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风俗中的龙文化
哈99中 赵娜
教学过程
导入:
设置猜谜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1它是十二生肖之一 ②端午节、二月二,与它有关
③它可以上天下海,呼风唤雨 ④炎黄子孙都被称为他的子孙。
谜底:龙
龙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中华儿女自称是龙的传人。数千年来,龙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积淀,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几千年的传承,龙文化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今天我们仍保留着许多与龙有关的风俗和节日。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寻中国传统风俗中的龙文化。
一、龙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
在大家的脑海中龙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呢?
关于龙的形象,古今有许多描述,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龙,其形有九,头似蛇,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
现代学者认为龙是古人对一些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如鳄、蛇、蜥蜴、马、牛、猪、狗、鱼,以及某些自然天象云、闪电、海潮、龙卷风、泥石流等模糊的集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
我们都知道龙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动物,龙是一种融合体。长久以来龙被看做一种善于变化的神异动物,传说中它有神通广大的力量。那么,神通广大的龙是如何起源的呢?
一直以来,对于龙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龙的形象起源于各种动物,如蛇、鳄鱼、蜥蜴、马,还有一种说龙起源于天象,如云、闪电、彩虹,等等。在众多的说法中,绝大多数学者都认同龙起源于原始人类的图腾崇拜,形成于图腾合并。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与,意思是“他的亲族”原始社会,由于人类最初的自我意识的朦胧,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氏族成员就赋予本氏族的起源以神秘彩,认为他们本身与自然界的某种动物和植物有特殊关系,而这种动物或者植物就是主宰自然的神,于是就产生了图腾观念,把某一种动植物看成他们的祖先,是部落所敬畏的神,这样就有了图腾崇拜。在原始社会各个氏族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如我们熟悉的黄帝部落的图腾是熊,炎帝部落的图腾是牛,还有其他的部落以鹰、狼、鱼、蛇、鸟、鹿等等为自己的图腾。传说时代,为争夺土地、人口,炎帝和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大败蚩尤部落,而后炎帝和黄帝大战于阪泉之野,炎帝战败,黄帝基本统一了黄河流域。各个部落统一之前都有自己的图腾,在黄帝统一中原后,各个部落逐渐融合,原来各自的图腾也逐渐融合,形成了新的图腾——龙,从那时起炎黄子孙也被称为“龙的传人”。
2、发展
龙的形象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具象到意象的逐渐演进过程。各个历史时期的龙与如今已定格在人们脑海中龙的形象有很大的差别:
1.原始社会时期的龙
“中华第一龙”:1988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了四组贝壳堆塑的龙形图案,据测定距今6000余年,这些贝壳龙形图案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体型最大的、形象最生动的龙的造型,被称为“中华第一龙”。
内蒙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C”形玉龙,距今有五千余年,‘简单、写意,尚能看出所模动物的实物原型——有点像马、也有点像鳄的头部和C形的蛇身。
2.夏、商、周时期的龙。
龙的形象比以前成熟。龙的“部件”基本齐全,保罗了鳞片、眼睛、犄角等。从造型上看,已经开始很注意艺术特了。
3.秦汉至元代的龙
从秦代到元代,这一阶段龙的形象的发展,注重细节的完善、姿态的变化和精气神,龙的形象趋于完美。与人们今日所看到的龙越来越像了。
4.明清时期的龙
明清时代是龙的形象集大成发展的阶段,包括对龙的“部件”、龙的“姿势”、龙的“行为规范”都有了一套很完整的定式,也就是人们如今所看到的最多的龙的模样。北京北海九龙壁上的龙,可谓是已定型的龙的最标准范本。
可见,龙的形象自出现至今贯穿了中华文明史,是经过不断演进日渐丰满起来的。几千年来人们对龙,这个集百兽之长但结合得非常巧妙、给人浑然一体印象的杂合体的认识和情感,如同龙的形象一样是在不断变化的——从最早的图腾崇拜开始,到战国时期开始被神化;从秦汉时开始被赋予象征意义,到明清时成为一种文化内涵的标志,一种合力的象征。
二、传统风俗中的龙文化
数千年来。人们崇拜龙,形成了许多与龙有关风俗习惯、节日。同学们知道哪些与龙有关的民间习俗呢?民间与龙有关的习俗有很多,我们一起去了解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
①春龙节(二月二)
在我国北方比较流行的有关龙的民俗就是春龙节,也就是我们俗称“二月二龙抬头”。龙有行云布雨的本领,春耕播种季节,春雨贵如油,百姓为求风调雨顺祈祷神龙保护,希望神龙呼
风唤雨,民间传说农历二月二是天上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万物开始复苏,美好的春天开始了,因此,这天被叫做“春龙节”。
关于春龙节的来源,民间流传这样一则传说:传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以示对武则天的惩罚。结果造成土地干裂,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司管天河的龙王看见此景非常难过,于是抗旨降雨。龙王救了万民,但惹怒了玉帝。玉帝把龙王打下凡来,并压在一座大山下。山上立了石碑,上边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天下百姓感谢龙王拯救之恩,决心想法子救出龙王,到处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的这一天,人们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时,猛然醒悟过来: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花了,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于是告诉玉帝:“金豆开花了,君无戏言。”玉帝只好传谕放了龙王,招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此后,人们为纪念龙王,在每年的二月二,形成了吃爆玉米花的习惯。今天在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的一些地方仍保留着这样的习俗。
在我们北方,有“二月二,剃龙头”的习俗,北方的民俗禁忌正月不许剪发,一个月不理发的
人们在二月二剃头,使自己精神百倍地投入到生产生活中,寓意鸿运当头,新的一年有一个好兆头。
北方这一天还要吃猪头。古代猪头是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平常的时间猪头是不能随便吃的,一般农户人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到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杀猪宰羊。猪头只能留在二月二才能吃。龙王是管降雨的,所以农民要把最好的祭品供上给龙王吃。
此外,二月二这一天人们所食用的饭食都以龙命名,如面条叫龙须,饼称龙鳞,饺子叫龙耳,米饭叫龙子等等。
二月二的种种习俗都是勤劳的人们祈求神龙赐福人间,保佑一年能够风调雨顺的一种美好愿望。
②舞龙
凡是遇到喜庆的日子,只要有华人居住的地方,都少不了舞龙,千百年来这项传统的娱乐活动世代沿袭,象征着吉祥、欢乐和幸福的舞龙已经成为我国大江南北、城市乡村喜庆的日子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一颗龙珠引导,龙随珠走,上下翻腾,摇头摆尾,或盘旋翻滚,神
态威武,活灵活现。那么这项传承几千年的活动是如何起源的呢?
