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孙广涛(1978~),男,河南郑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收稿日期:2020-07-11
艺术歌曲《思乡》的创作特点与演唱分析
孙广涛
阜阳师范大学,安徽
阜阳236000
摘要:《思乡》是上世纪30年代韦瀚章作词,黄自作曲的抒情歌曲,被广泛应用于各大音乐院校的教学之中。在情感表达层面,《思乡》将作者浓浓的思乡情绪蕴含在旋律优美的曲调之中,使作品在特定年代表达出超出词曲所限定的思想情感。在音乐内涵上,《思乡》将情感与思想进行了巧妙地融合,使音乐作品在呈现作者思想底蕴、人文关怀的同时,也将时代、文化、历史及底层社会所遭遇的不公与挫折,以象征的方式表达出来,继而使歌曲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特征、思想特征及人文特征。结合《思乡》的情感表达与创作背景,探析歌曲的创作特点,分析其表演技巧,挖掘作者蕴含在歌曲中的思想情趣。关键词:艺术歌曲;《思乡》;创作特点;演唱分析中图分类号:J614;J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734(2020)05-0071-03
《思乡》是我国音乐领域中的瑰宝,通过现代音乐与诗词的巧妙融合,彰显了歌曲的思想意境,给人以不同寻常的音乐艺术享受。为全面而深入地分析《思乡》的审美意蕴、思想内涵及人文哲理,需要从歌曲的创作特点、创作背景、情感表达、演唱特征等角度出发,由内而外、由表及里地探析歌曲的审美特征、艺术架构及情感层次,从而更加深入、全面地挖掘出潜藏在《思乡》旋律背后的人文情怀。
一、情感表达与创作背景
艺术歌曲《思乡》创作于上世纪30年代,由韦翰章作词,黄自谱曲。1932年,韦翰章先生独居上海,充任上海音乐专科学院教员一职,过着清苦单调的教书生活,在孤寂的心情下,对遥远的故乡心生思念,进而创作出《思乡》的歌词部分,以此表达作者对遥远故乡的思念[1]。“九一八”事变后,我国国土沦丧,满腔爱国情感的作曲家黄自在阁楼中创作出大量的抗日爱国歌曲,
用音乐艺术表达出自己的爱国情感,激励国人众志成城参与到抗日救国的运动中来。后来,黄自投身革命队伍,在长期的斗争中,黄自发现在国土沦丧、国家危亡的形势下,个人如此的渺小,进而将所有力量转移到歌曲创作中,
将自己无奈感伤、忧国忧民的情感寄托在音乐创作上,希望用音乐唤醒国民的爱国之情。陶行知曾将黄
自与鲁迅进行了对比,指出黄自是音乐领域的鲁迅,是将音乐创作作为武器的勇士,从他的歌曲中,总能感受到浓浓的抗争精神。而艺术歌曲
《思乡》在表达思乡情感的同时,将革命精神,抗争思想巧妙地融合到音乐旋律中,激发出当时国民浓厚的思想情感、爱国情怀。家是国的家、国是家的国,有国才有家,正因为《思乡》的创作背景及黄自的斗争精神使其在表达思乡之情外,还蕴含着浓浓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思想。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言,《思乡》表面上抒发了两位艺术家对故土家乡的思念之情,然而在结合我国当时的社会背景后,
便能更深层次地感受到作者内心中深邃的爱国情怀及守家护国的坚定信念[2]。
二、词曲的创作特点与思想内涵
(一)词曲的创作特点
《思乡》是带有小结尾、间奏、前奏结构的歌曲,以E 大调作为词曲基调,旋律弱起,标有行板节奏。在演唱的过程中,表演者可以在节奏框架的指引下,按照自身的情绪起伏作出相应的节奏处理。歌
2020年10月普洱学院学报
