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慢脚步吧,心情不必浮躁;放慢脚步吧,好好欣赏沿途的美景。这世界变化太快,逼迫得我们必须每天也跑得太快,每天脸上该有的微笑都流失掉了;有时我们忘记了我们每天忙忙碌碌都是为了什么,我们不再留意旁边开满的花朵,不再留意那股清凉的风,这世界变得那样陌生,那样浮华与腐朽。 我们走得太快,已经将灵魂落得很远很远,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不由自主的做我们不喜欢的事,做我们本不应该的事,做我们失去一个有灵魂应该做的事,我们便以:“人在江湖,生不由己”来掩饰自己的不安和良心的责备,到那一刻,我们已经丧尽天良!
我们为生存为欲望,为失去的灵魂救赎着。我们的灵魂深处在远处飘忽不定,它再也不到回家的路,只剩下物理的躯壳在这人世间漫无目的游荡,所以我们总在感到迷茫,彷徨,没有方向感。 种种心理上的忙碌所带来的损害,可能超出了我们的承受能力。披头士的灵魂人物约
翰·列侬的话有点刻薄但却颇有道理:“人,如果没有时间来慢生活,那么,他会有充分的时间来生病!”试想,我们中有多少人越来越不快乐,有人焦虑了,有人抑郁了,有人自杀了…… 在约翰·列侬看来:“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而我们总不知不觉中刻意遗忘当下忙碌的脚步,把希望寄托在将来。这种“延缓幸福症”的最好方法就是进入“慢生活”。 这种慢是一种智慧,对所有事物新的、平衡的权利。毕竟现实的生活节拍未必真能慢下来,但贵在保有(发现)一种快中求慢、动中求静的心态(方法)。放下速度,欣然看被遗忘的生活点滴,重新发现新的可能。
简单地说,“慢生活”应该是一种高质、感性、细致、浪漫的认识世界和创造世界的方式。 这种慢是闲,是在高效之后的抑扬节奏。就如林语堂在《人生盛宴》中所说:“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孰大于是?”
所以当我们在走的时候,不要走得太快,每当迷失自我的时候,点一盏心灯,让它照亮你的心灵,给灵魂指点,让他跟你更紧些。让我们用“慢”的心境,去生活、去体悟、去理解自我的使命与意义
中国哟,请你慢些走,停下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灵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不要让列车脱轨,不要让桥梁坍塌,不要让道路成陷阱,不要让房屋成危楼。慢点走,让每一位公民都顺利平安地抵达终点,每一个生命都有自由和尊严,每一个公民都不被时代所抛下!
将脚步放慢一些,我们才能尽情领略漫天的星斗;将脚步放慢一些,我们才能潜心阅读经典中的智慧;将脚步放慢一些,我们才能听到别人的心声;将脚步放慢一些,我们才能和自我的心灵对白;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会感知活着的滋味,有时就是啥也不干比干啥都有意义。-----童大焕《中国,你慢些走》
速度快了,诗意就少了,其实,当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高速”之后,失去的又岂止是诗意?想想我们在高速中失去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温馨家园甚至健康和生命,我们还会一味地为“高速”高唱赞歌吗?当许多弊病与
“高速”伴随而来的时候,我们着实有必要放缓我们的脚步,思考一下那些比速度更重要的东西。国门初开时所崇尚的“时间就是金钱”的略显浅俗的观念是否也可慢慢收起?
别走得太快,等一等灵魂-------古印第安人语
一个西方考察队到神秘的原始森林探险考察,请了当地土著印第安人做向导。在疾行三天后,土著向导要求队伍停下来休息一天,问其原因时,他说:我们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来,需要停下来,等一等灵魂。
亲爱的你,还记得上一次抬头看新月和繁星是什么时候吗?还记得上一次闻一朵花的芬芳是什么时候吗?还记得上一次看父母脸上的皱纹、头上的白发是什么时候吗?还记得上一次专注地看孩子微笑、玩耍是什么时候吗......
我还记得小时候夏天的晚上,拿张凉席铺在树下,仰望点点繁星,听着蝉鸣蛙叫,夏夜微风吹拂脸庞,外婆的大蒲扇一直在身边驱赶着蚊虫,有时候还会给我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长大后读辛弃疾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句句词话,分明是在描述童年那简单质朴的日子,不用老师解释教授,心中即时浮现儿时故乡的日日夜夜。
可是这样悠然简单的日子,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仅我们这些成年人被经济大潮、功利思想裹挟,失去方寸和方向,感到迷茫和迷失,连我们的孩子,都被催促着:“快点儿,快点儿,Hurry up!”“要更努力,不能落后!”“不许哭,要坚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小小儿郎,背着沉重的大书包,连周六周日,都奔忙在各种各类的培优班上。他们,还有真正的童年吗?!
