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伊山吴氏“松寿堂”药号散记
吴唐基
清·咸丰初年,水荒频发,蝗灾纷至。剧盗四起,生灵涂炭。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揭竿而起,咸丰六年三月,翼王石达开攻入江南。十年,左军将领李世贤攻克徽州府。丞相林凤祥命士兵红巾裹头,掩袭清军,时称『长毛军』。太平军入徽十二年,徽人纷纷避难。
咸丰六年(1856)年,徽州府休宁吴田稍云吴氏吴开鈖为避兵乱,将祖遗山田留给其姑母,携妻程氏,长子源泗、六弟开钧、七弟开钦、八弟开銮带一家仆与一些古董字画,沿新安江,京杭大运河北上,辗转淮、泗、沭、沂迁次江苏海州府大伊市茆街落户,因此,后来吴家开字辈的下代起名有源泗、源沭,源沂。时值清末,国膺民伤,海属境内,瘴气肆虐,瘟疫四起。
清《嘉庆海州志》记述:『州人信巫卜,不尚医药,故药品虽多,取而蓄之以治疾者少也』,其时『村村可见大仙堂,百里难觅一药铺,百姓患病多请神汉,仙姑祷禳祛邪』。
开鈖公面对此情此景,他自幼生长在黄山脚下,随父采药跑遍九华、白岳、齐云诸山,通晓中草药达千百种,自古医药一家,他耳濡目染,熟知医药精髓,他决心继祖业、为民除病疗疾,普济众生,他眼见一片葱郁的云台,伊芦,大、小伊山有许多天然药物资源,真是一块风水宝地。他方巾布衣,肩荷鹤锄开创业之路。他食野果、饮山泉、尝百草、足迹踏遍周围大小山川。采药回家,精心炮制,装进一
只只红土罐,并用红布将罐口封扎,他居住的茅舍上下放满了红药罐,此时茅舍已初具[松寿堂]雏形,程氏太祖母吃斋行善,救人为了不让人知晓,深夜全家出动,将包好的草药偷偷地放到病家的茅舍旁,第二天清晨人家发现了神药,煮服后,病好了,人人都传说【昨夜里观音菩萨下凡施药,百姓有救了】。当时不知救了多少人性命。
一村一大开鈖公行善积德,救助病人的消息越传越远,口碑日增,周围百里方圆,前来求药医病者无数,当时老百姓口传『治病不用憨,赶紧吴仙』。真是『神农遗下百味草,济世凡间信万人』。
随着沿海人口的集聚,板浦、南城、淮北盐运业日趋繁荣,大伊山、杨家集、响水口等地粮店、布店、百货店、药店逐渐兴盛起来,大伊山从小集市,已发展成有规模的集镇。
松寿堂二代老板源泗公,古朴儒雅,乐善好施,同治十年(1871年),在大伊市中大街繁华地段马巷头,租武墩侍姓人家门面房两间,大伊山首家吴氏『松寿堂』药号正式开张,『松寿』取『松龄长久,如松茂盛』之意。光绪四年,源泗公购大伊市三套古宅(中站房一宅,南站房两宅)购地五十亩,创下颇丰资产。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伊山老店出资,源泗公派长子吴始荣去涟水涟城镇开设吴氏『松寿堂』分店,聘殷子甲任掌柜,两年后又交其五弟吴始祺掌管,时业务昌盛,名闻江淮。宣统元年(1908年),伊山老店又出资让六弟吴始赢去杨家集开设吴氏『松寿堂』分店,后来店面规模扩大,生意看好,成为
当时杨家集有影响的店铺。民国十八年吴自德在西街开设『德记松寿堂』。
大伊山松寿堂三代老板始华公,字祝山,性宽厚仁和,诚信待人,民国五年,买下中大街高纶英家板式楼门面两间,及后宅四合院,前后三道天井,深五十米,二十四间,设银房、料房、仓库,又租赵紫阳家三间北屋做加工坊,形成前店后厂格局。为装点门面,不惜花重金聘苏州工匠按徽式店面设计,正门三级石阶而上,门厅上悬『松寿堂』三个黑底金字匾额,北墙镶嵌镏金高浮雕《松寿延年》图一幅,苍松下一寿翁,左手执灵芝,右手扶龙杖,手牵梅花鹿,全图蝠舞鹿鸣,百草芳菲,古朴秀雅。店堂内百眼橱和眉毛匾上横书黑底金字,曰:『延龄草,益寿花,钟山川之灵秀,得天地之精华』,包柱竖书『采芝益寿』,『神农遗风』,『春满杏林』,『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廊檐下吊挂金字匾三块,上书『四时花露。精制饮品,虎鹿诸胶,官燕参茸』,似广告牌,早挂晚收,药罐皆用景德镇古青花瓷罐、药柜、药橱、条椅皆红木精制,前厅走廊有两米长美人靠坐椅,供客人休息就坐,店面古古香,儒雅气派,使顾客在舒适宜人的环境中交易。
