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格律诗)的押韵标准和技巧
⼩乌⽼师的诗词课程讲义
尽⼼了便⽆悔2018年元⽉整理收藏
近体诗的押韵
押韵是诗歌的基本要素之⼀,我国的民歌、诗、词、曲⽆不押韵,所以诗歌⼜叫韵⽂。押韵是把同韵母或韵母相近的字,放在诗篇某些句⼦的末尾,使诗歌读起来顺⼝,听起来悦⽿,容易记得住、传得开。押韵的⽅式,古体诗⽐较⾃由,可以隔句押韵,也可以句句押韵;可以⽤平声押韵,也可以⽤仄声押韵;可以⼀韵到底,也可以换韵;换韵的形式⼜有多种。近体诗即格律诗的押韵⽅式,则有定规。
⼀、⼀律以平声押韵(也有少数以仄声押韵的,其中五⾔诗居多,但格律诗以平声押韵为正格;因古体诗容许仄声押韵,所以仄声押韵的绝句和律诗也称“古绝”、“古律”);
⼆、不论五绝、五律、五排,七绝、七律、七排,都必须⼀韵到底,不得半途换韵;
浅谈企业文化
三、不论五⾔、七⾔,都是双句⼊韵,单句不⼊韵。但⾸句可以⼊韵,也可以不⼊韵。七⾔诗⾸句⼊韵的较多,五⾔的较少;
四、押韵句的尾字⽤平声,不押韵的必须⽤仄声(古绝、古律押韵句的尾字⽤仄声,不押韵的⽤平声)。
过去写诗,靠韵书来做统⼀的标准。所谓韵书,就是把同韵的字放在⼀起,分成若⼲部,作为做诗押韵的依据。我国最早的韵书是隋朝的《切韵》,唐朝的《唐韵》,现存完整的韵书是宋朝的《⼴韵》。《⼴韵》的韵部分得很细,有206韵部。到了⾦代,以《平⽔韵》为官⽅韵书,供科举考试之⽤。平⽔是平阳府城(今⼭西临汾市)的别称,因为该书刊⾏于此城,故名《平⽔韵》(⼀说为南宋时代平⽔⼈刘渊根据前⼈韵书修编⽽成,故名《平⽔韵》)。该韵书将宋代《礼部韵略》(官⽅颁布的科考标准韵书)注明同⽤之韵,悉数合并,共106韵,上平声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声17韵。各声韵⽬第⼋章已经开列,不再重复。元、明、清各代,都以《平⽔韵》为作近体诗押韵的依据,,⼀直沿⽤到现在。
前⼈做诗押韵有两种情形:
⼀种是严格按韵书的规定做诗。例如封建时代,奉皇帝命令所作、所和的“应制诗”;科举考⽣作的“试帖诗”,押韵的字必须属于同⼀韵部。科场“试帖诗”⼤部为五⾔六韵或⼋韵排律,若是诗出了韵(⼜称“落韵”),⽆论诗作得怎么⾼超,只能算不及格。旧时作“分韵诗”⽤韵也很严格。若⼲⽂⼈相聚,作诗或填词时先规定若⼲字为韵,各⼈分拈韵字,依韵作诗或填词。⽩居易《花楼望雪命宴赋诗》:“紫
壁联题分韵句,红炉巡饮暖寒杯。”就是描写⽂⼈聚宴分韵作诗的。作分韵诗⼀般要求押本韵,不能出韵,即使窄韵、险韵也不例外。《红楼梦》48回载:“探春隔窗笑道:‘菱姑娘,你闲闲罢。’⾹菱怔怔答道:‘闲字是⼗五《删》的,错了韵了。’”故旧时代学作诗,特别是考⽣学作“试帖诗”,必须牢记106个韵部,尤其是30个平声韵部。
另⼀种情形是凡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虽不在同⼀个韵部,可以通押。中唐以后,诗⼈苦于不能出韵的限制,试创了⼀些突破樊篱的“出格体”,⼜叫“变体”,出现了什么“进退韵”、“辘轳韵”、“葫芦韵”等形式。这些形式允许邻韵通押,但有定规,如“进退韵”是相邻的两韵间押,⼀进⼀退,即第⼆、第六句⽤甲韵(如“东”、“寒”、“虞”等),第四、第⼋句⽤则⽤与甲韵可通的⼄韵(如“冬”、“删”、“鱼”等);“辘轳韵”是邻韵双出双⼊,即第⼆、第四句⽤甲韵,第六、第⼋句⽤与甲韵可通的⼄韵;“葫芦韵”和“进退韵”差不多,也是相邻的两韵间押,但它要求先⼩后⼤,像葫芦似的,如第⼆、第六句押“⼀东”,第四、第⼋句押“⼆冬”,或第⼆、第六句押“⼗四寒”,第四、第⼋句押“⼗五删”。