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李尤周益
来源:《湖南饲料》 2013年第1期
    李  尤  周益祥
    (安化县畜牧水产局  413500)
    摘  要:本文通过对安化县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现状调查,提出了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村一大
    关键词:动物防疫  建设  对策
    当前,随着现代养殖业的发展,动物疫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防控任务艰巨且繁重。如何建立一支组织健全、队伍精干、运转有序的基层动物防疫组织,构建动物防疫屏障,维护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基层动物防疫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通过调查该县基层动物防疫建设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村级动物防疫员基本现状
    安化县地处湘中偏北,雪峰山脉北段,资水中游。全县辖23个乡镇,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总人口108万,是集山区、库区、革命老区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2012年全县出栏生猪93.95万头、牛9.91万头、羊33.4万只,出笼家禽498万羽,生产蛋品8826吨,肉类总产量8.88万吨,养殖业产值达31.5亿元,比去年增长3.8%。长期以来,各县(市、区)毗邻乡镇(村)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频繁,防堵外疫点多面广。2006年,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精神,该县从原乡镇畜牧水产工作人员中招收了87名乡镇专职动物防疫员,各乡镇组建了防疫检疫站,现在从队伍规模、人员素质、组织结构上均相对健全和完善,已成为全县动物防疫体系的生力军,为该县动物防疫检疫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现代养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和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该县村级动物防疫员自身存在文化水平低、待遇低,年龄普遍高,业务能力差"两低一高一差"的情况,状况不容乐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殖业生产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专业技能不高。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能供选用的范围极其有限,不得不靠年龄大、有丰富经验的老防疫员从事相关工作。工资待遇太低,很多职高和中专毕业生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担任村级动物防疫员。父子相传或亲友相传,多数为“半路出家”的学徒,业务知识陈旧。新聘用的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属非专业技术人员。
    2、防疫基础设施简陋,技术手段落后。一方面全县所有行政村均未建立村级兽医室,贮藏疫苗和药品的设备、器械和药品等物资都只能由防疫人员私人保存,条件稍好的存放在自家冰箱中,条件不好的则采取水冷方式贮存,不能保证疫苗和药品的有效使用。另一方面,村级防疫员缺乏必要的交通工具,我县特殊的高山地形和养殖户分散居住的特点,使防疫人员只能徒步开展工作,不能及时将携带的疫苗注射完,再加之人员老化、青黄不接,养殖量大,难以保证工作质量和效果,特别是不能及时对免疫反应动物进行紧急救治。
    3、农村养殖模式滞后,基础免疫难度大。该县畜禽养殖模式大多为一家一户散养,养殖规模小,管理粗放,且禽类养殖很大一部份没有笼舍,栖身于农宅周围或放养于农田,本身给动物免疫带来很大难度。加之免疫反应救治迟缓、免疫反应死亡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严重挫伤了农民接受免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甚至公开抵制或阻挠免疫工作的开展,加大了免疫难度。
    4、工作环境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安化县4950平方公里,560个行政村(合并后的行政村,原来有行政村1180个),且为山区,交通闭塞,山高地势陡峭,人户分散。近年来该县大部分村(居委)虽已通公路,但交通工具缺乏,绝大部分村级防疫员搞防疫时只能靠步行。每年防疫期间畜禽免疫后副反应死亡,但是村级防疫员没有照相机无法取证,众的畜禽免疫后副反应死亡得不到应有的赔偿,也会因此埋怨防疫员。而全县23个乡镇动物防疫站仅有专职动物防疫员87人,全县560个行政村(居委)26万农户,每人要负责6个村2890户农户的动物防疫技术,且受自然条件限制,要完成一次防疫注射,即使
每天走访50户农户,也需要近2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防疫时间延长,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尤其是疫情暴发时期,更是手忙脚乱,人手严重不够。且村级防疫员在完成春、秋两季集中免疫的同时,还有常年补免、免疫档案建立、疫情普查和动物健康巡查及报告、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协助动物产地检疫,任务十分繁重。
    5、工作生活待遇低,工作风险大。对于从事强制免疫、产地检疫、消毒灭源、疫情观察、无害化处理和防疫工作的村级动物防疫员来说,风险和利益不相符合,工作量和收入不相匹配,就现有政策,每人每年也只有3000元。尤其是部分技术单一、经验尚浅的防疫员,收入更加微薄。因此,严重挫伤了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另谋他路。在工作实际中,村级动物防疫员要面临“四大风险”。一是受人畜共患传染病感染的风险;二是意外伤害的风险;三是人为伤害的风险;防疫员在从事强制免疫工作中,由于众的接受程度不一,个别养殖户对村防疫员无理取闹,甚至还出手伤害村防疫员;四是责任风险大。
