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李清照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2、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3、利用开放性原则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补充空缺意象、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原则:
李清照 一剪梅  开放性原则
  教学方法:
  联想法比较法
  教学准备:
  CAI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教程:
  一、诗画导入
  展示一组CAI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归舟争渡、惊飞的鸥鹭
  师:(明示画面中的意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能想起初中学过的哪首词?
  生: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师生齐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启发)词中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快乐天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屏幕显示课题)
  二、研习新课
  1、范读比较:(屏幕显示)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启发理解)这两首词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
  (提示)粗读可发现:
  景物时令——前写夏景,后写秋景;
  作者年龄——前为少女时期,后为少妇时期;
  感情基调——前愉快开朗,后细腻深婉。
  师:(提示)女词人初婚不久,思念外出的丈夫赵明诚
  2、清理思路、赏析意境
  上片:词人舟中所想→下片:回到现实
  分析理解:感悟意象美和意境美。
  上片:写女词人独居生活——舟中所想
  红藕香残:以点代面——透露秋景的冷落、萧条,
  独上兰舟:背面敷粉——如果能与丈夫一同划船该多好啊!
  云中锦书:相关联想——猜想丈夫的信该到家了,
  月满西楼:生发想象——仿佛身处西楼,望月计算着丈夫回家的日子。
  下片:写女词人由想象回到现实
  花飘水流:移情于物、借物抒情——韶光易逝青春难再啊!
  一种、两处:直抒胸臆——合写夫妻双方此刻望月思人的心情。
  无计可消除:——情之深、重!}揭示主旨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名句)平字见奇,化无形为有形(由外到内,运动之速)。
  3、名句赏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好在关联词“才……却”:前轻后重,无法排遣
  比较“才……又”(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刚……又”(刚考完数学,又要考语文):前后并举同等
  提示:写作一得——说话作文要力求炼字炼意
  小结——①本词重写相思,次写愁情。
  ②抒写闺情而非闺怨。
  4、诵读指导:
  结构特点:①本词为双调,每段四句,每句四拍,与七律相近;
  ②双数句分解为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诵读要领:单数句缓慢悠长,双数句轻快短促,借助意象和韵脚(秋、舟、楼、流、愁、头)帮助记忆。
  诵读节奏: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自由朗读:(2分钟)
  个别朗读:1~2名学生演读(大屏幕显示相关画面、音乐)
  学生齐背:
  5、影象欣赏:播映依据课文改编的优美影象,达到形象直观,寓教于乐。
  6、随堂练笔:(5分钟)合理想象,补充空缺形象,再造意境
  (课堂重头)将全词改写成情景连贯、意境优美的抒情散文
  (教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况,选定点评习作2篇)
  当堂点评:(3分钟)(习作投影显示,作者朗诵)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教师背诵:(下水作品)改写的散文诗(大屏幕显示、音乐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