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诗歌教学中的弊端与对策
【摘要】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了解源远流长的历史,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纵观农村诗歌教学,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发现其中存在不少的弊端,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诗歌的学习与欣赏,因此,对诗歌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尤为重要。
【关键词】诗歌教学 弊端 对策
诗歌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本人14年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发现诗歌教学中存在不少的弊端,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诗歌的学习与欣赏,因此,对诗歌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尤为重要。
一、诗歌教学的弊端
长期以来,诗歌教学一直得不到真正的重视,所存在的问题日益明显。
1.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未能真正改革
诗歌的语言凝练,高度概括,极富意蕴,而且常常违背一般的语法规范,因此,很多老师认为诗歌教学只要扫除诗词障碍,会翻译诗歌的大意就算完成了,因而在教学中只一味地引导学生分析字词句的确切含义,如此一来,就把一首优美的诗歌搞得支离破碎,学生无法真正感受诗的内在情感,体会诗的韵律美,意境美,意蕴美。同时教学过程中,忽视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的是“解题释词——交代背景——分析字词句——归纳主题——总结写作特”这种机械的教学模式,学生无法从整体上感受诗的美,理解诗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情感,不但丧失诗歌自身的生命力,感染力,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应试教育”的影响
从小学到高中,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不管白猫黑猫,只要考试分数高就行了。只在乎升学的分数,忽视了其他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中学教师的教学重点也是应付中考。诗歌作为我国文化的精髓,却很少出现在考试内容上,即使考试出现了诗歌方面的内容,考查的题目也是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就看学生能否掌握诗歌中几句名言就行了,所以,教师对诗歌的教学和学生对诗歌的学习都不够重视。教师对诗歌的教学都是采取简单的串讲方式,极少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有效地结合诗歌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中学生学习诗歌也只是简单识记出现在教材中的诗歌名句,课外的诗歌基本不看,这样怎么能学好诗歌呢?
3.教师文学素养的缺乏
教师队伍中大多数人不重视诗歌,一些人甚至不太懂诗歌,教学过程中只根据参考书,“照本宣科”,对于诗人生活的年代、时代背景、主要作品、风格等知之甚少,不注意去查资料。这样,诗歌学习只限于字词表层,无法引领学生欣赏到诗歌的大美。所以,教师的诗歌知识水平的提高非常必要。
二、应对的策略
1.改革传统的教法、学法,以读为本、领会诗意、诗情
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回肠荡气,使人百读不厌。只有把节奏韵律全读出来,才能渐渐体会诗歌之精妙,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诵读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通过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诗歌的诵读方式可以采取多种。如,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配乐读、背诵等,从形式各异的阅读中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境,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如,我在教学《天净沙·秋思》时,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的:情感上,凄苦愁楚是《天净沙·秋思》的情感基调,总体要求是语速稍舒缓,音调低沉。在具体的朗读过程中要注意讲究情感的跌宕起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三句中九个词语均为偏正结构,“正”是叙述的事物,“偏”是对所叙述的事物加以最简洁、最鲜明的描绘。这些有形可感的事物,为“断肠人”的出场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最后两句可说是把天涯沦落人的凄苦愁楚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2.走出传统的应试教学,创设情境,激发想象,领会诗境
要学生准确地理解诗意,深入地融入诗境,离不开教师教学情景的创设。只有让学生进入诗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引起情感上共鸣。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自读自悟,初步领会诗意,再结合诗人当时的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指导学生将自己置身其中,去品味诗人当时的心境,领悟诗的意境。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不仅可以升华学生的思想感情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而且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结合多媒体进行诗歌教学,通过直观画面,欣赏诗歌的形象美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的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丰富多彩的。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欣赏更多的图片,帮助学生深入地领悟诗意、诗境。将诗歌中的形象化作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图片,那诗歌教学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多媒体的音乐。许多诗歌都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读来琅琅上口,扣人心弦。自古以来,诗歌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如果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韵律结合起来,就有利于学生感受文字的精妙。如,我在教学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朋友在大雪纷飞,北风狂吹中告别,在此情此景中送别友人,难免有凄凉悲苦之感。在教学中,我选用了与所教诗歌的诗意相协调的歌曲《再见》,再配合一张张图画,让那动人的图画和那优美的旋律拨动学生的心弦,感受诗人的凄苦之情。这样学生的感知得到强化,很轻松地进入诗歌所描绘的境界中,领会诗情、诗意。老师的诗歌
4.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自身诗歌素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老师的基础知识,语文素养对于是否胜任本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提高诗歌的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多看一些诗歌理论专著,丰富诗歌的理论
知识,细心研读教科书上编排的知识短文,认真领会其中涉及的文体知识、考点知识和鉴赏知识。同时,还要善于搜集整理相关的研究成果,细心揣摩诗歌的内在情感。
总之,诗歌是语言的最高形式,也取得了最为璀粲的文学成就。诗歌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感悟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思考人生……,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语文素养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朱慕菊等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申继亮主编:《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