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代私书目录对小说著录情况概观
摘要:高儒的《百川书志》和周弘祖的《古今书刻》都是非常出的古代私家藏书目录,它们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异同:相同的即都是明了简洁的目录学专著,收藏了相同的类似的书籍;不同的是两者版本、大致内容、风格结构的差异。《百川书志》倾向于收藏经史子集的重要书籍,而《古今书刻》主要是朝廷和地方府县辑录的文献,带有一定的政治彩。正是由于二书的上述特点,直接导致了二书对明代小说著录态度的差异。
关键词:私书目录;明代小说;百川书志;古今书刻
中图分类号:i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1
《百川书志》与《古今书刻》是两种合印明代书目:一是高儒所撰私人藏书目录——《百川书志》;一是周弘祖为记录明代各公私机构所刻印的书籍及各地所存的石刻而作的《古今书刻》。
《百川书志》,明高儒撰,是其私人藏书目录,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不少书目下写有扼要的内容介绍。收入不少小说、戏曲书目。
高儒,明藏书家、目录学家。字子醇,自号百川子。《古今书刻》上下两编,每编各一卷。上编按朝廷所属有关机构和行政区划,以省为单位,著录该省各府州县所刊刻的图书。下编亦按行政区划,以省为单元,著录各省所辖府州县所存古代石刻。
作者周弘祖,《明史》有传:湖广麻城人。嘉靖三十八年(1560)进士,除吉安推官。征授御史,出督屯田,大学士高拱掌吏部,考察言官,恶弘祖,谪安顺判官。
本书是的“今”,专指明代,“书刻”专指明代的雕版书,“古”,则指明以前的历朝,“书刻”则专指石刻,即靠拓印而流传的碑帖。除收录内府刻本、各地官府刻本之处,还收有各地石刻碑文的目录。末附两书书名人名综合索引。
一、两者著录的相同书目
《百川书志》野史部分记载:《三国志通俗演义》二百四卷,晋平阳侯陈寿史传,明罗贯中编次,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非俗非虚,易观易入,非史氏苍古之文,去鼓传诙谐之气,陈叙百年,该括万事。
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宋寇宋江三十六人之事,并从副百有八
人,当世尚之,周草窗《葵辛杂志》中具百八人混名。
《古今书刻》都察院部分记载石刻有《史记》、《文选》、《潜夫论》、《诗林广记》到《杜研罔集》共33种。其中包含了《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两种小说类刻本。
《明史·卷七十三》载:“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曰监察史……”都察院一般管理监察业务,都察院所刻书籍却很少与监察业务有关。礼部、兵部、钦天监、太医院所刻加起来还不到都察院的一半。但都察院所刻书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庞杂。
苏轼《志林》有记载:“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辄皱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到元朝时,杂剧不少都与三国故事有关,于是到明朝时,政治环境更加宽松,又有几百年的社会传诵和历史基础,三国演义就流传更为深远了,为市民百姓所接受和喜爱。
胡适先生的《中国章回小说考证》写道,在南宋民间有一种“宋江故事”流行于”街谈巷语”之中,《大宋宣和遗事》便可看见一部缩影的“水浒”故事。周密的《葵辛杂识》载有龚圣与的《三十六人赞》,《三十六人赞》全无事实,但那篇《自序》写的有价值,再看周密写的跋语:此皆盗之靡耳,圣与既各为之赞,又从而序论之,何哉?太史公序游侠而进奸雄,不免后世之讥。然其首著胜、广于列传,且为项羽作本纪,其意深矣。识者当能辨之。
到了明朝,这种带有浓厚政治彩的书籍不仅被民间所收藏喜爱,也被官府所辑录,这是和他们的统治需要分不开的。
所以我们从《百川书志》和《古今书刻》的明朝私家目录对元明时期小说的记载情况可以看出,明代的《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的流行程度非常广,私家和府州县都有所涉及。
二、两者版本差异
《明史·卷七十三》载:“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曰监察史……”都察院就是监察机关,那何以成为众多国家机构里出版、收藏书目较多的机构呢?
众所周知,明中期流民危害严重,起义不断。明朝政府深受其害,在镇压的同时也要安抚,于是招安类的小说《水浒》成为其青睐之书。就是在这样阶级斗争形势下,这些有政治需要的书籍就由封建国家的专政机构都察院加以刊刻。从《古今书刻》中可以看到,朝廷和地方官府中,惟独都察院这个专政机构去刊刻它;而且在都察院刊刻的三十三种书目中,小说只有两种,《水浒传》即是其中之一,还有一本是《三国志演义》,政府刊刻想必也是有其缘由的。这些都说明都察院版《水浒传》的出笼,是配合了皇家和官府破坏农民起义的反动的政治需要。
《百川书志》中野史部分有《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水浒传》的记载,指出了作者、编者、作品概况,作品风格等。版本分别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二百四卷》,即是弘治刻本,是最早的刻本,《忠义水浒传·一百卷》,即是万历刻本。而《古今书刻》对版本的源流,时间,概况均没有提到,只是收录而已,相对于前者而言,要简略得多。
所以在版本方面。《百川书志》更加详细,《古今书刻》是出于政府了解民间,安抚百姓的目的而收录的,确要简略一点,不如民间私家目录做的细致。
三、两者著录的不同类型书目
《古今书刻》所著录的书目主要分为朝廷所著录的书目和地方府县所著录的书目,朝廷所著录的书目以南京国子监272种为最多,主要类型是军政、法律、制度、训诰以及诸子、史、诗、经、文都有所涉及,以南京国子监为例:
南京国子监——诸子类:《老子》、《曾子》等;史类:《三国志》、《魏书》等;诗类:《诗经集传》、《诗传注疏》等;经类:《周易著疏》、《尚书释文》等;文类:《六朝乐府》、《国朝文类》等;杂类:《西汉诏令》、《唐刑统》等
《百川书志》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经志共3卷,史志共3卷,子志共5卷,集志共9卷。
平阳侯
经类:《易》、《诗》、《中庸》;史类:《文史》、《外史》、《野史》;子类:《儒家》、《道家》、《佛家》;集类:《唐文》、《宋文》、《元文》等
以上列举的《百川书志》里的部分例子只是各类中的类别,其中各个类别的细致内容也有一定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古今书刻》的内容范围较广,但相对而言更侧重于朝廷的政治、制度、文诰。《百川书志》的内容范围也很广泛,尤其是经史子集分类很细致,一目了然,而且各个内容详略分明,目录清晰,在小说词曲文集方面是《古今书刻》所不能企及的。
四、小结
综上所述,《百川书志》的作者倾向于收藏经史子集的重要书籍,对于古典文献和古典学术的重视十分突出,梳理文章,编排次序,陈词概括都是相对准确且可信的;而《古今石刻》主要是朝廷和地方府县辑录的文献,带有一定的政治彩,终究是为明朝统治者服务而编撰
的目录学专著,对于民间的流传甚广的戏曲、小说、词集等内容几乎不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