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
(一)方山子传(节选)苏轼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日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鸣呼!此吾故人陈糙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惜(zào)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欲以.此驰骋当世()余告之故.()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此吾故人陈糙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4.请你概括方子山这一人物特点:
5.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4分)
(二)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之妙皆在朝日始出,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多于堤畔之.草()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4.本文题为《晚游六桥待月记》,通篇却在写花写人,有何作用?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出本文描写月的句子,说说《记承天寺夜游》与本文同是描写月光,在写法是有什么不同?
(三)与致虚妹丈书高尔俨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全文昨宵乐甚!碧天一,澄澈如昼,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①面月光洒落酒杯中波动影摇。吹洞箫数阅,清和婉妙,听之怡然;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出户一望,空旷无际。大醉后笔墨缭乱,已不复记忆。
今晨于袖中得纸幅,出而视之,则所谓“笔墨缭乱”者也。然亦殊可爱,以为有殆荡②之趣。把笔效之,不能及已③.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注释】①被:遮盖。②殆荡:这里指书法舒放旷达。③已:句末语气词
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今晨于.袖中得纸幅()响绝.余音()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昨宵乐甚!碧天一,澄澈如昼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三处)(2分)
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洒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4.这篇小品文读来“趣”味盎然,作者认为,昨夜纸幅“有骀荡之趣”,你还从文中发现哪些“趣”?阅读全文,说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种“趣”,简要陈述。
5.本文与《记承天寺夜游》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一)1.凭借:缘故,原因
2.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季常(或陈),为什么在这里?
3.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4.少年时血气方刚,一身侠气;年岁稍长后发奋读书,希望有所作为;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
5.①苏轼:被贬官;方山子:“不遇”②苏轼:寻友、赏景:方山子:隐居
(二)1.的精巧
2.这种快乐只留结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忙于功名利禄的人述说呢!
3.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4.本文描绘西湖花开之盛,游人之炽,大力铺陈渲染,烘托了西湖月景的“尤不可
言”,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以及独以山水为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评分:答出烘托作用1分;答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1分,答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1分。
5.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记承天寺夜游》: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本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下的别样趣味。
(三)1.在停止消失
2.昨夜是多么令人愉快啊!天呈现出一片青碧,(月)澄澈,明亮得如同白昼一样。
3.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洒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4.我感受到自然之趣.夜晚碧空如洗,通透如玉月光之下,松影、竹影翠拂面,皎洁的月光直落酒中,干净明亮,杯中月影摇曳生姿,读来趣味盎然。
示例2我感受到艺术之趣。“昨宵”月空明竹影摇曳,自然之景触发作者的创作灵感,酒酣之际,兴会神到,虽笔墨纷乱,但浑然天成,作者在自然之趣中直抵自然之境。“今晨”握笔仿效,却再难企及.看似无意,却启示自然意趣是艺术创作的真谛。
5.《记承天寺》表现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自我排遣的悠闲,同时表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或者按教参答案都行)本文表达了作者旷达自由的胸襟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