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真与美
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教学有这样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事实证明,一篇优秀的学生习作都饱含了学生的真情,都是“我手写我心,我心抒真情”的典范。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当大力倡导“写真事、抒真情”。
白居易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之九书》)就指出文学是人学,文学更是情学。以情为文章的血液,用情铸就文章的灵魂,因情而打动人心,是文学作品的固有属性。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是作者情感的激荡与凝聚,必然是作者心灵路程的真实见证。庄子曾说:“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就写文章而言,即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是发自肺腑之言,不虚假,不做作。刘勰《文心雕龙·物》中的“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告诉我们外界事物是情感产生的源头,而情感的激荡则是优秀文章产生的基础。文坛宿将也好,无名小辈也罢,任何一篇优秀的文章无不是作者情感汇聚的见证。所以,我们的高考作文对于真情实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我们应怎样才能写出真情流动的文章呢?作为一个工作在高中第一战线的老师,我有一些拙见,愿与大家分享:
一、教师要教学生做真人、说真话
第一,做真人是做人之根本,即做学生,首先做一个品行端正、明辨善恶美丑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才能够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和价值取向。第二,作文必须展现生活中的真实。我们只有抓住生活中真实的东西,把它展现在自己的笔下,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从才会更富有表现力。他们所叙写的事件,才能符合生活实际,不虚假不造作不矫情,才能以情动人。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淑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说”首先要求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应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否则就只能是“玉质而金;剖其中,乾若败絮”。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者——学生所必须遵从的。也只有这样,我们写出来的文章才不会是无病呻吟、虚有其表。
二、感受生活,激发情感
我们在听作家谈写作时,常常能听到他们说的“一切文学皆来自于生活,都反映着生活”之类的语言。的确,任何作品都不可能脱离生活,作家如此,我们的学生更是如此。所以,要想写出生动感人的作品,就离不开求教于生活、感受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激发我们的
创作激情,我们的作文才不是无土之花、无根之木。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人生来就怀着感情的核的,若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得丰实的果。”作为教师,关键要善于引导孩子们热爱生活,深入感受生活。正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喧腾而美丽的校园,幸福与不幸的家庭,成长的酸甜苦辣,社会上的真善美、假恶丑……生活中时时都在上演着动人的故事,处处都在激荡情感的浪花。作为老师,只要我们能够因时因地制宜,对学生进行恰当的鼓励与引导,我们的学生自然而然就会用心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表达出他们真实的心声。古语说得好:“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我认为:高中生的作文教学活动,要想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的注入,就必须从源头抓起——这个“源头”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要让学生在这丰富的生活世界里去感受、去发现、去积累,写作时他们内心的激情才会奔涌而出,作文才会轻松、愉快。
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再现生活
罗丹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如此,我们的生活亦是如此。生活就是一本鲜活的教材,它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与享受,生活中的素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一点得到了很多名人大家的肯定。叶圣陶先生就说过这样的话:“生活就如泉源,生活哲理
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既然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美,那我们应怎样取发现呢?这就要求学生养成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对生活要察言观,有一双象雄鹰寻兔似的眼睛。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不仅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写作素材,而且提供了深层的生活哲理与启示。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就在于它是作者情感的真实体验,是作者的亲身感受,特别是父亲买橘子的那一个情节,没有真实的经历是绝对难以写出的。再如:我国著名作家路遥,为了写好《平凡的世界》,自己亲自去体验过背砖烧砖这些情节,所以他的作品才会获得广泛的好评。为了让我的学生能够真正走进生活、感受生活,我让他们用心观察我们的校园,然后写出自己的感受。作文交上来后,我从他们的文字中读到了许多以前自己都没感受到的东西。我班有个成绩很差、班上总是最后一名的同学,写了这样一段话:
早晨,空气总是那么新鲜,令人心旷神怡,不是因为昨晚淅淅沥沥的雨,而是它独有的魅力。
信步在校园的小径,浓郁的芬芳,清雅的恬静,让我爱不及,爱不够,迫不及待地伸出双手,真想拥尽这一方净土。
林子里又漫进了蚕丝一样的细雨,我伸出手,扶起了一挂又一挂,蒙在脸上。清凉?冰冷?不愿去分晓,只愿享受这一刹那的清醒。雨越下越大,像昨晚那样淅沥。糟了,掀不起来了!索性,走出林荫,让老天为我洗礼。任他激烈地冲进我们这一片青葱年华……林子里又腾起了浓浓的膜!小鸟不唱了,大树低下了头,草儿们也东倒西歪,我仰着头笑了……
路边的灯光亮起来了,天逐渐暗淡下去……
林子里多出脚步声,匆匆地脚步,一步一个脚印,在灯光下影子是那么修长,延绵……我也走进了那条流线……
路边的灯光暗淡下去了,天明朗了起来……
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语,但是却记下了眼中的真实、雨中校园的真实、心情的真实、美的真实。(注:我的学校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参天的古树,神奇的黑石,成结队吟唱在校园的白鹤……)只要留心生活,时时观察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用心去体会,我们就一定可以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真实与精彩。
四、广泛阅读,陶冶情操
一篇好的作文,真情实感至关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广泛的阅读与吸收,我们的作文就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是味同嚼蜡。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览书,启智慧之眼,开智慧之窗。”这就是说,人一生书读得越多,知识容量就越大,他的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创造能力也就越高。但是,读书并不是意味着无所选择、无论格调的高雅与低俗、只要是书就阅读;相反,我们不仅要读书,更要读好书,因为格调不高的书不仅对学生的写作毫无作用,还会把学生的价值取向引入歧途。由此看来,高度重视学生的有益阅读已是十分必要的。面对这现象,修订版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高中生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课外自读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00万字”。这样的规定看起来与当前学生生活和考试关系不大,但为他今后的创新能力的展示创设了一个广阔的知识空间。学生会从有益的书中获取生活的真知,增强思辨能力。因此,作为优秀的教师,就必须善于引导学生读书,读好书。只有这样,学生的内心世界才会变得丰富起来,审美情趣才会变得高雅起来,写作兴趣才会浓郁起来。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所以,我们要教会我们的学生好读书、读好书。通过对大量文学名著的品读与思考,他们才能真正提高个人修养,才能写出情随意动的文章。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段艰辛的旅程,只有让我们的学生深入其中、用心感悟,让真情贯穿其
中,我们的作文才不是虚假感情的堆积,才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牵强。我们的作文过程才能是一份轻松、一种愉悦、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