关于舞龙的起源,流传这样的神话传说:一天龙王得了一种奇怪的腰痛病,龙宫中所有的医药都治不好,于是龙王只好化妆成老者到人间求医问药。医生给龙王切脉时发现他的脉象怪异,非凡人之脉,于是龙王就向医生说出原委,医生说:“只有您恢复原形我才能确切的为您诊治。”但是龙王不想让凡人看到自己的龙体,于是对医生说:“我回到海里,藏身于水中,只露出半截龙身请你诊治。”医生在龙王的腰间一片龙鳞下捉出一只蜈蚣,于是龙王痊愈了,为表示感谢,龙王让医生按照龙王的形象扎个龙形,每年挥舞,就可以保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从次人间就有了舞龙的习俗。
当然,这样的传说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不足为信。但是,通过传说,以及大家在神话传说中对龙的了解,说一说,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进行舞龙这项活动呢?(或者说他们想通过舞龙得到什么?)
材料:“逢大旱,则舞龙祈雨”——《后汉书·礼仪志》
舞龙最初起源于民间的祈雨习俗。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农业也是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的
基础,关系到国计民生。由于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旱灾,颗粒无收会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所以祈雨是古人常做的事,而龙在人们的心目中是行云布雨的神,人们就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愿望都寄托在龙身上。
舞龙经过长期的传承发展,已经从祈雨的仪式演变成了喜庆佳节的民俗活动,也形成了种类繁多、不同地域风格的造型和舞姿。如四川羌族舞“麻龙”,仡佬族舞“草龙”;湖南土家族舞“泼水龙”,汝城县一带舞“香火龙”;浙江某些地区流行舞“百叶龙”;广东丰顺一带“舞火龙”,湛江地区“人龙舞”;陕西、浙江、湖南、四川的舞“板凳龙”等等。据统计,现在各地的舞龙有近百种的造型。无论哪种造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人们通过舞龙,歌颂辛勤的劳动,赞美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同时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期盼。
今天,舞龙不仅仅是节日的吉庆活动,同时成为了民众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舞龙也被列为全国性的正式比赛项目,每年我国都会举办各种不同规模的舞龙大赛。
③赛龙舟
中国与龙有关的风俗中另一个重要风俗就是赛龙舟,赛龙舟是多人集体划桨的竞技比赛,已
经传承2000多年。 赛龙舟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关于赛龙舟的起源于越族还有一个传说故事,传说越王勾践为了灭掉吴国,卧薪尝胆,为了不引起吴王的警觉,在夜间操练水军,但战鼓擂动,舟艇齐飞的声势难免会暴露,故勾践采纳了谋臣的妙计,在操练时和着歌声,用貌似嬉戏、娱乐的方式来训练水军,于是就产生了龙舟竞渡的习俗。
那么同学们知道赛龙舟一般多在什么节日举行吗?(端午)
赛龙舟多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举行,当然其他的喜庆节日也有通过赛龙舟来庆贺的。
现在广为流传的端午节龙舟赛传说纪念的人物和地区有所差异,两湖地区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汨罗江,楚国百姓立即划船搜救,但是追到洞庭湖不见踪影,楚国百姓极度哀痛,此后楚地人每年在屈原的忌日(农历五月初五)都会划龙舟纪念屈原,鼓角齐鸣、桨桡翻动,这样可以驱散江中的鱼虾,屈原的尸身就不会被鱼虾吃掉,逐渐形成了赛龙舟的习俗。
浙江地区赛龙舟主要是纪念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于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为了纪念她,每年五月五,赛龙舟以纪念。
江苏一带端午节赛龙舟主要是纪念伍子胥。忠臣伍子胥自刎后,吴王令人将其尸体装入皮革里,于五月五日这一天投入江中,但是吴国百姓深知伍子胥冤屈,所以在这一天用赛龙舟的方式纪念他。
虽然不同的地方赛龙舟是为了纪念不同的先人,但是各地赛龙舟所纪念的人又有一些共性,即忠臣孝女,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孝观念在各地人们心中的地位。
龙舟竞渡时,“擂鼓而飞,千桡(rao)动,万夫呼”场面热烈壮观。各地的端午赛龙舟也是各具特,下面我们通过视频去感受一下。(播放视频)
流传了2000多年的赛龙舟活动今天经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水上体育娱乐项目。与舞龙一样,也被列为全国性的正式比赛项目,而且龙舟竞渡还走向世界,先后传入日本、越南、英国等国家,深受外国友人喜爱。
>龙的精神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