这些“变体”并不普遍。在晚唐、宋代作诗形成⼀种时髦风⽓的,是“探头韵”,也叫作“衬韵”、“借韵”,就是⾸句⽤邻韵,其余各押韵句必须⼀韵到底,不得通韵。例如⼤家熟悉的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低各不同。
觉今是而昨非
不识庐⼭真⾯⽬,只缘⾝在此⼭中。
诗的第⼀句的“峰”字属冬韵,“同”和“中”属东韵。这叫“以冬衬东”。⼜如欧阳修的《⾏云》:
叠叠烟波隔梦思,离愁⼏⽇减腰围。
⾏云⾃亦伤⽆定,莫就⾏云托信归。
⾸句“思”属⽀韵,“围”、“归”属微韵,这叫作“以⽀衬微”。
⽤“衬韵”的在律诗中更多见。如杨万⾥《寄题曾⼦与竞秀亭》:
⽼夫上下蓼花滩,每过君家辄系船。
尊酒灯前⼭⼊座,孤鸿⽉底⽔连天。
暄凉书问⼆千⾥,场屋声名三⼗年。
竞秀主⼈⽂似豹,不应雾隐万峰边。
⾸句“滩”属寒韵,“船”、“天”、“年”、“边”属先韵,这叫作“以寒衬先”。⼜如刘禹锡《酬朗州崔员外》:
昔⽇居邻招屈亭,枫林橘树鹧鸪声。
⼀辞御苑青门去,⼗见蛮江⽩芷⽣。
⾃此曾沾宣室召,如今⼜守阖闾城。
何⼈万⾥能相忆?同舍仙郎与外兄。
⾸句“亭”属青韵,“声”、“⽣”、“城”、“兄”属庚韵,这叫作“以青衬庚”。
前⾯介绍的“进退韵”、“辘轳韵”、“葫芦韵”都称之谓“出格体”,不是正格。⽽这种“衬韵”不算出格,⽽且它还有⼀个好听的名称,叫作“孤雁出”。“原来诗的⾸句可不⽤韵,其⾸句⼊韵是多余的。古⼈称五七律为四韵诗,排律有⼗韵⼆⼗韵等,即使⾸句⼊韵,也不把它算在韵数之内。”(王⼒《汉语诗律学》53页)诗⼈从这多余的韵脚上,讨取点⾃由,借⽤邻韵也就不算出格了。
前⼈作近体诗⽤韵是偏严的,邻韵通押只限于诗的⾸句。现代⼈写近体诗,却在突破这个樊篱,邻韵通押已不限于诗的⾸句,⽽是扩展到其他押韵的句⼦,如绝句的第⼆、第四句,律诗的第⼆、第四、第六、第⼋句。这种突破也见之于传统⽂学形式古为今⽤的导师们的作品中。这⾥以鲁迅、⽑泽东的旧体诗为例。
鲁迅青年时代写的近体诗,现在保存下来的,如《别诸弟》、《莲蓬⼈》、《庚⼦送灶即事》、《惜花四律》等,共⼗⼆⾸,每⼀⾸⽤韵都属同⼀韵部,“衬韵”也不⽤,是严格按照旧时的试帖诗⽤韵的。
但当他赋与旧体诗以历史新质之后,服从于表情达意,将前⼈“衬韵”、移植过来,⽽不限于⾸句。例如《悼柔⽯》:
惯于长夜过春时,携妇将雏鬓有丝。
梦⾥依稀慈母泪,城头幻变⼤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怒向⼑丛觅⼩诗。
吟罢低眉⽆写处,⽉光如⽔照缁⾐。
这⾸诗⾥的“时”、“丝”、“旗”、“诗”属⽀韵,“⾐”属微韵,按陈规,邻韵只可⽤于⾸句,⽽这⾸诗却⽤在最后⼀句。⼜如《⽆题⼆⾸》其⼀:
故乡黯黯锁⽞云,遥夜迢迢隔上春。
岁暮何堪再惆怅,且持酒卮⾷河豚。
宝宝睡觉头上出汗多是什么原因这⾸诗⾥的“云”属⽂韵,“春”属真韵,“豚”属元韵。三个押韵的字分属于相邻⽽⼜不同的韵部,这在古⼈近体诗中是很难到的。但现在保留下来的鲁迅近体诗,多数还是⽤同⼀韵部的。这少数⼏⾸通押的近体诗,你总不能认为是他不懂韵律,或者⼀时疏忽,应该认为是对近体诗⽤韵的合理解放。
