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作者:刘尧兵
来源:《双语学习》2013年第12
        新的教材注意提倡新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师要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得出有关结论。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一些体会。
        1 情境创设有利于诱发主动
        曾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点拨、启发,所以,课堂情境的创设应以启发学生思维为立足点。把学生的主动参与具体化在优化的情境中,使其产生动机、充分感受、主动探究。例如:在教学《东南西北》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教师创设实际情境。
        师:今天天气真好,太阳公公来到了我们的教室跟同学们一起学习。出示太阳公公画像,贴在黑板上。这时,学生的求知兴趣就浓了。
        师: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到操场上去太阳公公。对于室外活动,学生非常感兴趣,活蹦乱跳的跟着老师来到了操场上。从学生日常直观的生活经验引出太阳公公每天从东边升起,工作一天之后,又从西边回家。这样的情景,学生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好奇心,运用游戏、讲故事、提问、幽默、竞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情境创设有利于强化感受
        情境教学往往会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在教学《轻重》中,我把该课时的教学设计为五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获得轻重的初步体验认识;(教师将两个不同轻重的书包同时放在一个学生两手臂中,让学生获得轻重的初步体验。这样看来,不管是在讲台前做实验的学生,还是观察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往下沉的这边较重,往上翘的这边较轻。)第二环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学习等方式,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进行教学,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来感受轻重,具体做法是:老师画像
        “说一说教师创设情境: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小动物们高兴极了。看,公园里有许多小动物们在玩耍呢!瞧,小熊和小猴玩得可开心了!根据小朋友们刚才获得的经验,结合书本上图,说一说小熊和小猴谁轻谁重,学生回答:小熊重,小猴轻。这时,教师就得问学生是怎样感觉出来的,再次让学生感受轻重,紧接着又让学生举一两个平常在生活中有过像小熊小猴这样的事例来说说它们的轻重,这样可以让学生应用从自己亲身感受得来的知识去解决书本上问题,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掂一掂,比一比。教师创设情境:你们看,小淘气的两 只手各放着什么 (教师出示小淘气两只手各放着数学书各算术本的图片)接着让学生也仿照小淘气把数学书拿到一只小手上,算术本拿到另一只小手上,两只小手同时掂一掂,比一比。帮助小淘气说说数学书和算术本谁比谁重,谁比谁轻,学生自己动手掂一掂后,进行全班交流,也可同桌轮流掂一掂,然后把结果互相说一说。最后教师小结:我们的小手可真是件宝贝,可以通过小手掂一掂比较出谁重谁轻,这样在实践操作中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加深对物体轻重的体验和理解。
        “猜一猜,称一称教师创设情境:小朋友们,你们瞧,小淘气又出现在我们教室里,他
手上又拿着什么?(教师出示小淘气手里拿着大小差不多的梨和苹果各一个的图片)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小淘气猜出梨和苹果谁轻谁重。接着教师出示大小差不多的梨和苹果各一个,让小朋友们猜一猜,梨和苹果谁重谁轻。由于梨和苹果是差不多大,根据肉眼无法判断,因而会出现不同意见之间的冲突。用手掂一掂,因两个水果相差不多,也难于比较出它们的轻重,这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还有没有其它比较好的办法呢?可能有的小朋友会说:称。从而就引出了在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时,如遇到用肉眼观察不出来或用手掂不明确的情况下,还可以借助天平称来帮助大家比较物体的轻重,这样可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
        第三环节是学以致用,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第四环节是多样化练习,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第五环节是全课总结,让学生在回顾本节课所获得的新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 情境创设有利于贯穿实践
        情境教学注重情感,又提倡学以致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
数学的意义,了解数学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例如:结合实际认识面积的含义。面积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应多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逐步感受面积的概念。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让学生准备各种图形的学具,然后比一比它的大小。在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把两个学具直接观察,也可以叠放。同样还可以在小组合作中探索面积概念。组织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请学生摸一摸文具盒一个面与课桌的一个面,然后再比比它们的大小。也可以把有关物体的几个侧面描绘在纸上,再比一比它们的大小。随后,应及时组织他们对身边熟悉的实物或图形进行比较大小。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特有的功能,在拓展的宽阔的数学空间里,创设既带有情感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让学生扮演测量员,搜集数据,其数学效果可谓百问不如做一做,学生产生顿悟求知欲得到满足,更加乐意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
        4 情境创设有利于渗透教育
        教师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法国著名数学家包罗?朗之万曾说:在数学教学中,加
入历史具有百利而无一弊。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如将数学科学史渗透到数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素质,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适当地选择数学科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例如圆周率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的比,约2000年前,中国的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七位小数的人,他的这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精确的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一千年。教师选配有关圆周率的科学史料,使学生体会到:为了回答这个比值等于多少,一代代中外数学家锲而不舍,不断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而从中得到启迪。
        总之,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忘常创设数学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发展,成为活动的主体角,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