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爱老事迹材料3篇
王前亮同志是晋庙铺镇石槽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村干部、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农村基层干部,多年来,他认真践行“三个代表”思想,以为民谋利,为民造福,创建和谐社会为己任。在将村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更是把敬老爱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教育引导广大村民增强尊老敬老意识,努力让每一位老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安享晚年,他尊老爱老的美德有口皆碑。
一、不断加强学习教育,全面提高素质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党员干部自身素质。
首先,建立健全学习制度,成立理论学习小组。其次,坚持开展每月至少一次的理论学习活动。第三,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党员干部学以致用,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全村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治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2、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提高村民爱国热情和集体主义观念。通过请老解放军战士讲传统爱国故事,请当代先进人物讲自身先进事迹,观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影片,开展
“中华魂”读书演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我村党员干部、广大众和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和集体主义观念。
3、通过远程教育、宣传栏、广播等形式,加强普法教育。近年来石槽村在全体村民中积极开展“婚姻法”、“土地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治安处罚法”等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了社会综合治安治理工作,使人民众的法制观念得以明显提高,社会秩序有了明显好转。
二、提高认识 ,营造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
在王前亮的带领下石槽村成立了老龄工作委员会,由团支部书记、计生主任、计生宣传员、广播员为成员,下设宣传组、维权组、文艺组、体育组、关教组,作为老龄工作的专门组织,负责老龄工作的开展和众性文体活动的组织实施。同时常年积极评选“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 树立了一批尊老敬老养老的典型,在全村形成了“尊老敬老光荣”的良好的局面。全村涌现出各类精神文明标兵80余人,“十星级文明户”达150户。
三、强化宣教,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王前亮带领村两委会人员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涉老法律法规,提高广
大众参与老龄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并在全体村民中积极倡导尊老、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道德风尚。为进一步加强敬老养老的责任意识,村委会与60岁以上老年人子女签定了《子女赡养老人》,明确了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义务及奖惩措施,从而进一步保障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当村里老人有家庭不和的情况时,村老人协会都及时与矛盾家庭成员促膝谈心,畅通了年轻人和老人的沟通渠道,促进了家风、村风、民风的好转。
四、落实行动,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每到春节、中秋、老人节等重要节日,王前亮总是亲自带着慰问品慰问村中老人,多年如一日,风雨无阻。拿出专项资金给全村老人们办理新农合,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都能领到养老金。每年定期为60岁以上老人体检,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对于生活有困难的老人,村里每年都拿出一部分资金,为他们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另一方面健全完善了老年人文体活动中心,设置电视室、阅览室、室、乒乓球室、体育活动室,添置了音响、功放等活动器械。石槽村还组建了以老年人为主的老年舞蹈队、农民演唱队,结合实际,自编、自导、自演了许多众喜闻乐见的精神节目既锻炼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又活跃了农村文化,有效地杜绝了一些封建迷信的滋生蔓延。同时,以文体活动为载体,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其中,活跃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五、完善基础设施,打造老人宜居环境
1、加大教育投资,改善办学条件。XX年以来,石槽村先后投资40余万元,修建运动场所、安装更换学校取暖设备,配置学校办公设施。同时新建幼儿园一所,解决村中幼儿入园难问题。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活水平。
按照石槽村新农村规划,村两委下大力气做好村中基础设施配套工作。
(1)村里的深水机井由于年久失修,机井到蓄水池管道已经完全损坏,为确保村民方便用水,投资7万元更换地下输水管道500余米。同时为煤层气管道垒塄1500平方米。
(2)为了切实有效改善村交通环境,改变村民年年建路但路况仍然很差的现状,石槽村积极向上级争取村村通工程,目前为止已投资20万元修建好2公里村中道路。同时自筹资金3万元硬化村小学门口路面。
