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两千字大学生5篇
红楼梦一梦古往今来,赚得了多少叹息,多少惆怅,可是又有谁读懂了曹雪芹背后的凄凉,午夜梦回他是否会想起自己的年少,想起那大观园的喜怒哀乐,然后轻轻一声叹息,面上安静如初,实则内心百般波澜。
红楼梦读后感两千字大学生1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痴,谁解其中味?”
用“辛酸泪”来概括洋洋洒洒一百二十回的古典巨著《红楼梦》,是再精妙不过的!但只再想问一句:“红楼一梦为谁痴,涩泪一把谁堪忍?”想是对此著的一些个人看法。
关于大观园
大观园不仅是一座一般富贵国亲的园子,更是一部见证了宁荣二府兴衰的书!
写春节的诗句从元春嫁进深宫,宁荣二府花巨资修建这座省亲别墅,到最终变成闹鬼的荒园。这之间,有宝玉“对额动诸宾”的机智,“投鼠忌器瞒脏”的情义,“杜撰芙蓉诔”祭晴雯的柔情;有黛玉“埋香冢泣残红”的多情,中秋夜与湘云“凹晶馆联诗”的才华,亦有“焚稿断痴情”的痴气;有宝钗“出闺成大礼”的悲切,老祖宗“两宴大观
园”的气派,湘云“醉眠芍药?”的无邪,刘姥姥“醉卧怡红院”的诙谐,凤“抄检大观园”的威严,更有园内众姊妹们“共结海棠社”的佳话!
偌大的一个大观园,锁着一段段恩恩怨怨,一桩桩爱恨情仇,一滴滴辛酸眼泪,一阵阵欢声笑语……这是个何等富贵的家族,何等精
致的园子!
竟没想到结局竟是死的死,嫁的嫁,出家的出家,离乡的离乡,留下那一个往日充满阳光、笑语,如今荒凉,闹鬼的空园!
这岂仅仅是宁荣二府衰败的历程,也是“贾、薛、王、史”四大家族从兴到衰的写照,更是对封建大家族的封建思想的极大挖苦!
关于金陵十二钗
对于金陵十二钗,曹雪芹是有偏见的。诸如秦可卿、元春、巧这三人,几乎是除了了解她们的身世之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包括她们的性格,皆一概不知。
喜爱薛宝钗,是因为她那首《忆菊》中的“空篱旧圃秋无迹,冷月清霜梦有知”这一句。喜爱她的随遇
而安。然而,她却受封建教化思想太重、太深,遇事太“随”,全然不像探春那样有主见,敢于斗争,最终嫁了宝玉,孤苦一人守着空房。
对于林黛玉,也只有用她那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来形容了。我不喜爱这样一位多情、多泪又清高自傲的女子,对于凡世不屑一顾,却为尘世肝肠寸断!
真正喜爱的,是史湘云的豁达!她的身世遭受几乎与林黛玉相同,却从不把哀痛放在心上,洒脱地面对一切,开快乐心地过日子,甚至到最终的守寡,也是坦然沉着,不比林妹妹,总有流不完的泪。
另一人自然是王熙凤——这个小说中塑造的最经典的角!她的出场、铁槛寺弄权、泼醋打平儿、借剑杀人、抄检大观园……这独特格刚烈、直爽,甚至被有些人认为是“泼辣”、“阴险”的琏二奶奶,是
宁荣二府有一无二的,更是封建家族有一无二的女强人!喜爱凤的脾气,不娇柔造作;只惋惜这样一个女子,要强、好胜了一辈子,到头来遭人冷眼,曲解了她的心,孤苦一人走上了黄泉路,这个从前威严大震宁荣府的王熙凤,可怜一生为家计争强,却是“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衰”!
