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正.通读课文,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梳理课文中的人景物,读准、理解并积累独特的文言表达,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观察方法、景物特点及写法,从修辞、视觉、形态等方面品析表达效果。
    3.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知人论世的方法,体会融情入境的手法,陶冶情操。
    4.文化传承与理解: 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之趣的认知,感受作者开阔的胸襟和豁达的品质。培养可以陶冶情操的审美趣味和笑对人生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细读文章,读懂文本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研读文章,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闲人"中包含作者复杂的情感。
    三、教学设想
    《记承天寺夜游》是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4个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本文语言简练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对于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典范。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月在古诗词里总能给人温柔多情的感觉,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常借用月来书写自己的情怀。你能吟诵几句写月的诗词吗?(不同的月代表着不同的心情,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宋代文豪苏轼去欣赏承天寺的月夜之景。)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
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2. 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在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3..关于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全文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1.字音字形
    未寝(qǐn ) 相与(yǔ)  遂(suì)
    藻(zǎo)荇(xìng)  竹柏(bǎi)
    2.词语汇总
    重点词语释义
    1、月入户,欣然起行。(户:这里指门窗。欣然:愉快地)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考虑、想到。遂:于是。)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寝:睡觉。相与:共同、一起。步:散步。于:在。)
    4、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5、交横:交错纵横。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耳:罢了。)
    古今异义
    1、盖竹柏影也
    古义:大概是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清闲的人
    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
    3、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想念
    4、月入户
    古义:单扇的门
    今义:主要指人家
    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 名词做动词,散步
    一词多义
    与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
    ②念无与为乐者  (动词,和)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
    (2)省略句:
    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
    (3)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活动一:初读文本之内容
    1.导入新课
    2.听录音,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小组合作,疏通文意,抢答下面重点词语的意思。
    月入户    欣然    念    遂至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接力翻译,先读原文,再用你认为最美的语言说出译文,看谁说得最好。
    5.用一句话概括文章所写的生活片段。
    明确:苏轼、张怀民夜游承天寺。或“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苏轼与张怀民在承天寺月下散步”。
    活动二:品读作者之心情
    1.通过反复朗读,大家感受到苏轼夜游时的心情了吗?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发现并还原蕴
藏在文章词语和句子中的情绪,并以批注的形式在课文空白处写下自己的理解。(重点引导分析句子)
    预设:
    (1)愉悦
    我在“月入户,欣然起行"一句中发现了苏东坡因月入户而迅即产生的喜悦。你看,他“欣然起行”,一个“起"字和一个“行”字说明他内心涌起的那份快乐是多么强烈,多么真诚!
    我在“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感受到了好友有灵犀的快乐。张怀民是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他和苏轼一样心胸坦然,爱好山水,不挂怀贬谪之事,同为品格清高超逸之人。处境相似,志趣相投,两人是人生知己,也是审美知己。明月相邀,知己相伴,自是人生一大乐事!
    我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所描绘的美好画面中感受到了作者的快乐,像积水一样皎洁空明的月光,照着地面,也照在作者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