(3)走生态农业之路,发展绿经济,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今年又针对金石农业生态园项
目新增投资8万元,收入达到15万元。同时,为了扩大经营范围,亲自到巴公、东沟参观养殖基地,进行学习调研并最终决定投资23万元新建1200平米养牛场一个。
(4)为了提高村民收入,今年我们在上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种植了400亩核桃树,为村中闲散劳动力解决了就业。
(5)为了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素质,通过一事一议花费8万元新建文化广场1一个,花费4万余元新建村图书馆一个,花费2.8万元翻新居士林大殿。
(6)新建村卫生所,为村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同时完善村图书馆建设,积极满足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多年的努力下,王前亮带领石槽村两委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全村过上了文明、富足的小康生活。石槽村曾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红旗基层党组织、林业建设先进单位、纯农山区新农村建设标兵村、新农村建设标兵村、文明示范村等光荣称号。
张凤香,1963年7月出生,是一名在梅庄镇敬老院工作近三十年的工作人员,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把五保老人当作自己的亲爹娘,为老人们端屎端尿,梳头洗衣,祝寿搞活动、拉家
常暧人心,把敬老院当作自己的家。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赞誉,也得到了敬老院领导和市、县民政部门和乡政府、敬老院的多次嘉奖。
一、扎根敬老院,勇挑重担
自1980年以来我在社办桔子农场工作了四年,因为政治思想好,工作积极,人缘好,热心公益事业,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84年10月梅庄乡兴办敬老院,我毅然辞去了人人羡慕的企业工作,第一个勇跃报名竞岗,主动向乡镇主管领导提出申请,凭着过去几年工作上的优秀表现和对民政工作的敬业精神,加上朴实、憨厚,心地善良的性格,我光荣地成为了敬老院的一名工作人员。从此,我走上了梅庄乡敬老院工作人员的岗位,,当时面对由老养猪场改建的敬老院,几间破旧而年久失修的土砖瓦房和20多位大多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我没有退却。但是,没想到却遭到了公婆和丈夫的反对:“你怎么这么傻,放着舒适安逸的企业工作不干,偏偏揽上这种伺候老人的繁锁活儿,这种苦差事别人躲还来不及,你还自己一门心思往里钻。”可是一想起那些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孤寡老人,我鼻子就发酸,清楚知道自己责任重大,已经下定了决心不会轻易改变,就竭力说服丈夫与家人,默默地挑起了为老人服务这副沉重的担子,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热情和爱心,而且,一干就十年……
我27年如一日,既是炊事员、服务员,又是护理员,全心全意为五保老人服务,认真履行工作,遵守敬老院的各种制度,从二十一岁参加工作以来,至今从没离开过敬老院,所有的节日都是在敬老院陪老人过的,我没有休息日,节假日,哪怕是头痛脑热,也不愿请病假而耽误了工作。为了便于工作,更好地照顾老人,我把家搬到了敬老院。前些年,丈夫经不住了我的软磨硬泡,也成为了一名敬老院工,和我一起为敬老院的老人服务。虽然在市场经济潮流下,在经济日益增长的今天,我们夫妇俩的工资加起来也不足一千元,但我们很知足,因为我们爱这份工作、爱这些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金钱不是成能的。再回头想想刚参加工作时只有三十五元钱,五年后才增加到六十元,而现在我们都加到了五百多元,县民政部门每月还有近百元的补助,政府部门不是在越来越重视我们,增加了投入吗?而且,我的儿女都已长大成人,或许是耳闻目染,受到家庭的熏陶和我们的教育,从小就和老人们生活在一起的缘故吧,只要一回家,就会帮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陪老人聊天,更令我自豪的是,在这个普通家庭成长的儿子,也很争气,在全国重点大学毕业后,现在北京继续攻读研究生。我想美满的家庭,幸福的生活,无私的爱心、愉快的工作,不就是人生的一大笔财富吗?
敬老爱老二、甘当“好闺女”,奉献爱心
在27年的工作中,我用至亲至爱的博大爱心,像对父母一样对待院民,不仅让她们在生活上得到满足,而且她们在精神上得到抚慰充实,入院的老人们多数是膝下无儿无女,穷苦了大半辈子,都是一些“特别可怜的人”,让他们的晚年多享清福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暧和关爱,这就是我的崇高信念和理想,我也是无怨无悔执着追求着这个目标。
刚接触敬老院的工作,那时候自己还年轻,除了自身在管理服务知识方面要学习以外,更要摸索一些关于老年人心理抚慰、医疗保健、护理医学、做思想工作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才能胜任这件平凡的工作。没有任何管理经验,要让临时组建的这个特殊的大家庭,和谐圆满,那是谈何容易的事!建院初期,如同白手起家,缺这少那,加之老人们本来性格怪癖,且早习惯了单身生活,刚从各村组送来的20多位五保院民,都是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的孤寡老人,性格各异,生活习惯自由懒散,甚至有部分院民性格偏激、暴躁、心理变态、连说话都很难说在一起,院民之间横挑鼻子竖挑眼,发生口角那是常事。我常常在夹缝中受冤枉气,暗地里不知流了多少眼泪。但是我不灰心,用慈善和宽容对待责备和抱怨,将委屈和辛酸化为动力,很快的被磨砺出息了,没有气馁,反而面对现实更加坚强了起来。我不歧视、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位五保老人,与院民足膝谈心,从沟通入手,苦口婆心的讲道理,解疙瘩,疏导矛盾,化解怨气:“大家今天能够在这里相聚,这是缘分,来到这里我们就是一家
人,大家应当多一份谅解,多一份互助和关爱,一起珍惜集体生活才对,互帮互肋,创造和谐,共度寂寥的晚年才是。”热心肠的简单话语,重复一百遍,一千遍,也会使老人们冰冷的心得到融化,加上我的慈善、勤劳和细心,不知不觉中,大家把这里当成了“家”,院里的人际关系有了微妙的改善,我很快成了大家的“好闺女”,院民们精神上的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