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1.课下注释的重点词。
(1)念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_________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_______________ 中庭:_______________
(3)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_______________
(4)盖竹柏影也 盖:_______________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_______________ 耳:_______________
2.课下未注释的重点词。
(1)解衣欲睡 欲:________________
(2)月入户 户:________________
(3)欣然起行 欣然:________________
(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________________
(5)水中藻、荇交横 交横:________________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闲人:________________
3.记承天寺夜游
(1)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重点句子翻译。
(1)月入户,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记承天寺夜游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月入户____________ ②欣然起行______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全文③水中藻、荇交横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第①②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文章第②③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在描绘庭中景物时极富特: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①南迁②,相遇于梧、藤③间。道旁有鬻④汤饼者,共买食之。觕⑤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⑥’而已。”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 ①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②南迁:贬谪到南方。③梧、藤:梧州、藤州。④鬻(yù):卖。⑤觕(cū):同“粗”。⑥饮湿:指润湿嘴巴。
(1)解释加粗的词语。
①欣然起行__________________
②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__
③共买食之__________________
④饮酒但饮湿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亦”和“相与”点出两人相似的遭遇和心境。
B.【乙】文描写了被贬后的艰难生活。“大笑”看似写乐,实则写人物的苦闷。
C.【甲】文以第一人称写寻友赏月的悠闲。【乙】文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徐”和“大笑”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风采。
D.【甲】【乙】两文都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式来写被贬后的生活,最后都以议论结尾。
(4)如果你是东坡先生,在【乙】文的情境中,会对九三郎说什么?
7.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跌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钓月矶:位于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1)用“/”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不复饮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
②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
③尝秋夜坐钓月矶____________
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____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②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的。
(5)承天寺的夜与虎丘的夜有哪些共同特点?
8.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②,退则③,当恁么④时也不妨熟歇。
(苏轼《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于军法。④恁么:这么,如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怀民亦未寝_____________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
③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_____________
④思欲就林止息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3)【甲】文中作者的清闲之意,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4)【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简要概括。
1.答案:(1)考虑,想到
(2)共同,一起 院子里
(3)形容水的澄澈
(4)大概是
(5)只是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