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讲过去的故事作文
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作文1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哼着这经典的老歌,坐在阳台的椅子上,望着夜幕下的霓虹灯,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听爷爷讲那过去的事情……
  华灯初上,一座座挺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在夜光的映照下,越发的高大雄伟。疾驰而过的汽车,留下一抹抹灯影,照着这座不夜城恍如白昼。而正是这般美丽的景,让爷爷眼迷离,勾起了他那无限的回忆……
  只听,一个亲切而又深沉的声音,穿越了四十年的历史长河,悠悠飘来,“孩子,爷爷小的时候,天一黑,就是伸手不见五指。那黑漆漆的街道上,哪里有半个人影呐!”
  是啊,四十年前的厦门,正如爷爷所说的那样,一片荒凉。房子破烂不堪,街道又脏又乱,一盏明灯在夜里绽放,都显得格外奢侈。
  爷爷望着楼下的路灯出了神,忽而想起什么似的,摸着我的头,“孩子啊,我小的时候,科
技并不是很发达。那个年代,并没有多少人家中有电灯,只要看到有一户人家又有了新电灯,整个村子都会轰动起来。”我的思绪不觉随着爷爷的描述,回到了那遥远而又陌生的年代。
  爷爷上初中那会儿,有一天,曾祖父在家里安了盏小小的电灯。那电灯如同萤火虫般发出来十分微弱的光。尽管如此,爷爷还是兴奋了好几天,似乎家里镶嵌了颗海底明珠,到处炫耀,走街串巷,忙得不亦乐乎,几乎把所有亲戚好友的家都走了一趟,就因为这盏昏暗的小电灯。
  自从家里安上电灯后,一到夜里,爷爷就会凑到那小灯电下,借着那微弱的光,写着作业,脸上不自觉地漾起幸福的光。而我,似乎也看见淡黄的灯光下,那个满是笑容的少年,在低头努力着……
  四十多年前,还未改革开放。爷爷就是因为家里有了一盏灯,而高兴了老半天。现在呢,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科技发达了,厦门的夜晚,在七彩的霓虹灯下宛如光的世界,灯的海洋。
  我在再次抬起头,欣赏着这灿烂的夜景。各式各样的灯光,交织在一起,五彩斑斓,十分耀眼。再回忆起爷爷以前的事情,我不禁为祖国四十年来的变化感到自豪!
  我继续听着爷爷那四十多年前的回忆,那亲切的话语,更让我感受到了祖国几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作文2
  每年放暑假,我都会去爷爷奶奶家呆上几天,在这几天里,最让我着迷的是听爷爷奶奶讲他们小时候的故事,每次我都听得惊呆了,我完全无法想象,也没法理解以前的他们是怎样度过那种困境的。
  我也在电视上看过解放战争的.电影,如:红军过草地、井岗山会师等等;也学过《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等写以前年代的作文;还有每年都会看《开学第一课》,但是从来没有爷爷给我讲的记忆深刻。
  爷爷和奶奶说他们小时候没饭吃,生活特别困难,吃不上饭就吃树皮、野菜,还有很多人连树皮野菜都吃不上,就会被饿死。爷爷奶奶还说,那时候从来没有新衣服穿,一件衣服缝我爷爷和我奶奶的故事
缝补补能穿好多年。我便想到奶奶经常念叨的一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我想:爷爷那个年代也太惨了吧,想想自已现在的生活,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是我自已吃,吃不完还浪费了。
  爷爷还说,以前的路都是泥泞小路,到处都是尘土飞扬。你看看你们现在可真幸福,平坦整齐的油柏马路铺到家门口。可不是吗?马路两旁都是平坦的人行道,绿树红花相映成趣,人如在画中行走。晚上,大街小巷的路灯把整个夜晚照着如同白昼,车辆如马龙,不再像以前一样,去个远一点的地方都很困难。电灯、电话、互联各种高科技产品,是我们以前不敢想的。改革开放让中国焕然一新,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日子别提有多惬意了。这一切都归功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性决策,也感谢那些为改革开发做出贡献的战士们,他们为了自已的子孙后代,打拼出一片天地,是他们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他们是伟大的,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好的生活。
  最后,爷爷开始沉思起来,像把思绪又拉回了以前的岁月。我想:爷爷应该是为那些解放军战士的生命感到惋惜吧。
  过了好一会儿爷爷才说:“孩子,你看看,你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你们是新中国的
希望,是祖国的花朵,你现在应该好好学习,为祖国的事业献上自已的微薄力量。更好的把解放精神传承下去。”
  我郑重地向爷爷敬了个不太标准的军礼,然后喊道:“我一定完成任务,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个对国家,对社会,对改革开放有贡献的人。”爷爷高兴地摸了摸我的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作文3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新中国已经成立70年了。爷爷一直说这70年,在历史长河里是短短一瞬,但对我们家来说,却是翻天覆地的70年。
  曾经听爷爷奶奶讲过他们小时候的故事。也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那时候的生活,真的是物质生活匮乏,即使生活在城市,一星期一小荤也是不错的了。在星期天,当我们的曾祖辈把一小盆有一点点荤腥的炒菜端上来时,肯定是“引无数筷子竞折腰”,用老苏州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眼睛像闪电,筷子像雨点”,三五分钟后,哪怕是沾了一点点肉味儿的筷子,都被抿干净了。更别说像奶奶那样的农村了,不到过节,休想闻到肉味儿。
  1987年以前,爷爷奶奶在青海工作,出行全靠“11路”,读到这里,你肯定要问了:这11路公交车怎么这么神奇呢?哪里都能去呢。其实啊,这“11路”并不是公交车,而是人们对走路的两条腿的戏称。幸好那时候城市不太大,上班路也不太远。可自从1987年调回苏州了以后,距离较远,所以托人买来了“飞鸽牌”和“永久牌”自行车各一辆。从此有了代步工具。但那时还需凭票供应,后来可以自由买卖了,爸爸又有了“阿米尼”自行车。再往后,家里也有了汽车。
  爷爷他们刚调回苏州时,与太爷爷太奶奶住在一起,三代六人挤在一起。那景象真是“进门就上床,下了床就出门”。直到九十年代末爷爷奶奶才在虹桥小区买了一套九十多平米的房子,一家四口单独居住。过了几年又改善住房,搬到了一处面积更大、景秀丽宜人的房子。
  即使到了爸爸妈妈小的时候,衣服上打补丁也是常事,更别说爷爷奶奶的时候了。
  大家再来看看现在的生活吧!吃得饱穿得暖早已成为了现实。季季有新衣穿。不说那些太奢侈的,但又有那个同学没有去过肯德基、必胜客和星巴克呢?而且很多同学都住上了大房子,坐上了私家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