Oct.2020第36卷第5期Journal of Puer University Vol.36No.5
71
曲前奏的bB、G、#F音节能够为作品营造出紧张、不安且带有明显阴郁情绪的氛围,而八分休止符的灵活应用完全符合歌词咏唱的“顿逗”。歌词首行的“柳丝系绿”标志了情绪表达的起点,音调的平缓又层层递进的伤感,让人在怀念中恍惚。而“调外音”的使用又极大地丰富了歌曲的情感彩,使歌曲在演唱时富有变化、富有动态感,奠定了伤感而悲切的基调。在节奏层面,曲作者在5-8小节应用弱起节奏,八分音符与四分音符反复交替,使得整体旋律更加流畅而优美。最后旋律由弱变强,以弱收尾,为歌词的下句演唱做铺垫,也为情感的递进打下基础。在此曲的第二句中,曲作者使用了幅度较大的长音,突破了前期舒缓而稳定的旋律,节奏起伏较大,情感表达较强,形成篇章的小高潮。在伴奏层面上,利用音节的连续性与变动性,将杜鹃啼叫的声音融进伴奏之中,使旋律在连续流淌中表达出游子“何时归去”的思乡之情。在14-16小节部分,曲作者采用间接模仿的技巧,使钢琴伴奏能够巧妙地承接歌词的思想,使思乡之情得到升华。而在和声变奏的支持下,使钢琴伴奏变得越加地不稳定、不安稳,从而给人以压抑、悲伤、凄凉的情感体验。在随后17-19小节中又引入了全新的元素,钢琴伴奏从前期的“分解和弦”逐渐转变为后期的“柱式和弦”,借助E大调和弦的旋律及低声部和高声部的反向变化,将G小调转变成B大调进而变为E大调,将歌曲的紧张情绪烘托得淋漓尽致,使歌曲哀伤而悲怆的情绪越发明显,直到全曲的副歌部分为止。《思乡》中的“问花落”实现了全曲的高音G,与其他小节相似,该部分应用了跳进式的长音,在情感力度上也更加强烈,钢琴伴奏重新回复了前期的“分解和弦”,进而放慢了节奏,将歌曲情绪
推倒顶点。而在“淼淼微波”中,伴奏的强度逐渐由F变为mp。IV 和弦又为歌曲增添了“归途渺茫”的意境,对词意表达拥有着至关重要的艺术功能。而在一小节变奏后,“愿与君同去”则巧妙地回答了“问落花”的提问,而钢琴伴奏的素材也随之转变为第二乐句所呈现的素材,进而以自由而捎带拉宽的节奏将听者的视线拉向远方。
(二)思想内涵
在思想内涵层面,全曲以音律的变化配合词意的表达,将作者深邃的思乡之情以动态的、富于变化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思乡》可以看做是远在他方的游子对故土家乡深深的思念,然而这个思念过程,并非简单的情绪表达与思想呈现,而是结合歌词的意境表达、词意走向及情绪的起伏与递进,将表层的思乡情绪升华为对故土的渴望与期盼。譬如在词曲前奏,词作者通过对意境的描述及游子处境的表达,塑造出清幽而悲切的情感氛围。从“一声声道”到“满怀别绪”为止,则引出游子对思乡的情愫,进而为高潮部分的思乡之情进行表达[3]。最后在高潮处,词作者将游子的思乡之情进行了全面而彻底的表达,在前期的情感铺垫的基础上,激发游子的思念之情。根据音乐艺术创作理念及经验,词作者在构建曲调部分时,应利用旋律构建出“宁静”而“忧愁”的氛围,情绪波澜应从“弱起”逐渐到“强落”,进而完成对思乡之情的表达。然而在《思乡》中,曲作者却一反常态,在歌词首句便营造出不安、悲伤、不稳定的情绪,使听众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眼前所面临的情景(九一八事件后,旧中国的局势)。随后在中间铺垫部分,将思乡情感与残酷的现实社会相联系,并在连续变化中使人不安的情绪、悲切情感更加突出。听众会不由
思乡的诗词自主地对“故土、故国”产生期盼情感,即便从未远离家乡的人也会形成“寻回往日家园”的情愫,从而勾连出爱国的情感来。因此黄自的乐曲创作,为《思乡》增添了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及民族主义思想,使艺术歌曲打破了字词表面的含义,凸显出曲作者浓厚的革命情怀。可以说《思乡》的情感特征是形成于旋律安排、情感构建之中的意识形态,是结合社会背景、现实世界所形成的人文理念,深入分析词曲的旋律特征及创作背景,更能感受曲作者所特有的抗战情感[4]。
