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案例
第一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案例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案例分析
【教材分析】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第13课,作者是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本单元的主题是“关注科学”,文学和科学是相通的,在学语文中学科学,在学科学中学语文。全文紧紧围绕“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论题,论述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本文论证结构的严密性,并且初步了解议论文要围绕一个话题提出观点,并加以证明的特征。应调动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己研读课文,探究创造的内涵和要素,学习论证方法,通过有趣的活动,让他们尝试创造,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力。
【案例描述】
本节课所上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上课时间是2014年12月2日上午第二节课,地点在澜沧县富东乡中学54班,授课者是李春芳老师,参与者为九年级54班学生,评委老师:李琴芬、杨志、张祖梅、周应文、杜恒、王丹凤、苗正辉、刘海生、彭宏,除了评委外的所有班子成员和语文组教师。这是一节由语文组推出的参加我校开展的“教学技能大赛”的参赛课。所设计的教学内容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议论文的知识导入新课
教师用填空题的形式和学生一起复习议论文的知识: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证和论据。论点: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和主张。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自读课文,思考并讨究问题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师:请同学们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快速默读课文,可以和同桌交流疑惑和见解。1(多媒体展示思考的问题)
1、作者是如何提出观点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由对四个图形分类的不同答案引出,这样显得更加生动形象,而且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从材料中提出一个问题,也是议论文常用的开头写法。
2、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只有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才会不放弃探求,才会有发明创造。
3、围绕“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观点,作者阐述了那几个问题?(1)、创造性的思维需要哪些必需的因素?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2)、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人人都拥有创造力。
4、有人认为创造力只是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等少数人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为什么?学了本文后,你觉得如何才能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做一个富于创造性的人,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三、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探究本文的论证方法
1、作者在论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道理时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指名学生读1——3自然段,明确: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进行阐述。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且透彻,增强了说服力。
2、作者又是通过怎样的方法得出“人人都具有创造力”这样的结论的? 引导学生认真读11、12自然段。明确:通过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没有拥有创造力的人进行层层对比,得出“人人都具有创造力”这样的结论的。
3、作者是怎样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这一观点的?
引导学生再读6、7、8自然段,再交流。明确:举了两个例子。还引用了别人的话。师: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是议论文常用的方法。大家看看,文中哪里还运用了这两种方法?证明了什么?(生答:列举了贝多芬、爱因斯坦和莎士比亚的例子。证明了他们的灵感的产生,往往是从留意细小想法开始。)
师:像以上这样运用一些论证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就是议论文。大家看看,议论文有什么特点呢?明确:有自己的观点。运用方法论证。文章用一个有趣的选择题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题,然后围绕这一论题,分析了构成创造性思维的要素,论证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四、体验创作的过程(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再叫几个学生上台展示)问题:
1、一个桌面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2、我这里有两条丝带,看哪位同学能用这两条丝带或一条组合出既新颖又有创意图案来。
10分钟时间内有许多答案呈现在师生面前,第一题的答案有3、4、5、的。第二题的创作有有小兔子、蝴蝶结、小狗、花朵、小鱼等。
【案例分析】
1、注重文体知识的教学。李老师的这节课注重议论文文体教学,在导入环节中引领学生复习议论文的知识,让学生在议论文的复习和巩固中走进文本学习。整个教学环节紧扣议论文教学。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对问题的思考,和小组成员的合作探究中明白了本文紧紧围绕“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论题,论述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在学习中了解本文论证结构的严密性,并且初步了解议论文要围绕一个话题提出观点,并加以证明的特征。
2、问题设计有层次性,做到紧扣文本。李老师在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时所设计的4个问题很有层次,是按照由易到难,按照课文的逻辑顺序进行设计的。前后两个问题有一定的连贯性,学生对前一个问题的思考探究有利于促进对后一个问题的思考探究。这几个问题的设计都紧扣文本,不显得多余。
3、整节课的教学能体现难点,突破难点。依我看,李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议论文的一些基本常识,体会议论文论证结构、论证语言的严密性。理清全文思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难点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反复读,在于同学的合作交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对重点都把我的较好。在最后一个环节的训练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
4、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以学定教。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相互交流,真正感受到了在自主空间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从学生积极探究的实践中,我感受到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的愉快,也感受到了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自豪和快乐。在课堂教学中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在学生积极思维和情绪高涨中,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这节课还有几点建议:
1、时间的分配上还应做出更合理的调控。如:学生在讨究1、2、3这几个问题时花费的时间有些多了。这几个问题答案只要认真读文本,并不难作出回答。相反,在让学生探究本文的
论证方法时,时间显得仓促,这个环节理应再多给几分钟时间,有足够的时间去研读,学生才会更好的知道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的方法的好处。
2、相同的内容不要做太多的讲解。教师的语言还应再简练些,不要过多重复学生的发言,应该把有限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着去表达。
3、课堂上激励性语言还应再斟酌。这节课教师用:“说得真好”“你们都很不错”“给掌声”这些激励性语言显得过于贫乏,还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再做些新颖的激励。
4、板书不够简。(板书如下)
提出问题:数学问题→生活问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3)
分析问题: 探求第二种答案有赖于创造性思维
(4——12)必需要素:a.渊博的知识。b.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c.持之以恒的毅力
区分根据:a.缺乏的人:自我压制。b.拥有的人:留意细小的想法,使之变为现实
解决问题: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关键要具备三个要素
(13)
第二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九年级三班
黄全贵 【教学目标】
1.明白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道理。
2.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初步了解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