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对搭石有了初步的理解,请大家回忆一下,(师指前板书的课题问)什么是搭石
生1搭石就是家乡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
在作者的家乡,一进入秋天,搭石就随处可见了。所以,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一开始写到------(出示句子)搭石,(引生齐读)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谁来说一说,什么样的景才称得上风景?
生:名胜古迹,有观赏价值的才是风景。
生:有山、有水、有花、有草的地方,我们看着很舒服、很美的景是风景。
师:只有美的,可供观赏的景才称得上风景。而搭石只不过是铺在水中的石头,它美在了哪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
二、细读课文,感受美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根据要求,自读课文。
三、汇报交流,体会美
师:我看到很多语句上划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
预设一:
生: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惟独这个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招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个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个段打动了我,我觉得这里的人很勤劳。
师:这个段是描写人们干什么?(摆搭石)
  在这段人们摆搭石的描写中,作者用了一个很长的句子,(多媒体出示:老人摆搭石的句子)怎么把这么长的句子读好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看哪些词要重读?
生:自由练读。
师:谁愿意读一读?
  老师发现了,你们把这些词重读了,同学们观察一下:这都是些什么词?
生:关联词。
师:作者一连用了几个关联词,把老人摆搭石的动作连接起来,使文章顺畅自然,条理清晰,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学习准确使用关联词。
  请同学们把着红的词重读,看看从中你还能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生:我还体会到了这是一个勤劳的老人。因为……
生:我觉得他还是个做事认真的老人。因为……
师:是啊,这真是个勤劳、善良、做事认真的老人。老人的行为的确让我们感觉到了美!这就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预设二:
生:我的是“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你的是这幅画面.(“行”变红)这是一个多音字,读什么?
师: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着的人叫??
生:一行(xín?)人
师:齐读两遍。
师:你们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协调有序”体会到美。
师: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生1:就是很有顺序,配合得很好。
师:这是从字面上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的呢?
生2:就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你联系下文理解了。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
师:(指这组问)你们现在走在哪?
生:搭石上。
师: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
生:有。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生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2:紧跟上去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两组走前面,这边两组走后面。
师:前面的??
生(组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组2):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引读三遍)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师: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师:体会得好。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
师:“绰”是生字,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 A.〔~号〕外号,诨名 
    B宽裕;富裕
    C形容姿态柔美
 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师:不错,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师: “绰绰有余”不是“很宽”,而是“很宽裕,用不完”的意思,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觉得是“宽裕;富裕”。
师:那么“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
生: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师: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请读读这两个词语。
生: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师:你的朗读把我带到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进画里呢?
师:你来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画面。
生: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师:身临其境吧?
师:还有想读的,全班一齐读。
师:水波在轻轻地荡漾呀,再读。
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
师:范读,谁也想像老师一样美美地读一读。
师: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十多万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
师:是呀,这个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
生:一道风景
预设三:
师: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
生:读“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
师: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
生:我觉得家乡的人能够互相地谦让。
师:好一个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我们一起感受这份美。
师: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读“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这个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你们再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
师: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生1:“理所当然”打动了我,家乡的人觉得是应该这么做的。
师:有你的读书体会,还有其他的吗?
生2:我觉得“伏”字打动了我。
师:是的,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读书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伏”,“伏”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弯”的意思。
师:那么伏下身子就是——
师:现在我是那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请个小伙子。
师:请你做做“伏”的动作
师:你真是年轻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师: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好的年轻人,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以前?
生齐: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师:因为?
landscape是什么意思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
生: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师:因为??
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生:敬老
师: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指板书)??
生:家乡的一道风景
四、激发想象,表现美
师: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怀抱着宝宝的妈妈来走搭石?假如胆小的孩子来走搭石,谁总会怎么做,人们也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呢?发挥你的想象,先写一写。
(生发挥想像写)
师:咱们来交流交流。
生1:假如遇上年幼的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会用强健有力的手抱起孩子过搭石,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你的想像真丰富,这真是一道令人难忘的风景!
生2:假如遇到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一定会接过他的行李,扛在自己的肩膀上,还会提醒外乡人“紧走搭石慢过桥”。
师:淳朴的民风已经在你心中播下了种子,这真是一道感人的风景!
生3:假如有残疾人来走搭石,家乡的人会脱鞋绾裤,不顾水凉,小心翼翼地扶他过搭石。
师:这真是一道联结人们美好情感的风景!还有很多的假如……假如……
五、情感升华,赞颂美
师:这个道道感人的风景每天都在哪里上演?(家乡的搭石上)怪不得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课件出示: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生:齐读
作者家乡那儿的风景很美,那里人的心灵更美。(板书画心)作者在写搭石,赞搭石,其实是在赞美像搭石一样,默默无闻的山里人。我们再来深情地赞美这些纯朴的山里人
全班齐读
六、小结
师总结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回去以后,请大家多留心身边的小事,也能从平常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