条件[J].高等教育研究,1994,(1) 97.
[17][26].在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科教兴国动员令 北京出版社,1998:1~5
[18]袁祖望.名牌大学的基本特征与成长条件[J].江苏高教,2001,(3) 42.
[19]转引自胡建华.大学办学个性化的内涵、必要性及条件[J].高等教育研究,2000,(1) 68.
[5][7][9]陈光军.办学理念: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立足点及对中国的启示[J].煤炭高等教育,2003,(3) 19
[6]引自《四书》之一“大学”第一章“经文”.[8][23][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9.
[10]张宝贵 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模式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 69.
[11]转引自樊浩著 伦理精神的价值生态[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53~54.
[12][15]穆义生.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特征及创办条件论析[J].电力高等教育,1994,(2) 6.
[13][20]科林·卢卡斯.21世纪的大学[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2,(5):37~38.
[14]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16]张凤莲,江丕权.美国经验: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条件[J].高等教育研究,1994,(1) 97.
[17][26].在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科教兴国动员令 北京出版社,1998:1~5
[18]袁祖望.名牌大学的基本特征与成长条件[J].江苏高教,2001,(3) 42.
[19]转引自胡建华.大学办学个性化的内涵、必要性及条件[J].高等教育研究,2000,(1) 68.
[21]参见丁学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J].高等教育研究,2001,(3) 4~9 [22]参见记者综述.“启迪领导智慧,憧憬大学未来”,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J].2002,(5) 4.
(现代大学教育 2004年第2期)
(现代大学教育 2004年第2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