⽑泽东的近体诗很讲究声律,平仄是⾮常⼯整的,⼤都⽤标准句式,可以变通的⾮关键字,也尽量拗⽽有救,调整得节奏鲜明、和谐,连不押韵的句⼦的脚节,上、去、⼊三声掺合着⽤,邻近的脚节不⽤同声字,⼒避“上尾”,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于此可见他对声韵学造诣之深,运⽤之严谨。然⽽他的近体诗的押韵,同鲁迅⼀样,突破前⼈的樊篱,运⽤了邻韵通押。例如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千⼭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泥丸。
⾦沙⽔拍云岩暖,⼤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千⾥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中的“难”、“丸”、“寒”三字属寒韵,“闲”、“颜”⼆字属删韵。再看《⼈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锺⼭风⾬起苍黄,百万雄师过⼤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慷。
宜将余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间正道是沧桑。
“黄”、“慷”、“王”、“桑”四字属阳韵,“江”属江韵。⼜如《答友⼈》:
九嶷⼭上⽩云飞,帝⼦乘风下翠微。
班⽵⼀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尽朝晖。
“飞”、“微”、“⾐”、“晖”属微韵,“诗”属⽀韵。再如《吊同志》: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锦战⽅为⼤问题。
斥鷃每闻欺⼤鸟,昆鸡长笑⽼鹰⾮。
今君不幸离⼈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五个押韵的字,分别属三个韵部,“飞”、“违”、“⾮”属微韵;“题”属齐韵;“谁”属⽀韵。
郭沫若近体诗很讲究平仄,但押韵也不“率由旧章”。例如《看〈孙悟空三打⽩⾻精〉》:
⼈妖颠倒是⾮淆,对敌慈悲对友刁。
咒念⾦箍闻万遍,精逃⽩⾻累三遭。
千⼑当剐唐僧⾁,⼀拔何亏⼤圣⽑。
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
这⾸诗五个押韵的字也是分属三个韵部,“淆”属肴韵,“刁”属萧韵,“遭”、“⽑”、“曹”属豪韵。
对于近体诗的邻韵通押,诗词界有不同意见。⼀种认为,近体诗的形式既然是仿唐宋⼈的,还得合乎前⼈绳墨,⼀⾸诗的韵脚应该属同⼀韵部,若要邻韵通押,也只限于诗的⾸句。他们的作品也是严格遵守这个规则的。对鲁迅、⽑泽东等近体诗的邻韵通押,可“为尊者讳”,只说“在前⼈诗中难”,或“不合于唐宋诗⼈的格律”,并⽆苛责之词。
墨子悲丝
另⼀种意见认为,近体诗,在尚不能突破古四声平仄樊篱的条件下,把押韵的宽限适当解放些,也是合理的。⽽且,这种解放,并未背离仿古的原则。前⾯提到唐宋⼈的“进退韵”、“辘轳韵”、“葫芦韵”、“衬韵”等,早就邻韵通押。在宋词中,韵域很宽,邻韵通押更⾃由。为近体诗开辟了古为今⽤道路的导师们,既已合理地解放了押韵,我们何不沿着这条路⾛下去呢?
