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八上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
1、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小题1】 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怀民亦未寝(睡觉) B.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 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D.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小题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B. 文中“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 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的一致。 D. 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小题3】 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
A. 托物言志 B. 类比象征 C. 即景生情 D. 以物喻人
【小题4】 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A.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D.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知识点]
苏轼(1037-1101)
[答案]
【小题1】 C
【小题2】 C
【小题3】 C
【小题4】 B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C“念无与为乐者(思念)”错。“念”:想到。句意: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
【小题2】试题分析:C错。表达的感情不一致。《答谢中书书》反映的是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是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郁闷,只有到大自然中寻快乐寻解脱。
【小题3】试题分析:本文的构思角度是即景生情或借景抒情。用景物抒写着自己的切身感受;因贬官,所以用大自然的景来排遣着自己内心的郁闷。
【小题4】试题分析:A改为“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C改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D改为“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全文2、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小石潭记》比较阅读
【甲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念(思念、想念)无与为乐者 水尤清冽(凉) B. 凄神(感到心情凄凉)寒骨 乃记之而去(离开) C. 相与(互相)步于中庭悄怆(忧伤的样子)幽邃 D. 但少闲(清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盖(盖子)竹柏影也
【小题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知其源 B. 如鸣珮环,心乐之乃记之而去 C. 全石以为底以其境过清 D. 乃记之而去 学而不思则罔
【小题3】
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文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的微妙心境,语言朴素而含有深长的意味。 B. 柳宗元贬官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写下了乙文。 C. 乙文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移步换景,抓住了小石潭的清幽、冷寂的特点来写
的。 D. 以上甲乙两篇文章都是作者被贬官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因此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完全相同的。
[答案]
【小题1】 B
【小题2】 B
【小题3】 D
[解析]
【小题1】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A中“念”应理解为“考虑、想到”;C中“相与”应理解为“共同、一起”;D中的“盖”应理解为“原来是、大概是”。
【小题2】
此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大约/可以;B.“都是代词;C./因为;D.表顺承/表转折。
【小题3】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D项中甲文表达的是乐观豁达,乙文则表达悲凉凄苦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