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着孩子的手 约会“ 代词宗”李清照——谈《12岁以前的语文》主题教学
作者: 李超
来源:《新课程·上旬》 2013年第3期
文/李超
摘 要:李清照被称为“一代词宗”,真正走近她,需要我们依据她的作品,激发探求的热情。
关键词:李清照;作品;生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对于一个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并不陌生被称为“一代词宗”“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因为现行苏教版课文中就有她的作品:《夏日绝句》《如梦令》,但仅此,还不能真正走近李清照、走进她留下的清新淡雅而又婉约多情的词作,这未免太过惋惜!手捧孙双金校长主编的《12岁以前的语文》一书,我怦然心动,我要牵着学生的手,和他们一起朗读、背诵,一起分享、交流,一起更全面、更真切地走近“活生生”的李
清照!于是,我做了如下探索:
一、巧借文本,激发探求的热情
孩子对于经典的东西天生就是喜欢和向往的。我在课内教学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如梦令》时,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精炼与豪迈,在诵读感悟中品味诗词独特的韵味,努力感受词人的内心世界,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1.引入历史,激发兴趣
《夏日绝句》的教学,教师往往定位于诵读,感受李清照强烈的爱国之情,而我则侧重于历史知识的介入,激发学生探求的内驱力。《夏日绝句》的创作背景,学生知之甚少,我有意引入——当年,李清照夫妇随难民流落江南,丈夫赵明诚在一次城中叛乱中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夏日绝句》。透过诗句,学生不仅感受到李清照表面对项羽宁死不屈的赞扬,实际上是为丈夫赵明诚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更多的也是讽刺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痛快淋漓地表达了对宋王朝的愤恨。有了这段历史知识的介入,学生学得更加投入,后期对李清照的深入认识也格外期盼。
2.想象画面,激发兴趣
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点不假,《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就是一幅生趣盎然的“夏日郊游图”,你看当时的大家闺秀李清照,泛舟溪上,欣赏那一抹夕阳映红的水面,不知不觉陶醉于美景之中,竟不知归路,误入了藕花深处,划呀,划呀,一白的鸥鹭拍着翅膀飞向蔚蓝的天空,一切都是那么欢快、那么惬意!这样的画面不让学生想象开去,是何等的可惜!
二、紧扣生平,实现“人”与“词”的交融
六年级《12岁以前的语文》一书中依次安排了《点绛唇》《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声声慢》《武陵春》6篇李清照的绝美词作,这些词作按作者的人生轨迹铺陈开来,从羞涩的少女写到多情的少妇,从幸福美满写到愁绪万千,再从风华正茂写到无限的凄苦哀婉,这一切不正是“活生生”的李清照的一生吗?相信,只有了解她的生平,走进她的诗作,我们才有可能读懂什么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什么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什么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那怎样让六年级的孩子读懂李清照呢?我想到了孙双金校长在介绍“国学、诗歌经典怎样教”时简洁明了的回答,八个字——不求甚解,熟读成诵。我想,我和学生也可以是这样,也应当是这样。于是我牵着学生的手,开始约会“李清照”,具体分三步进行:
首先,我在班上召开“动员大会”,确定这个月的阅读主题为“走近李清照”。按照我们的阅读习惯,学生分头开始搜集整理有关李清照的资料,有的上网查,有的三五成、分工合作,有的还发动家长、亲
子共同完成。短短几天后,班级午间阅读课、每周一文课、班会课等时间成了学生自主交流的舞台。你看,他们有的汇报“出生背景”,有了前期的了解和认识,诵读、感悟《12岁以前的语文》一书自然就简单多了。
接着,我们按照篇次,开始了美妙的“诵读约会之旅”。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诗词鉴赏能力,通过课内方法的渗透,课堂上多种形式的诵读、理解、感悟(重诵读积累,轻理解感悟),感受不同时期李清照的情怀,从而增强对诗词的灵敏度,丰富语言积累,并粗浅感受“第一才女”的精彩文字及艺术成就。
最后,对词作进行必要的整合,达到“人”“词”交融的境地。在诵读完6篇词作之后,我引导学生根据创作阶段不同,分为少女时期、少妇时期和孀居时期。通过整合,我们还发现,虽然生处阶段不同,但李清照的诗词都秉承着一种对“美”的追寻,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李清照的一生是曲折坎坷的,但她却将人生的每个阶段定格成一首首精妙词作,一位“乱世中的美神”跃然眼前。
三、创造机会,展现“人”与“词”的魅力
经过一个月时间的主题阅读,“走近李清照”的班级读书活动到了最后评比展示阶段。一个月来,学生的目光由课内到课外,从单篇到整合,从少女到孀妇,从羞涩到忧愁,从幸福到悲苦,一路走来,我和学生同李清照同喜同忧,同愁同愤。让学生搜集整理她在文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在对李清照有了整体认识后,我还在班级开展相关综合实践活动,看到学生快乐成长,我喜不自禁,这或许就是教师的最大幸福。
短短一个月时间,我牵着孩子们的手,手捧《12岁以前的语文》一书,与经典同行,约会“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不仅加深了对李清照的认识,还感受了其创作风格,培养了合作精神,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并且初步感受到了李清照对中国后世文学的杰出贡献,这样的主题阅读我们一直进行着!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小学)李清照 一剪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