    6、防疫队伍良莠不齐,陷入“青黄不接”困境。兽医体制改革后,该县村级防疫员基本做到了“一村一人”。目前,该县能适应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岗位要求的村级防疫员十分紧缺,就是在岗的村级防疫员也由于历史的原因,子承父业,年龄普遍老化,从业人员素质低,队伍不稳定。如何建立起政令畅通、结构合理、工作有力,基本达到人员齐、业务精、素质高的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体系,使之成为服务态度好、服务质量高,对事业负责,对农民贴心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队伍,是当前该县基
层动物防疫建设急需破解的难题。
    三、加强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对策和思考
    1、提高思想认识,增强防疫意识。各级要高度重视,按照现代养殖建设要求,将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摆在整个动物防疫长效机制建设特别是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的重要位置,将其纳入当地政府的工作目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布置,统一安排,统一考核,切实解决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村级防疫员队伍素质。通过多形式、多渠道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宣传活动,努力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他们转变防疫观念,形成广大人民众主动防疫、自觉配合防疫的有利工作局面,有效实现联防联控。
    2、建立长效机制,规范队伍管理。首先要以当前机构改革为契机,建立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人员聘用机制,规范选聘程序。在此基础上,按照分级管理原则,村级动物防疫员应实行县级兽医主管部门与乡镇人民政府双重领导,各负其责。县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考试考核、技术培训、建立档案,会同财政部门开展工作督查、安排落实经费;乡镇人民政府负责选聘、管理、年度考核、及时补充后续力量等工作。其次是要加强对基层动物防疫员的培训,逐步建立一支专业水平高、业务技能强、安心基层工作、热心为农服务的基层动物防疫人员队伍。
    3、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建设。各级政府要把村级动物防疫室建设纳入现代畜牧业发展和新农村
建设总体规划。将村级动物防疫室建设投入纳入县、乡(镇)动物防疫预算资金范畴,每年从动物防疫预算资金中拿出10%~20%投入到村级动物防疫室建设,通过多项投入,力争在2015年前建立起覆盖全县各行政村、基础设施设备齐全、服务功能完善的村级动物防疫室,增强村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4、加强人才培养,充实队伍力量。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与劳动、人社部门通力协作,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增加人员编制,吸收部分大、中专院校校学生加入基层动物防疫队伍,把工作灵活、业务素质高、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热爱畜牧兽医事业的年轻人充实这支队伍,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新老更新。
    5、提高工作待遇,健全保障机制。各级人民政府及财政部门要认真研究村级防疫队伍工作激励机制,将村级防疫员纳入村干部管理序列,从而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政治地位和工作地位。制订出台村级动物防疫员从事社会公益性服务补助标准相关文件,明确将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补贴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按省、市、县各级财政比例配套解决,有力保证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劳务报酬,建立绩效考核评估机制,提高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保障水平,稳定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立科学、统一的意外风险补偿机制,各地要结合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规定,为村级防疫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逐步解决村级防疫人员的后顾之忧。
    6、落实防疫责任,完善考核机制。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动物疫病防控的领导责任制,将动物疫病
防控纳入到对各级政府的总体目标考核。定期对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特别是在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后开展综合评定,将评定结果与报酬补贴挂钩。坚决杜绝只拿钱不干事的现象发生,一经发现,终止聘用。对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的村级动物防疫员给予表彰奖励,对完不成工作任务的,给予相应经济制裁,并帮助其分析原因,指导他更好地工作。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监督管理办法,坚持人员动态管理,对综合评定不合格的,要及时终止聘用,严肃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纪律,规范村级动物防疫员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