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陆辉 六盘水市第三实验中学
摘要:作为考验技术与体能的运动项目之一,篮球运动具有很强的对抗性,良好的体能是取得篮球运动比赛胜利的前提条件。当前初中体育篮球教学只对学生技术训练加以重视,忽视学生的体能训练,加上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高难度的训练模式很难达到预设的锻炼目标,甚至引起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篮球运动体能训练,成为初中体育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篮球运动;体能训练
篮球运动是初中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简单易行,具有健身性、观赏性、对抗性、趣味性、集体性等特点,能因时、因人、因需、因地而异,深受青少年的青睐。由于篮球运动相对激烈,对学生体能素质的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能基础和竞技技巧,因此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环节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体能训练,以此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竞技水平,实现篮球运动目标。
一、初中体育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的意义
初中体育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的意义主要表现为:①强化篮球技巧。体能是促进学生篮球技巧提升的重要支撑,如速度、耐力、灵敏度、力量等方面的训练都能提高学生的篮球技巧。与此同时,在篮球对抗比赛活动中,战术的配合也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能基础,这样方能保证团队的紧密配合,提高获胜率。②充实理论知识。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重要阶段,科学的体能训练不仅能丰富学生理论基础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认知和锻炼习惯,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1]。③培养体育精神。体能训练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如:耐力训练能帮助学生形成顽强的意志力;力量训练能强化学生对篮球的控制力,促进学生比赛自信心的提升。由此可见,篮球运动体能训练对学生坚持拼搏、奋勇拼搏的体育精神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二、初中体育课堂中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的优化策略
(一)转变训练观念
传统的篮球运动训练只关注基本动作的训练,忽视体能训练。体能是篮球运动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体能基础,才能在运动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避免因体力不支而无法完成动作。对此,初中体育教师在篮球教学环节应该积极转变训练观念,注重基本动作训练的同时,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促使学生在篮球比赛中稳定发挥,展现最佳水准[2]。同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制定体能训练计划,在学
生体能训练的各环节贯穿训练计划,促进学生体能素质的提高,即:以具体的训练目标和学生的身体状况为依据进行综合判断,确保制定的训练计划与学生运动的客观规律相符,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除此之外,教师也要科学设置体能训练量,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身体素质和年龄特点,合理设置训练量,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体能训练质量。(二)科学安排训练时间
要想优化初中篮球运动体能训练效果,教师必须要对训练的时间进行科学安排,让学生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情。当前初中学校在篮球体能训练方面安排的时间严重不足,导致学生的训练效果不佳,这就需要学校改变以往的体育教学计划,对篮球运动的训练时间进行重新安排,争取提高学生的体能,实现篮球的最终目标。具体要做到:①增加体育课时。由于初中生缺乏充足的体能训练时间,没有良好的体能基础支撑整场比赛,因而篮球水平不高。学校可以在初一和初二阶段适当增加体育课时,将自习课改为体育课,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到体能训练活动中[3]。②调整教学时间。上午时间段是初中生最具活力的时候,适宜开展室外活动,因此学校可以将体育课程设置在上午时段,这样学生会在体育锻炼中投入更多精力,通过午休也不会耽误下午其他课程的学习。③巧用假期时间。充实的假期往往需要劳逸结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自行组织朋友一同进行篮球运动体能训练,在交流和沟通中弥补体能方面的缺陷,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度过有意义的假期。(三)优化训练方式
初中篮球运动的体能训练涉及速度、耐力、力量等方面的训练,教师不仅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还需要对训练的方式加以优化,确保训练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首先,优化耐力训练。
篮球运动比赛的时间较长,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无氧耐力和有氧耐力,因此教师在耐力训练环节要有机结合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取长补短,将耐力训练的价值加以充分发挥。通常在训练开始环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排成两路纵队进行10min~15min 的跑步训练,强度控制为55%~65%,然后要求排尾学生听口令加速跑至排头,全体学生依次跟进进行加速跑;或者是以训练情况为依据进行反复变向跑,听口令在足球场内或田径场地进行前后左右的变向跑,每次时间控制在2min,重复3~5组,其中变向跑的段落都是往返跑。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耐力,促进学生整体耐力质量的提高。
其次,优化力量训练。传统的力量训练方式多是以杠铃为主,这样的训练缺乏科学性,无法达到力量训练的实际要求。对此,初中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应该优化力量训练的方式,从下肢、腰腹、上肢和手腕等身体部位展开力量训练,促使学生的力量得到全面提升[4]。针对下肢力量的训练,教师可以借助立定跳、阶梯跳、蛙跳等方式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爆发能力;针对腰腹力量的训练,教师可以借助杠铃负重转体、仰卧举腿等方式展开训练,即:从较轻的杠铃负重或仰卧举
