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预测,整合故事创作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预测单元”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0T12:00:05.827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24期作者:黄艳琴[导读] 作为小学阶段的首个“阅读策略”单元黄艳琴
浙江省杭州市采荷第二小学
【摘要】作为小学阶段的首个“阅读策略”单元,利用好“预测”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文本细节、生活经验的关注,促进学生形成严谨思维,养成主动阅读、习作的习惯,同时有助于课程语文与生活语文相结合。但是究竟怎样才能用好这个单元,上好预测,成了大问题。笔者从“细读课文,学习预测方法”、“多元激趣,展开合理预测”与“说写结合,以‘预’促写”三方面进行研究,从“梳理课文,揣摩内容”、“自主阅读,联系预测方法”、“推想验证,激发主动预测”、“联系生活,促进合理预测”与仿写、续写、创写等9个方向探究落实预测。
【关键词】预测;学习预测方法;展开合理预测;以“预”促写
预测指根据文本内容,联系生活经验,对文本接下来的走向等进行合理猜想与推测。预测单元是部编语文教材中首次出现的“阅读策略”单元,这个单元以“预测”为核心,阶段性地从预测情节发展至预测结局。同时,它以童话为载体,衔接上下单元,贯穿“写作”这一语文要素。“预测”这种形式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经验,
帮助学生严谨思维,养成主动阅读、主动习作的习惯,同时有助于课程语文与生活语文相结合。根据教学经验与学以致用的教学思路,笔者对预测单元的教学策略整理为以下三大板块。
一、细读课文,学习预测方法
预测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在教学中,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知并学习预测方法,锻炼学生阅读能力。要达到这种效果,需要在学习理清课文情节的基础上,练习自主预测,达到确定课文风格,合理预测的效果。(一)梳理课文,揣摩预测内容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个问题问得太广了,导致预测内容的方向众多。课文是进行预测的基础,关注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有助于学生揣摩预测内容。关注气泡框与插图,有助于学生明确预测内容。1.情节推进,揣摩内容
为了准预测内容,结合本单元课文均为情节推进的特点,沿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步推进,有利于学生揣摩预测内容。《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在读课文之前,引导得出以流程图的方式梳理情节,并自画流程图,让学生边读课文边给空框依次填空。在流程图的引导下,大多学生能在概括内容时,大致知道接下来故事会往哪个方向发展。还有几个学生会在情节内容概括出来后,反思已概括的情节,揣摩作者用意,接着进行预测。有学生通过情节内容得出故事发生的条件:老屋是慈祥而乐于助人的,并且很重要。因此,预测接下去还有动物来,而老屋仍然会答应。沿着情节推进揣摩预测内容,不仅使故事内容清晰,而且在列出一系列情节后,有助于学生出故事发生的条件,并在此背景下进行预测。
2.图表提示,明确内容
除了揣摩故事情节,课文中的插图与气泡框等同样提示故事发展,能帮助学生预测故事内容。大多学生会根据课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预测老屋并不会真正倒下,但是究竟会发生什么,大多学生不明方向。此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本46页的插图,他们很快注意到有一只小猫坐在老屋门口望着老屋,马上反应过来:小猫的出现让老屋倒不了。此时讨论小猫究竟会做什么,在学生说完预测内容后,引出课后的2个气泡框,接触“线索”概念,进一步明白预测的使用方法。通过这样的步步加紧,学生会知道注意插图、气泡框等能进一步缩小范围,帮助更准确地预测故事内容。(二)自主阅读,练习预测方法《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学预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用预测,《不会叫的狗》是判预测。借助旁批能学好这三篇课文,但次数远远不够,因此还需补充课外阅读。1.结合旁批,循序练习
旁批对标注课文细节,预测下文都有很大作用,学会看懂旁批、写好旁批是学好预测的有效途径。读到课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对比旁边的旁批,师解释旁批的作用。读到“它自言自语着,准备往旁边倒去”时,让学生自己尝试自主写旁批。在《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中,给出“当读到胡子沾上了营养丰富的果酱时,我就猜到胡子会越长越长”当作表达模板,引导学生结合依据与预测,进行书写并口头表达。语文需要实践,看旁批并不能完全掌握。读写结合学习旁批有助于学生掌握旁批,让学生在边读边写中完成预测。同时,这几篇课文的教学循序渐进,教师可以提供一定模板,让学生边做边学,尽快掌握。
2.结合课外,扩至课外
书本上只有三篇预测类课文,要想培养学生预测的思维模式,并养成写旁批的习惯,在数量与经验上明显不足。结合课外读物能促进学生更快自主阅读,自主预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的课后习题均为课外内容,除了看题猜内容,可给出《夏洛的网》(其他书或文章也可)的封面与威尔伯得知自己要被杀消息的片段,学生结合封面内容与题目,纷纷猜测:一定是夏洛的网救了威尔伯。猜测完毕,立刻拿出书本《夏洛的网》,让学生验证。
当我拿出《夏洛的网》,班里学生都对自己的预测很自信,迫不及待翻原文,说明学生觉得这种方式有趣。但是他们大多没有想过如何将两者结合,教师可给学生选择合适课外文本,并鼓励学生在课外尝试使用预测。(三)梳理语言,确定预测风格
本单元的三篇文章在结构上都有“反复”结构:每篇课文都会有几个循环反复的情节,且皆为童话。梳理各篇课文的语言风格与语言结构有助于学生更好预测。
1.朗读讨论,感知风格
结合上单元学习的童话单元,学生对童话不陌生,但要续编仍有难度。而通过朗读,学生可以进一步接触一篇文章,并感知其风格。
两篇课文上完时,让学生自由读两篇课文,通过小组讨论问: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大家总结:都是童话,把动物当成人来写。此时引出:这就是这两篇课文的风格,我们在续编表达时,要注意这个问题。