英语六级图表作文我赞成第⼆种意见,但也不反对第⼀种意见。王⼒教授在50年代出版的《汉语诗律学》中
说:“近体诗⽤韵甚严,⽆论绝句、律诗、排律,必须⼀韵到底,⽽且不许通韵。”(字下⾯加了着重点)但是在1977年出版的《诗词格律》中,则说:“今天我们如果也写律诗,就不必拘泥于古⼈的诗韵。不但⾸句⽤邻韵,就是其他的韵脚⽤邻韵,只要朗诵起来谐和,都是可以的。”可见这位研究诗词曲格律的著名专家,也是赞成合理解放诗韵的。其实,邻韵通押在前⼈诗中也
并⾮难,在清⼈袁枚《随园诗话》中,就指出刘长卿、杜甫、李隆基、李商隐等作品中邻韵通押的韵脚,并“唐⼈不以为嫌也”。窃以为作诗讲究⼀韵到底,还是受了历代官⽅科考的影响。
邻韵通押,⽆疑给我们写近体诗⽤韵带来很⼤的⽅便,但初学写作还须具备有关韵部的⼀些基本常识。
⾸先是对《平⽔韵》的106个韵部,尤其30个平声韵部,及每个韵部包括哪些常⽤字,有个⼤致的了解。
旧时学童学诗韵是和学对偶⼀起学的。学法很简单——背诵《笠翁对韵》(清李渔著)、《声律启蒙》(清车万育著)、《训蒙骈句》(明司守谦著)等韵对书。这些书以平声30个韵部为纲,把作诗押韵常⽤的同⼀韵部的字,编成歌诀。譬如:在《⼀东》条⽬下有:“天对地,⾬对风,⼤陆对长空。⼭花对海树,⾚⽇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下对天中。风⾼秋⽉⽩,⾬霁晚霞红。⽜⼥⼆星河左右,参商两曜⽃西东。⼗⽉边塞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浸浸朔雪冷渔翁。……”⾃⼩把这些背熟了,既懂得哪些词⼉可以相对,⼜记得风、空、穹、蒙、中、红、东、翁等常⽤字属东韵。要求⽼年⼈像学童那样背得滚⽠烂熟是很困难的,也不必要,但是,你要熟悉各韵部的常⽤字,读这些书⽐读《诗韵》有趣,因为后者如同辞典,读起来枯燥⽆味,记不住,⽽且许多⽣僻字也⽤不着记。但是《诗韵》还是要购置⼀本的,以供查对。现在重印出版的《千家诗》,后⾯附有《笠翁对韵》,《声律启蒙》、《训蒙骈句》也有重印出版的,有兴趣,可以看看。
下⾯是《平⽔韵》30个平声韵所包括的字数:
上平声
⼀东包括风、空、⾍、⼸、东等174字
⼆冬包括冬、钟、松、龙、蛩等120字
三江包括窗、江、缸、邦、逄等51字
四⽀包括诗、⼉、丝、鸶、縻等464字
五微包括稀、飞、微、肥、⾐等72字
六鱼包括虚、书、车、驴、鱼等123字
七虞包括珠、乌、凫、须、朱等305字
⼋齐包括溪、堤、鸡、西、霓等133字
九佳包括淮、崖、喈、鞋、谐等55字
⼗灰包括开、苔、台、莱、灾等111字
⼗⼀真包括真、麟、椿、⼈、秦等171字
⼗⼆⽂包括⽂、军、芬、薰、闻等97字
⼗三元包括喧、源、暄、轩、魂等161字
⼗四寒包括难、蟠、鸾、鞍、滩等123字
⼗五删包括攀、菅、颜、潺、删等64字
下平声
⼀先包括天、川、⽥、弦、钱等235字
