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马精神
作者:严凌志 夏超
来源:《安徽文学》2011年第06期
作者:严凌志 夏超
来源:《安徽文学》2011年第06期
有人说,吴德龙是属马的,“龙”“马”匹配,美妙绝伦,使他在行为举止上多了几分精神。吴德龙看上去四十岁不到,黑红的脸膛,浓浓的眉,一米七六的个头,一身便装,浑身上下看不出一点儿“官”龙的精神味。作为人民公仆的一员,他没心思刻意地强化自己的“外在形象”,可是,他那刻着刚毅的前额,深沉睿智的目光,分明在自豪地表露他是一位性格倔强、精明能干的人物。
2011年1月26日下午,笔者在利辛县城东办事处附近的工地上见到了吴德龙。他手里端着一杯茶,说:“胃痛,很难受,喝点药止一止。”问他吃饭了吗?他笑了:“早晨吃过了,中午的还没计划哩。搞拆迁,得看着把这‘华联’拆掉。”我笑着说:“也得有个吃饭的空啊。”他也笑了,说:“以前在乡镇吃饭从没有个准点,早就习惯了。拆迁牵扯到老百姓的许多问题,机器不停,我们是不能离开的。”
吴德龙是利辛县巩店镇人,父亲在他两岁时早逝,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是党和政府
的关怀使他成长起来。因此,他从小就对共产党有深厚的感情。长大后,特别是参加工作以后,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对党忠诚、热心为民的信念。他七岁入学,启蒙老师看他天庭饱满、眉清目秀,起名叫德龙,意思是要他成为一条龙,一条有德有才的龙。他果然不负师望,以优异的成绩考进皖北农学院。1989年毕业后分到刘家集乡农经站,1991年被提拔为科技副乡长,1992年撤区并乡后任企业办公室主任兼农经站站长。乡领导看他工作得心应手,就让他包最落后的夏湖村。这个村人多地少而且贫困,一所小学由于条件差、师资少,学生大都流失到外村上学,多年来全村就出了一个大学生。法盲、文盲成了夏湖村的“特”。吴德龙和村支书夏继华商量集资建校,通过乡“教办室”调配过来几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召开教师座谈会,畅谈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教书+育人=文明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在他的建议下,学校以“五讲”、“四美”为准绳,建立“红领巾监督岗”、“红领巾广播台”,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竞赛活动,学雷锋、争“三好”蔚然成风,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均实现100%。夏湖小学成了全乡的先进学校,为刘集一中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年年考入大学的学生均在10人以上。看到夏湖村各项工作及环境的改变,乡领导喜在心里,于是又接连把他调到李营、陈营、陆楼、桃园、陆小营,哪个村落后,哪个村就能见到吴德龙。他调离刘集将近十年了,至今干部和众提起他都赞不绝口,认为他是一个好人,一个为众办实事的热心人。
人活着总有追求,有人追求享受,有人追求刺激,有人追求安逸,有人追求虚荣,有人追求无私的奉献……“一个共产党员要对众有所奉献”,这就是吴德龙的追求。人都有理想,但通向成功的道路往往艰难曲折,有人矢志不渝跋涉追求,终于得其门而入,有人出奇制胜,轻而易举地成功了……吴德龙默默无闻,不求索取,然而他的名字深深刻在众心里,记在干部的脑子里。
西潘楼镇诉讼状接二连三,铺天盖地,告状上访成为地方特,镇、村两级的工作几近瘫痪。2000年,县委派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黄振军到西潘楼镇任书记,他走访众,和上访户促膝谈心,通过多方协调和努力工作,西潘楼的面貌大为改观。为了加强工作,2003年4月,组织上调吴德龙到潘楼镇党委工作。到任后,黄书记向吴德龙介绍了全镇的情况,安排他包李刘村。该村由于干部不团结,工作比较落后,连续三年农业税没有完成。吴德龙到任后先走访众,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及时召开村“两委”班子及村民代表大会,分析了形式,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使大家有了荣辱感,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制定了一星期一次支部扩大会、半月一次汇报会、一月一次评比会的会议制度,要求一个党员树一面旗帜、带一个青年、帮一户特困户脱贫、懂一门科学技术,只有党员、干部自己富了,才能带领众致富。这样全村党员干部都有了帮扶对象,网箱养鱼的、养猪的、养羊的、养鸭的、