据大伊山冯兆贵老人讲:“松寿堂买高家古宅,宅基原是一古墩,地势西高东低,后院比前院高出两米,后院呈正方形,占地六亩,有堂屋三间,南屋四间,东屋五间(厨房一间,走道一间,药材库三间)西屋二间(驴磨坊),堂屋后檐悬挂宋代山水四条屏,画中十三只猕猴在山间树上嬉耍,其中一只小猴在母猴怀中蠢蠢欲动,神态逼真,后檐西侧有族系表,东板壁悬挂金字百寿图,条椅中央供紫檀木观音,东侧供关老爷神龛,西侧摆一扇“珠山八友”福禄寿瓷板插屏,和一米高豇豆红大花瓶,梁悬八只徽式宫
灯,张灯结彩,灯火辉煌,香烟
缭绕,五代祖居,同炊同饮,子孙怡怡,一派祥和气象。
古有『无徽不成镇』之说,徽商的发达,自有它的经营之道。『松寿堂』遵循对子孙的训示『货真、价实、足量、守信』,这就是『松寿堂』的成功秘诀。『松寿堂』也正是传承这一千古秘诀,一代代传人在经营中注重质量,经营道地的贡菊、川贝、藏红花等上好国药,,老板规定『大贝』要用浙江产的,『枸杞』要用宁夏的,『茯苓』一定要用云南的,还经营同仁堂,雷允上等国优中成药,始华公又委派长兄始荣公[号筱春]坐庄烟台收购关外中药材,有时为一味地道药材不惜人力财力,务真秉办,所进药材大都从安国,亳州等大型药材行定点采购,严把质量关,保证不脱销,如有周转不过来的,几家『松寿堂』间相互调剂,以满足客户需求。松寿堂对饮片及配方十分考究,购进的中药材要经过捡、洗、晒、炒、蒸、碎、切等多道加工制作工序,炮制务精。料房自制『松寿堂』特有的紫雪丹、地黄丸、至宝丹等丸散膏丹,既产又销。另外还为客户来料加工中成药。一剂药方中,每一味药一个小包,包上还印有药名、性味、功效和煎制方法,投放顺序,还附有药物图形,便于病家按方核对,包中还有小药筛,药袋。院内还栽培着多种药草,如鲜石斛,玉竹,菖蒲等,能随顾客需要配置新鲜草药。
中药业是很精细的行业,因为中药产地不同,品名,品种各异,攸关性命,万不能讹,稍有不慎,轻则赔本,重则贻误人命,以致损名坏誉,砸其招牌。所以『松寿堂』自身管理很严,内部配置很细,柜台聘有头柜、二柜,拘刀房有头刀、二刀,料房有料房先生,还有
同事、学徒、杂役等,头柜、头刀、料房先生是药店三大台柱。(头柜讲得是精通药性,善别药品真伪优劣;拘刀师讲究一张刀,饮片加工很复杂,行家中流传软十大恶,硬十大恶,不软不硬十大恶的加工方法和技巧;料房先生靠一张匾子,配制水泛丸全凭匾子反复颠叠成丸,技术难度很大,对所配丸、散、膏、丹的选料、分量、火候更是一丝不苟,加工极致,人们都说中药铺是『生意人、手艺店』。二十年代,在『松寿堂』当同事和学徒的有:张兰轩、陈养之、曹文通、王世道、颜正文等人。三十年代有曹长举,陈佩珩,茆兴浦,厉监堂,陈杏南,吴常宽,曹兰波,侍伊本,于汇通[收药帐]等,先后达五十余人。店内除经营常用的中草药外,还经营麝香、羚羊角、犀牛角、牛黄等贵重药品,对有毒和剧毒药品用专柜双锁。一般药店买不到的药,到『松寿堂』都可以买到。店里还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经营方法。每年正月初五召开员工会议,将上年度的经营状况、收支项目、员工的工资情况及下一步的打算、要求一一讲明,让大家知晓,有什么困难让大家出主意,如有辞职的可自动提出,如有什么想法也可建议,使员工乐意尽力。老板既关心员工,又注意考核员工的实绩,如有不当之处及时指出,对资历深、技术高、服务态度好的年终还发红包,以提高积极性。
松寿人牢记“和气生财”的道理。要求员工必须做到:顾客来了要笑脸相迎,不分老少,主动问话,请其入座,递烟倒水,使顾客进门有亲和感,所购药品不论配方剂量大小,一视同仁,接单、算帐要快,尽量不让顾客等候,对有讨价还价的还制定出一些标准让柜台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