⼆萧包括骄、遥、谣、雕、消等183字
三肴包括⽘、蛟、蛸、哮、胶等107字
四豪包括⼑、⾼、袍、醪、猱等110字
五歌包括河、罗、歌、磨、荷等115字
六⿇包括⿇、衙、鸦、茶、花等167字
七阳包括长、⾹、王、塘、妆等270字
⼋庚包括轻、声、酲、⽣、⾏等190字
九青包括青、灯、经、亭、星等90字
⼗蒸包括升、鹰、冰、昆、灯等114字
⼗⼀尤包括忧、游、⽜、愁、头等247字
⼗⼆侵包括⼼、琴、砧、森、参等70字
⼗三覃包括三、南、庵、蓝、潭等96字
⼗四盐包括嫌、蟾、尖、甜、帘等86字
⼗五咸包括咸、缄、帆、喃、杉等41字
上⾯每个韵部列出的五个字,不是韵书上排列的前五字,⽽是从《声律启蒙》上选摘出来的。这样可以避开⼀些⽣僻字;同时可以选出⼀些同⼀韵部⽽古今读⾳有差异的字。使读者了解,有些字按普通话⾳读,韵母完全⼀样,却不属同⼀韵部;有些字按普通话⾳读,韵母不⼀样,却属同⼀韵部(吴、闽、粤等某些地⽅语中还保留些古⾳,可能属同⼀韵部)。这告诉我们:学近体诗押韵,不能完全按普通话⾳、觉得差不多来押韵,不能靠查《新华字典》同韵母的字来凑韵脚,⽽是要好好读点韵书。诗写完了,觉得押韵没有把握,要查查韵书,看看是否合辙。
王⼒《汉语诗律学》根据这30个韵部各包括的字数多少,分为宽韵、中韵、窄韵、险韵四类:
1、宽韵:
包括四⽀、⼀先、七阳、⼋庚、⼗⼀尤、⼀东、⼗⼀真、七虞。作诗⽤这些韵,有较多的韵脚可供选择。
2、中韵:
包括⼗三元、⼗四寒、六鱼、⼆萧、⼗⼆侵、⼆冬、⼗灰、⼋齐、五歌、六⿇、四豪。作诗⽤这些韵,有次多的韵脚可供选择。
3、窄韵:
包括五微、⼗⼆⽂、⼗五删、九青、⼗蒸、⼗三覃、⼗四盐。作诗⽤这些韵,可供选择的较少。
4、险韵:
包括包括三江、九佳、三肴、⼗五咸。作诗⽤这些韵,可供选择的很少。
上⾯所分宽窄,是按⽤韵从严的要求来说的。即⽆论绝句、律诗、排律,必须⼀韵到底,不许通押。古时和现在,都有些⽂⼈,故意⽤窄韵、险韵来作诗,以显才华。对于我们初学的同志来说,知道这
点常识就⾏了,⽆须深究。最重要的,是要弄明⽩哪些是邻韵,哪些可以通押。所谓邻韵,⼀般指诗韵排列次序相近⽽⾳⼜相似的两韵,或两韵以上,如上平声的⼀东、⼆冬,四⽀、五微、⼋齐等,这些邻韵可以通押;有些韵排列次序不相近,⽽⾳相似,如上平声三江、下平声七阳,上平九佳、下平声六⿇,也可以通押。这⾥根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诗韵.诗韵⽬录》、《诗韵新编》及王⼒《汉语诗律学》,参照现代⼈作近体诗通押的情况,把可以通押的韵⽬试列如下:
1、⼀东⼆冬
2、三江七阳
wan什么意思3、四⽀五微⼋齐⼗灰(半)
4、六鱼七虞
5、九佳(半)⼗灰(半)
6、⼗⼀真⼗⼆⽂⼗三元(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