对比时,通过小组讨论,有学生提出:《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在对话中展开三次反复;《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在一个个困难中展开反复,在说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个问题。这个想法来得不容易,主要是依靠学生大声朗读与有序讨论。
2.寻相似,发现结构
本单元的三篇文章在结构上都有“反复”结构:每篇课文都会有几个循环反复的情节。学生能感知,但未必能说明,这需要教师引导点明,发现课文结构。
上《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将前两次动物求助列出,让学生去寻相似点。在对比中,学生不难发现:每个情节都有“等等,老屋!”,且情节类似,都是小动物遇到了困难来老屋,所以没有倒下。最后,教师归纳发现,小结:预测类文本在情节上有“反复”。在预测时,我们要结合这个结构和课文风格进行预测。
语言结构从课文的角度上去看,通过对比情节,之间的异同一目了然。在上这块内容时,可以圈画关键句提示学生。
二、多元激趣,展开合理预测
三年级是学生开始大量阅读的时候,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尤为重要。根据预测的特点,笔者从推想验证、联系生活与对照图表三个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展开合理预测。
(一)推想验证,激发主动预测
预测时,推想验证指的是:对比自身预测与原文,在不断验证中出异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根据文本推测,并在接下去的阅读中验证自己的推测。测中的成就感与只差一点的挫败感都易激发学生对课文进行再次预测的兴趣,促进学生产生阅读期待,进行主动阅读。
1.随时推想,激发主动
预测类课文需要保持对课文的新鲜感,对课文进行随时推想并预测。推想的方式能有效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
上到《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时,让学生边读边推想并写旁批。写完后,以“自上而下”的要求,让学生根据依据的内容在课文中的位置,依次举手发言自己的推想,同一句话,有不同推想的可以补充发言。
通过这种形式,学生明白了原来除了自己写的那一句,其他内容也能推想,同一句话,有不同的预测方向。通过同学的推想,学生的主动推想积极性也会提高,下意识想比一比谁推得多,推得准。
2.不断验证,持续预测
验证的成就感与只差一点的挫败感都易激发学生对课文进行再次预测的兴趣,促进学生产生阅读期待,进行主动阅读。同时帮助学生不断修正预测内容。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一本绘本,课文结束后还有不少内容。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先与同学交流,相互比较各自预测的内容,看哪里是一样的,哪里不一样,并交流是为什么有了这样的差异。接着,给出原文,让学生把自己预测的内容与原文进行对比,在内容、语言结构与语言风格等方向上谈谈异同。
通过不断的猜想与验证,以及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学生不禁会发出疑问:到底是哪里出了错,让我和作者写得不一样?作者的依据究竟是什么?从而产生浓厚阅读兴趣,持续预测。
(二)联系生活,促进合理预测
语文是具有工具性。为了预测得合理、真实,除了课文,还需要生活经验的支持。
1.分解常识,理解经验
学生能大致说出什么是生活经验,但是运用时却容易忘记联系生活经验,因为生活是个复杂的综合性过程,帮助学生将生活常识分解,有利于理解生活经验。
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每个小动物都遇到了困难,但是每个动物的困难都不一样:小猫躲雨、老母鸡孵蛋、小蜘蛛织网,动物的特点决定了它们的困难。用连线题或选择题的方式让学生重新匹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联系生活经验”。同时告诉学生:因为小动物把自己的困难都说清楚,才能让故事更合理性。接着让学生预测谁还会遇到什么困难来求助老屋。
生活经验往往是最习以为常的。利用重新选择的方式分解生活常识,反而能促进了学生理解生活经验,也有利于学生在接下来的预测中观察课文与生活中的细节,进行合理预测。
2.提供实物,唤醒经验
课堂上的生活经验来自每个学生的记忆,但是回忆需要时间,回忆的程度也因人而异。若在课堂上提供实物,能有效帮助学生唤醒生活经验,进行预测。
上《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时,学生对胡子长而结实的特点很清楚,说到用途却止步为5个。可是在拿出一根真正的绳子,让学生摸一摸、扯一扯后,学生的预测积极性马上变高,纷纷联系生活中看到过的绳子用处猜测胡子的作用。
课堂只有45分钟,学生回忆程度不一,教师要尽可能调动每个学生的记忆,唤醒生活经验进行预测。但是,实物拿出后,学生容易兴奋,要注意课堂管理。
(三)对照图表,鼓励多元预测
一方面,利用思维导图、可视化表格等梳理课文内容,能帮助学生理解“反复”结构并展开预测。另一方面,刚学预测,重在培养兴趣,对学生的要求可适当降低,学生能用这种方法并有自己的合理想法,就值得肯定。
1.发散思维,多元预测
三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转为抽象思维的阶段,利用思维导图等方式有利于学生在理清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预测有很多种可
能。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中,可将“用处”围绕特点“一根、长、牢固”制成图表(如下图),让学生完成概念图。这不仅将课文内容列得清晰,也给了学生无限可能的感觉。
表格是为了更好梳理,激发学生想象力,促进多元预测。但是“多元”不是“任何”,教师在听内容时,要注意学生预测内容的合理性,适时引导并修改,避免无效、无依据的预测。
2.尊重差异,鼓励评价
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与阶段性,以及他们自身的知识背景决定了他们预测能力的差异。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阅读兴趣最关键。在教学预测类课文时,在学生能通过基本的预测方法,边读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性评价有助于保留学生的积极性。
