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秋节,⼜称祭⽉节、⽉光诞、⽉⼣、秋节、仲秋节、拜⽉节、⽉娘节、⽉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中秋节源⾃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祭⽉演变⽽来。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了关于中秋节的感悟与体会合集,欢迎各位前来阅读。
【篇⼀】关于中秋节的感悟与体会合集
中秋节,是我国的第⼆⼤传统节⽇,与春节、端午节、清明节并称我国汉族的四⼤传统节⽇。
⼤家应该不知道中秋节的真正来历吧?那我就好好地给你们扫扫盲吧!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秋天祭⽉的礼制,节期为农历⼋⽉⼗五,时⽇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进⾏的,所以⼜俗称“⽉节”“⽉⼣”“追⽉节”“玩⽉节”“拜⽉节”等。唐⾼祖年,⼤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五凯旋⽽归。吐鲁番⼈为皇帝陷饼祝捷,皇帝就把⽉饼分给重⾂品尝,从此就有了中秋节吃饼⾷的习俗。
唐代时,“⽉饼”的名称开始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来。到了宋代,⽉饼⼜有“荷叶”“⾦花”“芙蓉”等雅称。宋代以后,制作⽉饼不仅讲究味道,⽽且在饼⾯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宫传说相关的图案。到了明代,中秋⾷⽉饼的习俗开始盛⾏。清代时,⽉饼的制作⼯艺有了较⼤提⾼,品种也不断增加,祭⽉⽉饼到处都有。
“床前明⽉光,疑是地上光。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李⽩的这⾸千古佳诗,就是李⽩在细细品尝这⽉
饼,望着天上皎洁的⽉亮,思念着家乡、亲⼈时吟诵的。
【篇⼆】关于中秋节的感悟与体会合集
今夜中秋⽉圆,天上飘着丝丝的浮云,灰蓝⾊的天幕缀着⼀轮黄澄澄的明⽉。我来到秦淮河边,在热闹繁华之处欣赏杂沓的灯⽕和那⼀⾯孤零零的圆⽉。
映着⽔的流光,河⾯升腾的雾⽓幻化成五彩,画舫上的歌⼥舞姿翩跹,红⾊的灯笼顺着⽔波晃动,舞⼥淡绿的裙裾裹着红光,随着悠扬的琴声四处弥漫,迷醉了游⼈的双眼。河中⼩船⾏得缓慢,搅碎了⽔中的⽉和灯的光影,也搅碎了躺在⽔⾯低徊的琴声。
岸边是⼀溜的仿古楼台,⽩墙⿊⽡,房檐斜飞,飘逸如⼀⾬燕,⾼低错落,层次分明。
⽬光扫过,如同触及⼀排⿊⽩琴键,⼼⾥⾃然地流淌起⼀段迷⼈的旋律,勾起⼀时思古的幽情。
此刻,在檐下的某⼀个雕花的⼩窗旁,是否端坐着⼀位明眸皓齿的妙龄⼥⼦,轻启朱唇,在那⾥款款低唱呢是怀抱琵琶的柳如是,还是⼿拈檀板的李⾹君秦淮今夜的弦歌,似乎也唤起了她们的⼀缕芳魂,来应此时的景致吧!清⾳袅袅,眼波流动,⽀撑着秦淮千年的繁华不衰。
⽉⼉分外明亮,它理应是今夜的主⾓,却⼜如此⾃然地被⼈们所遗忘。游⼈的眼⾥满溢着五⾊的灯⽕,兴奋地寻着⼈世间的繁华。酒楼⾥飘来的酒⾹,画舫上传来的歌声,⾜以让所有⼈⼼醉神迷。
⽉⼉静静地挂在半空,像⼀个远古的梦。⼴寒宫⾥清幽冷峭,⼏千年不曾改变,⽽⼈世间幻象交错,繁华只是烟云,聚散之间难寻痕迹,转眼⼜是别样风流。古⼈仰⾸望⽉,低头饮酒,对⽉吟诗作赋、叹息伤感,流思乡的泪,喝消愁的酒,望前贤英华卓荦,伤⾃⾝之愚騃⽆为,酒⼊愁肠,⾃内⼼深处发出⼀声喟叹,哀怜伤逝,不能⾃已。
⽉⼉孤悬千年,它曾与李⽩对饮,与苏轼同醉,迎迓酬答,在岁⽉川流中显得从容⽽娴雅;世⼈赏⽉,⽉亦阅尽⼈间千年的变幻。在者恒在,逝者不往,⽉圆是诗,⽉缺是画;兴废去留之间,了却多少故事,⽉圆⽉缺之际,⼜留下遗恨⼏许今夜,我们与古⼈共赏这轮明⽉,然⽽俯仰之间,⼏⼈能有古⼈彼时的情怀古⼈对⽉起舞,洒⼀襟清泪,发⼀声浩叹;今⼈沉醉世间声⾊光影,却如何轻易拨动那尘封的⼼弦⼈类⽣⽣不息,⽽⼈⽣短暂如⼀场春梦,韶华易逝⽽明⽉永恒,哀叹也好,⿇⽊也罢,⽆⾮出⾃⼈们对⽣活不⼀样的观感;⽆论是旧⽇泪痕还是今⽇欢颜,不改秦淮千年的流波。
只是,昔⼈已去,明⽉孤悬,今夜,谁⼈能够解它的寂寞⼊夜,灯⽕阑珊,弦歌依旧。⾼亢的歌声从画舫传来,它东奔西窜,却透可是六朝烟云的笼罩,烂醉在秦淮摇曳的灯影之中,⼀如往昔桨声⾥的涟漪。今夜,因这⽉,我得以有机会遥望⾃我⽣命的既往和来兹;⽽⽉的忧郁抹进我的脑中,却成为挥之不去的牵挂。
