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00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 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
A.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 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2. 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
A. 一般方法 B. 经验材料 C. 理论结论 D. 具体方法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
A. 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B. 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
C.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D. 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4.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A.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 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C. 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 D.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
5.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6.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的焦点表现为( )。
A. 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B. 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
C. 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 D.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
7. “万物皆备于我”是( )。
A. 形而上学的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 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 D.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8.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
A. 普遍性 B. 客观实在性 C. 直接现实性 D. 社会历史性
9. “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 )。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C.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D.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0.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 世界是否可知 B.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C. 世界是否运动变化 D. 是否承认世界统一性
11. 实际工作中“一刀切”的习惯做法,忽视了事物的( )。
A. 质的稳定性 B. 量的规定性
C. 矛盾的特殊性 D. 矛盾的普遍性
12. 在下列日常用语中,蕴含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的辩证关系的有( )。
A. 有条件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B. 心想事成
C.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D.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13. 度是指( )。
A. 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是质和量的统一
B. 事物内容的表现形式
C. 事物成为自身并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在规定性
D. 事物的规模、程度和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14. 唯物辩证法认为,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 )。
A. 它们出现的时间先后 B. 它们力量是否强大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C. 人们对它们是否认可 D. 它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15. 运用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原理,在方法论上应坚持( )。
A. 均衡论 B. 一点论 C. 重点论 D. 二元论
16. 社会改革的实质是( )。
A. 推翻原有的社会制度
B. 就是推翻旧统治阶级的政权
C. 不改变社会制度,只对社会的某些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
D. 推翻原社会的一切成果
17. “人的意志高于一切、决定一切”的观点是( )。
A. 唯意志主义观点 B.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18.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
A.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 机械决定观点
C. 历史宿命论观点 D. 历史循环论观点
19. 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 )。
A. 它是构成生产关系这种物质关系的基本形式
B. 它是人们在生产中所结构的物质关系
C. 它是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既得的物质力量
D. 它的实体是自然界
20. 一个正确的认识之所以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是由于( )。
A. 事物发展有规律性 B. 人的认识能力的不可靠性
C. 事物存在因果性 D. 人们的实践和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21. 胡适曾说过: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种观点认为( )。
A. 历史的发展纯粹是必然的
B. 历史的偶然因素决定必然
C. 历史的发展纯粹是偶然的
D. 历史人物的性格这种偶然因素对历史发展有一定影响
22. 感性认识能够上升到理性认识,这表明人的意识是( )。
A. 消极被动的 B. 积极能动的
C. 能够脱离客观世界的 D. 主观随意的
23. 真理多元论的错误实质主要是在于它( )。
A. 强调真理的相对性 B. 曲解真理的具体性
C. 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D. 夸大真理的多样性
24.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 )。
A. 不可知论的观点 B. 相对主义的观点
C.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的观点
25. 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
A.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华,应全部继承 B. 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C. 应保留一半,抛弃一半 D. 传统文化是封建糟粕,应全部抛弃
26. 历史唯心主义的本质在于,它肯定( )。
A. 精神因素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B. 人类精神力量
C. 人的价值和尊严 D. 人们对理想的追求
27. 阶级的产生是( )。
A. 暴力的结果 B. 分配不公的结果
C. 战争的结果 D. 剩余产品与私有制出现的结果
28.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是( )。
A.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B. 存在主义的观点
C. 个人主义的观点 D. 唯意志主义的观点
29. 阶级社会中主要的体心理是( )。
A. 集体心理 B. 民族心理 C. 阶级心理 D. 阶层心理
30. 道德和法律的区别在于( )。
A. 道德是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法律是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B. 道德是原始社会就有的,法律是阶级社会才产生的
C. 在阶级社会里,法律是有阶级性的,道德没有阶级性
D. 道德具有历史继承性,法律不具有历史继承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31. 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 )。
A. 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 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 心静自然凉 D.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E.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32.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重大作用表现在( )。
A. 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 根本变革了旧的经济体制
C. 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 D. 根本改变了社会制度
E. 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加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33. 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指( )。
A. 任何正确的认识都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B. 真理都是具体的,没有抽象的真理
C. 超越历史时代永恒的真理是不存在的
D. 对真理必须采取相对主义的态度
E. 由于实践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任何真理都具有相对性
34. “拔描助长”的事例是( )。
A.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B. 违反客观规律的表现
C. 急躁冒进的表现 D. 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E. 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表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