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实录及点评
幸福的天堂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实录及点评
执教: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窦桂梅
点评:山东省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 李怀源
第一课时
引出“不幸”
师:(配乐朗读)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生:(接读)爸爸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哥哥给我一盒歌片,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在一块儿唱那最美丽的歌。你想知道她是谁吗? 请问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
师:这是当年九岁的刘芊芊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下的诗。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个女孩(板书:女孩。学生读一读)。加上“小”字再读,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我感觉小女孩身材瘦小。
生:我感觉这个小女孩个头矮小。
师:那么卖火柴的(板书:小。至此补充完整课题)小女孩,给你怎样的印象呢,打开书浏览全文,谈一谈。(学生静场,进行整体阅读,之后汇报。) 生:我认为这个小女孩是个非常可怜的小女孩。因为她在大年夜出去卖火柴,而且是非常冷的天气。
1 老师画像
生: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穷苦的小女孩。因为在大年夜里别人都是一家人团聚,而她却在卖火柴。
生:我认为这个小女孩是一个缺少疼爱的小女孩,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爸爸会打她的,而且唯一疼爱她的奶奶也去世了。
师:真好~同学们,在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会发现从文章的不同角度去理解,就会带给你不同的感受。这节课咱们就带着你们自己的那些感受再回到课文的文字中去,看看课文是怎么写出刚才你们的这些感受的。
【点评:导入部分,窦老师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配乐读诗、浏览全文,奠定了整篇课文的情感基调,带学生进入了诗意的童话世界。又通过“女孩“、“小女孩”、“卖火柴的小女孩”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小女孩的形象。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获得感受,通过交流,把读到的小女孩的形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能够用课文中的语句说明自己的感受。说明学生已经能够进入意境,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已经建立起来。】
解读“不幸”
(一)寒冷
师:(出示第一自然段)来,读读第一句话。(重点品味第一句。) 生:(齐读)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师:瞧,读到一个“冷”字,就自然会想到这个冷字背后的信息,这是告诉我们——
生:天气冷。
师:那么“雪”呢,它也告诉我们一个信息——(生:冬季)
2
师:那“黑”呢,
生:时间。
师:瞧,当你细读每句话,读到重点词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词后面传递给我们的信息。现在,再读这句话,味道就不一样了。(生随着老师的手势有感情地齐读)
师:一个“冷”极了(板书“冷”),就已经让我们感觉到很冷了,再加上“雪”,再加上“黑”呢,
生:看到这样的三个字,让我感到那不是一般的冷,那是冷极了~ 师:那我们应该在这个“冷”的前面加上哪个字,才能体现这不是一般的冷呢, 生:加一个“寒”,让我们感到寒气逼人,令人觉得冷得可怕。(生板书:寒) 师:好,就是这句话,我们一层一层地读到了它的意义。来,我们把读到的寒冷送到句子中去,读读。(指导学生用两种形式朗读这句话,一种是
由强到弱,一种是由弱到强。朗读略)
师:我发现咱们班同学真会阅读。窦老师在阅读这句话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抓住重点的词语读出了和你们相近的感受,于是在旁边把那些信息和感受批注了下来。
(课件展示教师阅读批注的文本内容。)
【点评:抓住开头一句话“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窦老师慢慢地带着学生在课堂上做第一次的文本细读——学着借助关键词从文中提取有效信息。学生体会到天气的寒冷、理解小女孩的可怜之外,渗透了文本细读的方法与思想。细读过后,窦老师引导学生用两种形式进行朗读。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基本功,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理解文章内容的有效方法。窦老师还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先是展示自己对文章的批注作为示范,学生对于这种新鲜
3
的学习方法,能够根据老师举的“例子”进行批注。从学生写出的感受可以知道他们已经对批注有了更深切的认识。这里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执教者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深
意。】
(二)恐惧
师:在下面的几句话中,哪个词语触动了你,就把你读出的信息或感受等分享给我们。
生:我觉得“光着头、赤着脚”说明了小女孩的穷苦,大冬天却是“光着头、赤着脚”。
师:是啊,小女孩从头冷到脚。
生:还有“大年夜”。“大年夜”本来是一家人快快乐乐温暖地在一起,而“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还在街上走着,说明了寒冷不仅仅是天气的寒冷,小女孩的内心深处更寒冷。
生:“一向是他妈妈穿的”说明小女孩非常穷,没有属于自己的一双鞋。 师:那就是说,小女孩一向就没有鞋穿。好啊,就这样细细地读,慢慢地品。 生:“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孩子的时候可以拿它当摇篮”——我觉得这个男孩太调皮了,也不懂事,说的话挺气人的。
师:是啊,一个“摇篮”让你读出了丰富的信息和情感。
生:小女孩已经够可怜的了,“她在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我从这个“吓”字看出小女孩当时一定很害怕,所以她拼命地跑,把鞋都跑掉了。(板书:“恐惧”)
师:就在这样寒冷环境里,小女孩心中充满恐惧,没有办法(出示第二自然段,师引读:这一整天,谁也——生接读: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生接读:
4
没有给过她一个钱)。
师:想象这里的谁,都会是哪些人,我把你们想象的这些“谁”去掉,看看句子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替换掉“谁”的句子:没有人买过她一根火柴,没有人给过她一个钱)。
生:我认为用上两个“谁”,我眼前就浮现了那些形形的、衣冠楚楚的人,他们根本没有注意这个小女孩,可以看出人们的冷漠。
生:“谁”指每一个人,“没有人”指一批人,范围很广泛,没有第一句的程度严重。“谁”字特别强
调没有一个人买过她一根火柴,没给一个人给过她一个钱。更能看出社会的冷漠,人们的无情。
师:还是这句话,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课件出示变换了角度的句子,引导学生完成:这一整天,小女孩 ,小女孩 。)
生:这一整天,小女孩没有卖出过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个钱。 师:既然如此,安徒生为什么偏偏不这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