《不会叫的狗》有三种结局,三种结局都有人选。第一种结局更偏向于是情节未完,肯定他的模仿能力。第二种结局侧重于生活经验,肯定他联系生活经验能力。第三种结局符合童话风格且有教育意义,肯定他有作者的编写思路。在写第四种结局时,有的学生说狗去看病了,有的说碰到了鸭子,想法各异且合理。
《不会叫的狗》将预测聚焦在结局,放大了学生的思维差异。听到不同层次的回答时,在确定价值观导向的基础上肯定学生有依据的预测,并给予鼓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能做到发散思维并会大胆写出来。
三、说写结合,提升预测表达
通过以上教学,学生能掌握预测并口头说出,但是本单元不仅有预测课,也有《习作课:续写故事》。教学目标不仅在预测,还在写作。结合导读页上三个指向性目标:“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怎么预测)、“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基本方法)、“尝试续编故事”(表达),笔者从仿写、续写、创新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写作教学。
(一)对比预测,仿写情节
这几篇课文在语言结构上都有相同特点,学生容易察觉。在预测口头表达的基础上,学生有内容可写,但如何写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给出模板,让学生尝试仿写。
学生不难出《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的模板为:谁正好有困难→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谁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先让学生根据模板与课文内容,仿写绑书绳的预测,接着给出原文,让学生读读自己写的情节,与原文中“绑书绳”内容进行对比,并进行班级讨论,说说差别在哪。让学生再仿写一条预测,教师不给内容,学生自己定内容,写好后与原文另一情节进行对比,体会内容与语言的双重差别。
依靠模板,完成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转变,总体并不难,难的是让自己的语言与原文相统一,这一步也在为下一关打下基础。不过,相较于写不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乐于写作的自信心,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让学生“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二)迁移预测,续写结局
本单元运用了多次预测迁移。精读课文转为略读课文时,预测方法的迁移;预测情节时,从口述情节结构到书面情节续写的迁移;从童话预测到生活续写的迁移。这三个迁移层层递进,重在引导学生领悟方法,学会迁移知识运用预测。
《不会叫的狗》有三种结局,罗大里说:我坚决支持第三种结局。到真正的老师是十分重要的,这比成为马戏团的明星或者每天有现成的一碗浓汤喝来得更重要。班里学生刚开始有一点异议,不久纷纷赞同了他的说法,对结局的合理性与高度性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时,让他们开始参照课文,结合想法,谈谈他们的预测,并给出依据,教师引导,修正答案,接着让他们写第四种结局。
续写结局时,没有固定模板,只有课文可以参照,但是不能照抄。这需要学生对课文十分熟悉,了解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才会有内容可测,理清语言结构才能写好作文。
(三)整合预测,创写故事
为了预测,学生要注意插图、题目,并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等,同时关注文本的语言结构与语言风格,这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与逻辑能力,考验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可以说,《写作:续写故事》是前几课能力的升级实践。
《写作:续写故事》中有三幅图,可引导学生根据图与话续写故事。教学时,要帮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教师可给出相应导
语,让学生扮读对话,帮助学生进入语境,并引导关注李晓明的表情(闷闷不乐),增加学生感同身受的程度。接着,通过全班讨论,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不提供任何模板没有任何仿写,鼓励学生结合经验,在合理的前提下,续写故事。
没有模板的写作才是真正的创新写作,难度也大。为了丰富语言,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促进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想象”。
总之,“预测单元”是第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对其他课文也有指导意义。课堂上应关注的是学生阅读策略的学习与他们思维品质的提升。作为新教材的使用者,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经历想象、思考与发现。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准预测的依据,用好预测的方法,看准语言的结构与风格,从而达到边读边思考的效果。不过,书本上这个单元共3篇课文,要想学的扎实,需要教师去寻类似的预测书本,供学生学习、实践。
参考文献:教学故事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2]裴海安,《名师同步教学设计》,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18年
[3]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
[4]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年
[5]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资源编辑室,《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教材解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