三、演唱表演分析
根据相关影像资料对《思乡》歌曲演唱的形式、动作及表演方式进行研究,探析歌曲表演对《思乡》情感抒发、思想表达的作用,感受歌曲《思乡》的艺术魅力与情感价值。歌曲表演是赋予艺术作品持久
普洱学院学报72
生命力的关键,也是使音乐作品得到更鲜活、更广泛传播的关键。首先,在歌曲演唱的前期,表演者通常面对钢琴,将脸侧身指向观众,当bB、G、F音节响起后,表演者需要转身面对观众并向前迈出一小步,眼神在舒缓的钢琴伴奏下遥望远方,运用肢体语言表达游子对故乡的期盼与感伤。似乎眼前出现了故乡中柳条纷飞、柳絮萦绕的场景[5]。艺术歌曲《思乡》的第一句“柳丝系绿,清明才过了,独自个凭栏无语”在1963年拍摄的影像资料中能够发现,演唱者将观看柳絮纷飞的场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左手随着音乐旋律的涌动,慢慢捕捉着游离在空气中的柳絮。在表情、眼神及动作中,观众能感受到表演者
超越思乡之情的悲伤与悲切,似乎心中压着一块石头,喘息都显得分外的困难。然而在演唱的过程中,表演者却以平静而悠扬的声调将词曲所蕴含的意境彻底地呈现出来,但在这平静与震惊、愁绪与悲切、伤心与感怀之中,能够使听众对游子的思乡之情形成共鸣,并在情感上与表演者形成“情感共振”[6]。虽然,表演者在情感抒发层面上要超越通常意义上的思乡之情,然而在思想酝酿及情绪积累上,却恰当自然,使整部乐章更符合思乡主题的表演要求,使听众感受到游子心中的不安与悲伤。在第三句,“不如归去”中,表演者所有的情感即将喷涌而出,又欲言又止,伴随着钢琴伴奏的不断变换与延续,听众的情绪被拉伸很紧,潜藏在听众心中的情感也得到了积累,直到高潮部分,听众的思乡之情才随着表演者的咏唱得以宣泄,甚至落泪。
四、结语
艺术歌曲《思乡》是我国优秀的歌曲,拥有着较高的文学性与艺术性,在全面探析与欣赏《思乡》时,只有从词曲的创作背景、情感表达、创作特点、思乡特征等层面出发,才能更准确地表达潜藏在歌曲旋律中的爱国情怀、民族思想,进而为《思乡》的现代化演绎与流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胜刚.黄自艺术歌曲的风格和演唱分析———以《思乡》
《春思曲》《玫瑰三愿》为例[J].当代音乐,2017,(19):63-65.
[2]路阳.黄自艺术歌曲《春思曲》《思乡》的钢琴伴奏特点研
究[J].戏剧之家,2014,(07):151.
[3]李庆勋.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经典之作———黄自声乐作品
《思乡》解析[J].音乐创作,2012,(08):188-189. [4]王春燕.故园曲中思故乡———浅析《思乡》和《故园恋》的
音乐特点及演唱风格[D].山东艺术学院,2019. [5]赵秀彦,宋超.夏之秋艺术歌曲《思乡曲》的创作特点与演
唱特征[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01):136-138.
[6]熊卫,王宏.黄自艺术歌曲及演唱风格研究———以歌曲
《思乡》《春思曲》为例[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03):116-118.
孙广涛:艺术歌曲《思乡》的创作特点与演唱分析
73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