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活动主题从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中走进人物的心理
今天,上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第二课时,并请了几位老师来指导。整堂课的效果,对于自己个人感觉来说,还不错,学生读得比较透,谈得比较深,最后的感情朗读也入情入境。对于我个人来说,觉得今天最顺畅的是“从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中走进人物的心理”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例如:
男性人体照片一、 从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中走进母亲的内心。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声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的再次拥抱了我。
在教学以上这句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谈体会,学生回答体会到母亲的开心。我又让学生谈谈自己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学生都点到“眼睛亮亮地”“兴奋”“嚷”“搂住”还有母亲的语言感受到母亲读诗的兴奋、开心和快乐。于是,我又告诉学生:“相由心生,我们往往可以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同学们,请你想想母亲这个时候为什么这么兴奋?”学生
思考后,答道:“因为自己的儿子才七、八岁就能写一首完整的诗,所以很高兴。”还有的答道:“因为这是儿子写得第一首诗,如果多鼓励他,以后肯定会写得更好,所以才那样的赞扬巴迪”……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对母亲表现的理解就更为深入了,从而也明白了母亲的心,母亲的爱。布丁的做法大全
二、 从父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中走进父亲的内心。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在教学这句话时,同学们的目光都集中在父亲的话中——“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却很少关注到父亲的动作上。于是,我便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扔”上来,猜一猜父亲会如何扔?开始很多孩子都说是狠狠的扔,再也不想看到的扔,像扔垃圾一样的扔掉(后面这两种回答是我没有预计到的,这也是有点偏激的想法)……于是,我又让大家从父亲的“读诗”中去体会,父亲是好莱坞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读过千千万万首诗,看到千千万万本剧本,如果要读一首这么简短的诗可以说是一瞄就清楚好坏的,为什么今天的父亲读了这么久,他可能在想什么?这样一点,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是为了不让孩子骄傲,因为看到他用漂亮的花体字誊抄的诗;有的说是为了给孩子一些警告,因为听到妻子又过来
清蒸排骨的做法表扬他;还有的说是父亲觉得应该公正的评价对孩子才有帮助……最后,大家终于明白,爸爸对孩子写得诗其实并不讨厌,更不会像扔垃圾那样扔掉,只不过想严格要求孩子,希望孩子还要努力,还要提高。
三、 从巴迪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中走进父亲的内心
课文直接写巴迪自己内心的语句是比较多,当然也有不少的地方写得比较含蓄。例如巴迪在得到母亲表扬后的那种得意的神情、动作、语言,都可以让我们很轻松的走进巴迪的内心。这里我要举的例子是听了父亲评价后的一段。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我先是问学生,巴迪在失声痛哭的同时,也失去了什么?学生都说失去了信心。于是我又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巴迪的内心。
师:不久,饭厅的争吵声停止了,小巴迪也渐渐地停止了哭泣,当他心平气和的时候,再回过头来想想他父亲说的话,他又可能会想什么?
生:我一定会写更好的诗。
自主学习能力生:我一定给他颜看看。
师:(惊讶)你怎么给爸爸颜看看?
生:把诗写得比爸爸还要好。
秋天的感觉师:哦,这就对了,可不是跟父亲的抵触,更不是报复,而是自己努力的争气,对吗?那么怎么写得更好?
生:努力
生:要修改
生:要有信心和勇气去写。
(选自《“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实录》)
同学们都能根据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懂得人物的心理。所以在学习
后面十六、十七自然段的时候,对于“巴迪”那样深奥的话,学生却谈得很透。最后学生也深深地明白:“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