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父亲树林和鸟
教学目标“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生字,会写“父亲、童年”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能结
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重难点)
“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能简单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句子摘抄。(重点)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2
时教师备课“”。
“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生字,会写“父亲、童年”
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理解难懂的词语。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回忆关于鸟的词语、诗句等,激发兴趣。
导语:同学们回忆回忆,还记得哪些关于鸟儿的词语或诗句?(学生自由表述。)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关于鸟儿的词语和诗句,真棒!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体态玲珑,叫声动听,十分惹人喜爱。今天我们将在课文中结识一个特别喜欢鸟儿的人,他就是作者的父亲。
2.出示课题,质疑课题:“父亲”“树林”“鸟”三个词并列,让你想到了什么?
示例:(1)父亲在树林里看鸟。(2)父亲保护树林和鸟。(3)父亲在树林里寻鸟儿……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出示自读要求,组内合作学习。
(1)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识字的方法。重点交流容易混淆的字音和难写字的字形。
2.学生自学过后,教师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识字方法:“朝”是多音字,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音义辨别;利用生字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抖、露、畅、瞬”等字,识记时继续巩固对形声字造字规律的认识;“猎、吸”可以与形近字进行对比识记;“重”可以用编谜语的方式来识记。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指名分段接力读课文,随文正音,引导学生把课文中难读的句子读通顺、读准确。
父亲带着我/从滹沱河岸的一片树林边/走过。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后,在文中一个句子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默读要求:(1)用眼睛浏览;(2)动脑思考;(3)动笔勾画。
描写父亲的诗句2.学生汇报并朗读句子。(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预设:朗读这句话,你重读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读?强调“一生”“最”,突出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之情。
3.继续引导学生勾画文句:文中哪些句子体现出了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热爱?
提示:从描写父亲语言、行动的句子中,我们都能体味出他对鸟儿习性的了解,都能感受到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对自然的热爱。
4.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过渡:图上有什么人?(父子俩。)图上还有什么?(树。)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他们正注视着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似乎正在交谈。)你觉得他们在看什么?(树上的鸟。)画面上有鸟吗?(没有。)是啊,画面上并未出现鸟儿,我们刚刚读了文章也知道,连作者都没有看到一只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可是,父亲在这样的环境中竟然能发现鸟儿,这恰恰说明了他对鸟儿是多么熟悉、多么喜爱啊!你们看,不仅从课文中,通过一张插图,我们也能感知这份深情。
5.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插图,注意人物的衣着,简单介绍作者牛汉。
预设:插图中,父亲戴着宽边礼帽,身穿长衫,直观地反映了事情发生的年代及父亲的形象。教师提示学生这是作者小时候的事情,继而出示作者简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更多有关作者的资料。
四、抓住重点,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看看哪些字容易写错。(朝、雾、蒙、鼻、总、抖、露、湿、吸、猎、翅、膀、重)(1)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
明确:“抖、湿、猎、膀”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朝”,左右结构,左右等宽。“雾、蒙、总”都是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2)看一看:播放生字书写视频,了解关键笔画的写法。
(3)写一写:老师示范书写,学生练习书写。
(4)对一对:和课本对照一遍,写得不好看的地方,在下一遍中及时纠正。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3.投影展示优秀书写作品,相互借鉴。
五、小结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也知道了整篇课文都是围绕“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来写的,那么为什么说父亲最喜欢树林和小鸟呢,有哪些行为表现,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到课文中去答案。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学案·”,“”)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
2.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的具体表现,体会父亲的爱鸟情感及作者的护鸟心愿。
“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能简要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句子摘抄。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提示:“”词语听写。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导入新课。
过渡: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这样的句子是中心句。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把课文内容写具体的。
二、品读欣赏,初步判断
1.出示课后第2题,指导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并初步做出判断。
2.汇报交流,初步了解学生把握课文的情况。
过渡:前面四条,同学们很容易就能做出判断,也都能从文中到相应的依据。最后一条,还有些争议。那么下面,我们就顺着文章的思路,到课文中去判断的依据。
三、细读探究,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课文第3~9自然段,出描写父亲“望”的语句并赏析。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1)这是一片怎样的树林?(幽深的雾蒙蒙的。)“幽深”是什么意思?(深而幽静。)
(2)树林里很安静,什么也看不清,父亲是怎么知道树林里有没有鸟的?
(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3)不是望一眼,闻一下,而是望了又望,闻了又闻。从这一遍又一遍的望、闻中,我们除了感受到父亲对鸟的喜爱,还能体会出什么?(父亲善于观察。)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1)这是“我”眼中父亲的姿态。“凝神静气”“兀立”是什么意思?(“凝神静气”的意思是使精神凝聚,使心
平气和。“兀立”的意思是笔直地挺立。)(2)从父亲的神态、动作,你能体会到什么?(父亲聚精会神,十分专注地望,像一棵树一样,和整片树林融为一体。我体会到父亲对鸟和树林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父亲的观察非常仔细,也说明他喜爱、了解树林和鸟,能从几片叶子动的情况判断出有鸟儿。)
(2)带着对树林和鸟的喜爱之情,读一读父亲说的这些话。(指名读)
过渡:父亲在望鸟的时候,“我”在干什么?一写“我”的表现的句子。
2.自由朗读课文第10~13自然段,出描写父亲“闻”的语句并赏析。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鸟。
“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1)读第一句,你从哪里感受到父亲对鸟的喜爱?(轻声、生怕。)
(2)再读一读接下来的句子,你对哪句话或是哪个词印象最深刻?说一说你读出了什么?(小鸟过夜的时候挤在一起。“焐得热腾腾的”,就表明有很浓的鸟味儿散发出来。)
(3)带着生怕惊动鸟的感觉,轻轻地读一读。(指名几位学生朗读)
过渡:父亲闻到了鸟味,“我”闻到了吗?
读课文第14~19自然段,思考:父亲对鸟还有哪些更深入的了解?
“黎明时,所有的鸟都抖动着羽毛,要抖净露水和湿气。
“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鸟要准备歌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