⽉⼉悄悄地躲进云雾,似乎倦了,我想,她是要寻⼀个⼭间溪畔寂静的所在,与秋⾍为伴,共眠此夜吧!那么,在我⼊梦的时候,你还会不会来到我的窗前。
【篇三】关于中秋节的感悟与体会合集
⼋⽉⼗五是中秋节,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五的⽉亮⽐其他⼏个⽉的满⽉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叫做“⽉⼣”,“⼋⽉节”。中秋前⼣,⼈们都尽可能和家⼈团聚,取⼈⽉双圆的意义,⼋⽉⼗五⼜叫“团圆节”。
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的习俗。⼣⽉,即祭拜⽉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迎寒和祭⽉。在唐代,中秋赏⽉,玩⽉颇为盛⾏。
南宋,民间以⽉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游湖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许多地⽅形成了烧⽃⾹、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亮。舞⽕龙等特殊风俗。今天,⽉下游玩的习俗,已很少了。但设宴赏⽉仍很盛⾏,⼈们把酒问⽉,庆贺美好的⽣活,或祝远⽅的亲⼈健康快乐,和家⼈“千⾥共婵娟”。
古时还有祭⽉和拜⽉活动。设⼤⾹案,摆上⽉饼、西⽠、苹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饼和西⽠是绝对不能少的。西⽠还有切成莲花状,在⽉下,将⽉亮神像放在⽉亮的那个地⽅,红烛⾼燃,全家⼈依次拜祭⽉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饼,切的⼈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饼与中秋节的联系是在明代。
具有关资料说,当时,北京城市⾥出现了⼀种以果做馅的⽉饼,⽽⼈们在中秋节这⼀天⾃⼰制作⽉饼,⽤于⾃⾝和赠于亲朋好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那时的⽉饼⼤⼩和形状很不规范,差别甚⼤,其名称也颇特别。
⽐如,⼭西省介县⼀带在中秋节这天,当地⽼百姓已有合家围坐分⾷团圆⽉饼的习俗其制作的⽉饼名堂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的⾷⽤的⽉⽛⽉饼,有只限于⼥的享⽤的葫芦⽉饼,还有特别为⼩孩们准备的“孙悟空”,“兔⼉爷”之类的⽉饼,等等。名⽬繁多,不⼀⽽⾜。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们对⽣活⽆限的热爱和对美好⽣活的向往。中秋节是⼈们⼀直都喻为最有⼈情味,最有诗情画意的⼀个节⽇。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轮明⽉⾼⾼挂的时刻。
【篇四】关于中秋节的感悟与体会合集
到了中秋节的夜晚,我早早地来到阳台上,等待着满⽉的出现,等待着皓⽉⾼挂,等待着皎洁⽉⾊笼罩万物的那⼀刻!我拿着美味的⽉饼,轻轻地咬着,⼼⾥想着:这么美味的⽉饼,它是怎样来的呢?
据说古代⼈们在中秋拜⽉神的时候,把⽉饼当作供品,不过那时的⽉饼叫⼩饼、宫饼、团圆饼,就是不叫⽉饼。
到了汉朝,皇帝派了⼀个叫张骞的使节出使西域,他带回了芝⿇和胡桃,于是就有了⽤胡桃仁作馅的圆形饼,叫做“胡饼”。有⼀年中秋的夜晚,唐太宗和杨贵妃在皎洁的⽉光下⼀起赏⽉吃胡饼。吃着吃着,唐太宗突然:“这胡饼的'名字怎么这么难听呀?”在⼀旁的杨贵妃为了讨皇上欢⼼,望了望天上的明⽉,随⼝答道:“那就把它叫做⽉饼吧。”从此,“⽉饼”的名称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八月十五的月亮 看看天上的⽉亮,我不禁为嫦娥悲伤:她⼀个⼈在⽉亮上,不会孤单吗?她只是因为想要保住不死之药⽽已,但为什么要和⾃⼰的爱⼈永远分离呢?
“但愿⼈长久,千⾥共婵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