腿开始,以免学生在训练中造成腰腹损伤,有效促进学生护球能力的提高;针对上肢和手腕力量的训练,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屈伸手指的训练,在此基础上从俯卧撑逐渐过渡到指卧撑,以此提高学生的控球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力量训练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
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避免运动损伤等现象的出现。
最后,优化速度与其他素质训练。对于初中生的篮球综合能力而言,其重要影响因素就是身体柔韧度、速度、协调性和应变能力,针对学生实施速度与其他方面的训练,能切实提高学生在篮球比赛中的回防和攻防速度,降低受伤概率。不同于篮球运动中的其他训练,速度训练需要通过对重心的控制来提升速度,因此教师在实际训练环节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小腿快跑、高抬腿、后蹬跑等训练,让学生在保持重心的基础上增强爆发力。当然在速度训练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借助快速启动、冲刺、急停转身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让学生在应变能力和速度的结合训练中掌握篮球竞技技巧[5]。作为篮球体能训练的内容之一,协调性训练极为重要,需要学生在速度较高的前提下具备良好的协调性,避免受伤或犯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动作空间范围的改变、反向动作的完成等方面的训练。此外,教师需要在体能训练中纳入身体柔韧性的训练,如上下肢的静态伸展运动等,有效调节学生在篮球运动中的情绪。
同一片蓝天三、结束语
综上言之,体能训练是初中体育篮球运动的关键性内容,对学生篮球竞技水平和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体育课堂中实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时,教师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转变训练观念,科学安排训练时间,优化训练方式,针对学生的力量、耐力、速度及其他素质展开合理的训练,从而激发学生的运动潜力,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能与篮球素养。
参考文献
[1]任洲.初中体育课堂中篮球运动的体能训练探讨[J].新智慧,2020(9):90.
[2]董阳.浅谈初中体育课堂中篮球运动的体能训练[J].灌篮,2019(11):20.
[3]成宏伟.初中体育课堂中篮球运动的体能训练管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5):576.
[4]徐亚晓.初中体育课堂中篮球运动的体能训练管窥[J].田径,2019(06):29–30.
[5]宋琨.初中体育教学中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的几点思考[J].文渊(中学版),2019(11):572.
们的自身价值感。体育教师要在体育课上渗透一些篮球的技术技巧以及篮球的规则,在平时要给学生观赏一些精彩球赛,通过这些球赛宣传提升篮球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从而让外来务工子女学生在该体育锻炼项目上获得成就感。
(二)技术大众化、趣味化,提升参与度
体育教师可以简化体育锻炼项目的技术动作,不仅仅在篮球项目的技术动作上,这样能够让女生主动学习体育项目的技术动作,比如:篮球活动、足球项目。通过降低难度,提升乐趣,提高女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以及体育中的价值感,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三)运动项目组织多样化,交流互动频繁化
组织多种多样的体育赛事,比如:篮球比赛,学校与学校之间组织校外联赛,从而增进各学校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有利于降低外来务工子女的自卑感,提高自信心。学校还可以多组织趣味运动比赛以及带有竞赛性的男女生篮球以及足球比赛,甚至拉赞助比如:举办校篮球嘉年华,通过篮球的集体性以及团体性,来提升学生之间的友谊,也提高学生运动的乐趣。
(四)家校合作,创设亲子运动会
有道是:“家是一个避风港,父母是你的依靠”,当遇到困难以及挫折的时候,我们会想到家和父母。学校要针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以及现状,每年或者每学期在学校中开展一次亲子运动会,让工作繁忙的父母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参与到这个运动会中,运动会的项目从各个体育项目中进行选择以及改变,变得更加有趣味性和协作性,让外来务工子女感受到学校像家一样温暖,从而逐渐消除自己的自卑感。五、小结
外来务工子女与大多数城市孩子一样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希望,随着城市化推进,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子女步入城市接受教育,但是由于行为习惯的差异性,歧视、排斥,导致他们的心理变得自卑。体育运动是一项能够强身健体,而且能够调节情绪,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提升自我价值感的运动,学校通过体育运动去引导外来务工子女,让他们在体育运动中获得运动技能、知识等
提升自我价值感,让运动处方来改善他们的心理,使他们在和谐、快乐的海洋中茁壮成长。
注释
①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1]尹小兰.外来务工子女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分析——以武汉市民主路小学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赵映霞.我国少年自尊研究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5):226–227.
[3]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中国青少年篮球训练教学大纲[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
[4]李石庄.体育锻炼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
[5]翟辅星.“冠军31脚”运动对五年级小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8.
[6]邱服冰.身体自我概念与运动参与的相关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1(02):41–42+44.
上接(第10页)
15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