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诗经中的政治讽刺诗和战歌
政治:
产生于西周初期的燕飨诗,是周初社会繁荣、和谐、融洽的反映。西周中叶 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周室衰微,朝纲废弛,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大量反映 丧乱、针砭时政的怨刺诗出现了。怨刺诗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如大雅 中的《民劳》、《板》、《荡》、《桑柔》、《瞻昂》,小雅中的《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旻》、《巧言》、《巷伯》等等, 反映了厉王、幽王时赋税苛重,政治黑暗腐朽,社会弊端
丛生,民不聊生的现实。 国风中的《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鄘风·墙有茨》、《鄘风·相鼠》、《齐风·南山》、《陈风·株林》,或讽刺不劳而获,贪得无 厌者,或揭露统治者的无耻与丑恶,辛辣的讽刺中寓有强烈的怨愤和不平。这些 被后人称为“变风”、“变雅”的作品,是政治腐朽和社会黑暗的产物。在周室 衰微,礼崩乐坏,政教缺失,人伦废绝,刑政苛酷的时代背景下,公卿列士、贵 族大夫及社会各阶层人士,悯时丧乱,忧世忧生,以诗来针砭时政和社会弊端, 感叹身世遭遇。大雅中的怨刺诗,大多出自身份和社会地位较高的作者,如《民 劳》、《荡》,旧说是召穆公谏厉王之诗,《板》旧说是凡伯刺厉王之诗,《桑 柔》则是厉王时大夫芮良夫所作。在对执政大臣的讽刺中,作者深怀对社会现实 和周王朝命运的忧虑,以诗向统治者进言,以期起到规谏箴戒的作用。如《荡》 第一章直接谴责厉王,其他七章都是托文王指斥殷纣王的口吻讽刺厉王,借古讽 今,指责厉王强横暴虐,聚敛剥削,高爵厚禄,滥用威权,政令无常;并告诫厉 王:殷鉴在夏,夏桀之亡国是殷纣王的一面镜子,表明周鉴亦在殷,殷纣之亡国 又是厉王的一面镜子。大雅中的怨刺诗,针砭朝政,情绪愤激,但讽刺有一定的 节制,带有更多的规谏之意,诗人面对国家前途黯淡的现实,试图力挽狂澜,但 对积弊已深、颓势已定的局面,又充满无可奈何的悲哀。
战争:
《诗经》中有些战争诗,从正面描写了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了强烈的自 豪感,充满乐观精神,大雅中的《江汉》,《常武》,小雅中的《出车》、《六 月》、《采芑》等等,大都反映了宣王时期的武功。《江汉》是写宣王命召虎领 兵讨伐淮夷,很快平定了淮夷,班师回朝。宣王册命召虎,赏赐他土地、圭瓒、秬鬯等,召虎乃作召公簋,铭记其事。《常武》写宣王命大将南仲征伐徐国,集 中歌颂了王师的威力。如第七章写王师行进迅猛异常,势不可挡,用一连串的比 喻,将王师的声威、气概形象具体地表现了出来。又如《小雅·六月》写尹吉甫 奉宣王之命,北伐玁狁并取得胜利的事迹。另外,秦风中的《小戎》、《无衣》 等,也是表现同仇敌忾,共御外侮,斗志昂扬,情绪乐观的战争诗。《诗经》中 这类完全从正面歌颂角度所写的战争诗,不注重直接具体描写战斗场面,而是集 中表现军威声势,如《小雅·采芑》写大臣方叔伐荆蛮之事,突出写方叔所率队 伍车马之威,军容之盛,号令严明,赏罚有信。他雄才大略,指挥若定,曾北伐 玁狁扬威,荆蛮因此闻风丧胆,皆来请服。《诗经》战争诗中强调道德感化和 军事力量的震慑,不具体写战场的厮杀、格斗,是我国古代崇德尚义,注重文德 教化,使敌人不战而服的政治理想的体现,表现出与世界其他民族古代战争诗不 同的风格。
与战争有关的诗句2.《诗经》中,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他们各自有哪些内容
……从西周后期到春秋,战争不断,徭役繁兴,因而战争诗和徭役诗也层出不穷,更多数作品还是流露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采薇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 【作品】:采薇 【内容】: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