跑大车的、开收购站的、开商店的……而且大户带小户,富户帮贫户,全村开展了“有国才有家、文明靠大家”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密切了干关系,众不告状了,干部工作也有劲头了,社会风气及各种环境都得到了提升。终于让李刘工作跨上新台阶。2005年,黄振军书记又让吴德龙到九龙村任总支书记。九龙村是一个“两半村”,村干部由于历史原因分成两派,不能坐在一块工作。吴德龙就结合实际,在得到镇主要领导同意后,分成两个工作组开展工作,通过半年的磨合,“两委”班子终于团结在一起了。大家充分认识到九龙村只有团结才能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村民富裕了,才能好办事办好事,众才会不上访不告状。一句话“问题解决在基层”,面对面讲清楚也不是非告状不行,常言讲“屈死不告状,饿死不当贼”。用吴德龙的话说:“干部是众的勤务员,要把村民的冷暖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疾苦,只要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就能得到众的拥护和信任。”
“伯乐会相千里马,黄振军会用吴德龙”,2009年10月,吴德龙调到利辛县城关镇工作。这个镇有个富康村,南和程集交界,东和中疃接壤,全村4068人,12个自然庄,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极为落后,成为市重点管理村。书记、村长因工作落后被处理,工作处于瘫痪状态。2010年大年初二,城关镇党委书记黄振军吴德龙谈话,指派他任富康村的总支书记。大年初三在全镇干部大会上宣布后,初四吴德龙就上任了。到任后,
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去,他走访众,“两委”班子谈话,年初六召集全村党员及村民代表开会。在会上,他要求每个党员和村民代表都对富康村的过去和未来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村“两委”达成共识,就是首先从计划生育抓起,做好新婚建档及“四术”欠账工作,只有“四术”及时到位,才能制止多胎的发生;二是抓众反映强烈的道路建设;三是抓村室建设,重塑富康村形象。经过一年的努力,计划生育冲出重点管理村笼子,并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条2.9公里的水泥道路南北贯通。“六位一体”(党员活动室、卫生室、农民文化书屋、妇检室、人口学校、为民全程代理室)的村室已建成使用。吴德龙在抓好基础建设的同时,积极谋划民生工程建设。他关注低保户的调整,在抓好“新农合”的同时,积极利用广播走村入户宣传“新农保”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新农保”参保率达到90%以上,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领到了每月补助的60元钱。这些工程的建设让众得了实惠,方便了众生活,提升了富康村的形象和凝聚力,众无不拍手称赞,都夸镇党委英明,给他们派来了一个好书记。
2010年12月30日上午,正在村里搞农田水利治理的吴德龙接到打来的电话,讲母亲因患脑萎缩、脑梗死、高血压等病住进了医院,他安排好工作后,直到晚上八点多才来到病房,看到母亲几近痴呆的表情,吴德龙跪在母亲病床前哭了:“妈妈,儿子对不起你呀……
”就这样,白天在工地,晚上在病房,直到母亲康复出院。半个多月里,吴德龙瘦了二十多斤。
水利工程结束后,由于城市拆迁任务重,镇领导又把他抽来协助工作。为了尽快理解拆迁条例,吴德龙日夜研读,了解民情,顺应民意,写出拆迁方案,先拆有权的,再拆有钱的,后拆下岗种田的(进城经商买房的)。对有权的“颂”,说清道理,争取领导支持;对有钱的“敬”,分析有小家才有国家的道理,革命先烈为大家,使有钱的以国为重,欢天喜地地拆;对下岗、经商的采取合理调整,安排进安置小区,并办理低保及养老保险,做生意资金不足的帮助办理小额贷款,理赔达到开发商、国家、住户三满意。
二十多年里,吴德龙摸爬滚打在基层第一线,以“龙马精神”兢兢业业地为党和人民工作,个中艰辛,只有他自己知道。然而,他却是一个不善张扬、对个人得失毫不计较的人。1995年他所在的刘家集乡党委换届选举,拟提名他为党委委员,后因规定职数减少,他便主动放弃了;2006年组织上拟提拔他为某镇的党委副书记,可是又由于职数限定最终没有“下文”。
有人说吴德龙没有“官运”,他听后笑笑说:“我愿当一辈子人民的办事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