我始终以为,《红楼梦》写金陵十二钗,是极具悲剧彩的,它胜于四大家族由兴到衰的程度!它写迎春、元春、王熙凤、林黛玉的死,写惜春的出家,探春的远嫁,以及巧的离家,妙玉的遭劫,湘云的守寡——这些无不从女子的角度剖析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她们一生的悲剧命运,想来用林黛玉的一句诗来描绘,是极好不过的,那便是“冷月葬花魂”……梦到水
关于通灵玉
要说宝玉的这块通灵玉,自然要从说宝玉开始。
小说中“甄”、“贾”二宝玉,即“真宝玉”和“假宝玉”。甄宝玉幼年虽和贾宝玉一样喜爱同众姊妹们玩,但后来变得正经好学,搞得满腹经纶,而他最终的结局小说并没有交代,他是否考取功名,我们也无从得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
而贾宝玉生性聪明,却是个不思进取之徒。糊糊涂涂地过了一生,后经仙人指教,方看破红尘,专心读书,中了乡试后出了家。
对于甄宝玉下落的留白,是十分高超的!这实在是应了太虚幻境入口的一幅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
是有非无。”
而小说的最终一回,是准确地点出了“宝玉即‘宝玉’也”。——这个结局,对于每个认仔细真读了《红楼梦》前一百十九回的人真真实切是当头一棒!我自己读到此处时,是鼻子一酸,有想哭的冲动的!
在第一回中,写道“就将此蠢物,夹带其中,使他去经受经受”。始终以为宝玉的通灵玉才是那青埂峰上的石头……
小说的第九十四回,是整个故事的转折点。从写怡红院十一月开了株海棠花,到宝玉的通灵玉莫名其妙地丢失,之后就净是些稀奇奇怪的事——宝玉成了呆子,大观园闹鬼,宁府被抄了家产,凤撞了秦可卿的鬼魂……
无往不利是什么意思
一块石头就这样“枉入红尘几许年”,让尘世女子为它落泪、归天、受冤,让宁荣二府妻离子散,最终却“尘缘已满,携归本处”,落回青埂峰——这样无情的结局定是叫本身也是“不忍而为之”的,不然,他怎会将这石头的归宿支配在与“情根峰”谐音的“青埂峰”!
关于后四十回
曹雪芹将《红楼梦》著到第八十回,故事的一部分结局已初露端倪,但高鹗补的后四十回却是硬生生地将曹雪芹的设想一一更改!
论对这个故事的下手,曹雪芹无疑是要比高鹗“狠”的!他的原意定是要让宁荣二府全部败光,只有高鹗不忍心这样,于是让“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曹雪芹狠心要让香菱活活被夏金桂害死,高鹗却把夏金桂弄死,把香菱扶了正;曹雪芹下决心要把湘云配给宝玉,高鹗却舍不得冷落了宝钗……
这或许是高鹗一人比不上如今的“红学会”,看不太出前八十回中的玄机,就像他不知道曹雪芹为凤结局支配的“一从二令三人木”是怎么个,就只好让她草草地、莫名其妙地死了!(此诗句至今未有人猜出曹雪芹的本意是要叫凤如何)
土家族习俗
但或许,中国历史上也仅有高鹗一人忍心让林黛玉死!这一死,将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升华到至高点,胜于一切其他结局——这点,恐怕是高鹗补得最胜利的一段了!
然而我却觉得,补的四十回虽算不上完善,但读来却更叫人寒心、悲凉——这是发自内心的感受,却不知如何说出个“为什么”来,或许,正是应了这句话:“残缺也是美。”
——而《红楼梦》本身,不也是一个残缺吗!入党感悟
《红楼梦》,真是一部让人看了不禁流泪的人间悲剧!我们随着这块顽石,一道游历了尘世的风风雨雨,体会了一番儿女柔情,感悟了一段爱恨情仇,见证了一部旷世悲剧!
有道是: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后记:
这些确实都是自己的看法,虽然有些地方可能出错!
写《红楼梦》的读后感,我认为首先要拥有的,是士气!这士气,并不单指你是否敢于评价这本巨著,敢于部分否认这本巨著(高鹗的后四十回补本);而是要看你是否敢于创新——打破《红楼梦》读后感的一贯传统,只从“贾、薛、王、史”四大家族的兴衰和宝黛二人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