别停下 昨天一对夫妇第三次来访,他们被11岁女儿的厌学和狂躁折磨得不知所措。妈妈经过咨询和一段时间的学习,已有较大改变,可以做到无条件接纳孩子和她的状况,孩子和妈妈的连结也开始重新建立。父亲虽然报了父母课程,准备下周就去上工作坊,但还是因为孩子休学、发脾气、黑白颠倒地生活,和她有很多的冲突。我请他们把十一年中常对孩子说的话浓缩为三句,他们常说的是:“不许这样、不能那样……”、“你应该这样、必须那样……”“我希望你这样、那样……”当总结出这三句话的时候,妈妈的眼泪又掉下来了:他们从来没有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步伐来经历完整的成长历程,孩子被他们拖着、拉着、拽着,一路奔跑,丢失了灵魂……
通过三次咨询,他们已经明白:孩子是父母的镜子,问题的根源几乎全在父母对孩子错误的教养方式上。咨询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告诉他们这句印第安人的古语“别走得太快,等一等
灵魂”,现在孩子停下来等待灵魂,父母所能做的,就是也停下自己的焦虑和脚步,陪伴着孩子,重新缓慢而坚实地成长。
童稚之子,接近神灵。不要走的太快,在繁忙的生活中,让我们常常停下脚步,等一等灵魂,等一等孩子!
人类社会的发展,就如一个从高空自由坠落的物体,速度越来越快。
美国学者威尔伯·施拉姆有一个形象的“最后7分钟”比喻。如果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这等于一天,那么这一天中,人类文明的进展是:21时33分,出现了原始语言;23时,出现了正式语言;23时53分,出现了文字;午夜前46秒,近代印刷术发明;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
施拉姆说:“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史上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后7分钟。”
施拉姆主要是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的,但仔细一想,人类自身以及各个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都莫不是如此。现在几十年里产生的知识,就能超过以前所有时期人类知识的总和,而
这个时间还在迅速缩短,很快就会变成几年、几个月……如果说施拉姆那最后7分钟时是人类文明社会的开始,那我们现在就处在这最后几秒钟,这就是现代。
现代人总是行匆匆。因为我们被现代了,被它裹挟着飞奔,奔向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地方。人生的目的仿佛就是为了赶路,不由自主地赶路。
我们一出生仿佛就上了流水线,从一个程序传到下一个程序。开始上学放学,接着上班下班,然后退职退休退人生。电脑、电话、电视,我们的手不停地敲按各种电器的键子,我们的眼睛不断地扫描奔涌而来的资讯。
最近好吗?还好。接下来差不多每个人都是一个字:忙。说不忙别人看你好像看怪物,你自己都不好意思。我们没时间笑也没时间哭。幽默已经被肤浅的搞笑代替,因为我们没有耐性去回味,去会心一笑。我们还没来得及悲伤,那令我们伤心的事就如点钞机里的钱,瞬间被翻过去了。
时间和空间被我们大大压缩了。我们体会不到光阴是什么,没有谁还有闲情逸致去看那树影一寸寸移动,也没几个人知道自己最近一次看日出和日落是什么时候。白天和夜晚的转换感觉就如人在眨眼,度日如年,现代人没这感觉,我们都是度年如日。
人和人越来越近,心与心越来越远,现代人的对同类的感知也一天比一天钝化。思念是什么,还有人知道吗。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一点都不远,飞机也就几小时。别说长江的头尾,就是从地球这边到脚底下的那边也不过半天的路程。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别逗了,想聊随时就聊,想见立马就见嘛。有因特网,有3G,怕什么。至于那水我们更不会去喝,长江都让我们折腾成黄河了,喝了不一定能寄托相思,但肯定坏肚子。
现代人发明了这么多古人想象不到的东西为己所用,可我们比他们感觉更幸福么?
这个问题难免让我们满腹狐疑。我想起印第安人的一句谚语:“别走得太快,等一等灵魂!”
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尽情欣赏沿途的美景,就会感受到身边还有许多最朴素,最温馨的一面
“别走得太快,等一等灵魂”,古印第安人的一句谚语,因为7.23动车事件,这句话成了最近的流行语。细细想一想,古老文明的有些俗语,就如同我们经常说的老人语一样,看似荒诞,细细品味似乎有无穷的道理。
印第安人发现人的肉身和灵魂脚步的速度有时是不一样的,肉身走太快了,会把灵魂走丢
了。按照他们的信仰,如果连续三天赶路,第四天必须停下来休息一天,以免灵魂赶不上匆匆的脚步。
我们生活在一个以“速度”为衡量指标的时代,致富要快,成名要早,快速记忆,英语速成,爱情速配,生活正向着“快”发展。我们平时为名为利,整天的匆匆忙忙,身心疲惫,有多少人在“快”生活中感到迷茫与彷徨?我们自身的奢求过高,浮躁的心绪太重。等有一天回顾过往时,才会发觉付出的代价太多太多:忽视了健康,冷漠了亲情,忘却了友谊。发觉留给自己的休闲时间太少,根本无法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有个寓言故事:一个有缺口的圆为了回—个完整的自己,便到处去寻自己的碎片。由于它是有缺口的,所以滚动得非常慢,晨沐朝阳,暮享晚风,与路边的鲜花握手,与树上的小虫低语。终于有一天,她回了丢失的那一块,兴奋地快速滚动起来。错过了花开的时节,忽略了虫子的身影,甚至忘记了春光和煦,以往的美丽都疏远了她。最后,她越滚越快,越过栅栏掉进了路边的水沟里。
如今“闪婚”、“高铁”、“互联网”……这些日益普及的新名词不正是向人们传递一个概念——“快”。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便有无数的人开始厌倦起繁忙
的生活,开始向往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于是又悄然兴起了“慢生活”。所谓“慢生活”就是让生活慢下来:慢速度、慢心态、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