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第10期(总第674期)
作者简介:李蓉芳(1991-),女,江苏昆山人,中小学二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的主人公可
以是人、动物或者植物等。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寄寓深刻道理。它被称为“理智的诗”,也被称作“穿着外衣的真理”,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寓言的教学应该让学生感悟深刻道理,学以致用。现以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的《坐井观天》为例,谈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寓言教学。
一、初读课文,把握内容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笔者让学生一青蛙和小鸟各自的位置,学生很快就能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到答案:“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它们的位置特点,笔者还在黑板上画了示意图,让学生来贴一贴小鸟和青蛙各自的位置。小鸟和青蛙一高一低,似乎在暗示学生它们产生分歧的原因,使学生的感受更加直观。
再读课文,笔者要求学生数一数,青蛙和小鸟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学生发现:第二至七自然段运用了三次对话来展现故事的内容。第一次对话交代了小鸟从哪里来,来干什么。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使得青蛙对于小鸟的说法产生了质疑。第二次对话是青蛙和小鸟发生了争论。青蛙的一叹一问,小鸟的反驳,都鲜明且强烈地表达了各自的观点。第三次对话中,青蛙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十分无奈,只好叫这只青蛙自己跳出井来看看天到底有多大。
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后,再通读全文,就能为朗读、理解寓意打下基础。
二、指导朗读,深入体会
二年级课文的学习仍然以读为主,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要能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课文中的三次对话,揣摩青蛙和小鸟的语气,读好这三次对话是重点。
第一组对话要读好问句。其中“哪儿”是儿化音,也
是问句的核心词,可以先单独练习,然后再放回到句子中,练习读出问句上扬的语调。“飞了一百多里”说明小鸟飞了很远,在这里可以动画演示小鸟漫游各地后,让学生说说小鸟可能飞过了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景物,体会小鸟飞了很远,见多识广,从而读好小鸟的话。
第二组对话情感很强烈。青蛙的一叹一问,小鸟的一叹,不同角的情感通过小小的标点符号可见一斑。要指导学生读好带有感叹号和问号的句子,为揭示寓意打好基础。“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朗读感叹句时,要强调“别”字的劝谏意味;朗读第二句时要强调“井口”“那么远”等词语,语调上扬,读出不相信的语气。教学时,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语气语调的不同。如改成陈述句“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比较朗读中,学生能明显地感受到原文的感叹句和反问句在语气表达上更为强烈,突出了井底之蛙的自以为是。
第三组对话中,人物的对话前增加了提示语“笑了”。提示语相同,却有着不同的心情。可以引导学生交流:“青蛙笑了”和“小鸟笑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它们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到,青蛙对自己的看法非常自信,所以在朗读青蛙的话的时候,要适当重读“天天”“一……就……”“不会”等词语,表现出青蛙是在非常自信地强调自己的理由。小鸟说的话中,“你是弄错了”中的“是”要重读,表示强调,加强语气。可以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然后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加以指导、点拨,使学生在不断加深理解的过程中逐步读好人物的对话。
学生读好对话的语气,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还能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受,这时,可以让学生通过个别读、小组读、比赛读等形式,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三、揭示寓意,联系生活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人物对话时的语气和想
小故事大道理———寓言教学例谈
李蓉芳
(江苏省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江苏
昆山215300)
摘
要: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寄寓深刻道理,它在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寓言的教学
可以从初读课文,把握内容开始,再指导学生朗读,深入体会寓言的寓意,通过角扮演,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寓言的续写。
关键词:语文教学;寓言教学;寓言;激发童趣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0-0114-02
1
14
法,在理解语言、了解内容的基础上揭示寓意。教学故事
在青蛙说的话中,“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天天”“一抬头”可以让学生思考: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挡住了青蛙的视线?经过引导,学生可以得出:是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从而了解到这是一只自以为是、目光短浅的青蛙。而从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中,学生也能获得很多信息。一个“笑”字可以看出青蛙的自大,不听劝告,可引导学生领悟:不听劝告、自以为正确是青蛙弄错的重要原因,从而明白故事的寓意:认识事物、看待问题要全面,不要自以为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要想明白寓言故事的道理,除了读懂故事,还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内化。寓言往往采用夸张的手法,将人物的问题和缺点放大,让人读后能受到触动。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实现对寓意的领悟。如引导学生交流讨论: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像青蛙一样坐井观天的人?你会怎么去面对他?或者自己有没有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的时候?学生在分享交流中,可以将这个故事的寓意与自身相结合,学以致用。
四、角扮演,激发童趣
学生年龄小,对活动性的事物更感兴趣。而在语文课堂中,分角朗读课文、演一演文中的人物等都是常用的教学手法,也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当学完这篇课文后,回过头来再让学生分别扮演文中角,课堂的趣味性也更浓厚。
《坐井观天》中人物角清晰,只有青蛙和小鸟,而分角朗读的好处是各自朗读各自的角,能够将
课文内容入情入境,读出不同角的不同语气、语调和内在的思想感情。青蛙和小鸟,一个自高自大,一个苦口婆心,让学生站在角立场上,能降低学生对寓言故事寓意的理解难度。
在角扮演的过程中,教师要予以指导,可以先看看课文对话里出现的提示语,对于缺少提示语的地方,学生可以加以补充,揣摩青蛙和小鸟的神情、动作等等。比如课文中第二次对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这里课文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提示语,那么就可以让学生给它们加上动作表情,演一演。青蛙可以是插着腰、一脸不屑,小鸟可以是很着急,在井沿边扑棱棱打转等,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给这两个角赋予自己的理解和独特的演绎。
五、故事续写,思维创新
在这篇寓言故事的最后,小鸟让青蛙跳出井来,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时的青蛙会如何抉择,它是否会听从小鸟的话,到外面的大千世界去看一看呢?跳出井口的青蛙又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还是说青蛙依旧故步自封,待在狭窄的井内不肯一跃?……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个寓言故事进行合理想象,对寓言故事进行续编,应肯定学生的想法和见解。学生续编故事,能够进一步体会寓意。
同时,故事的续写也是学生写话训练的一种方式,在续编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模仿文章的语言特征,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在故事续写中快乐写话。
六、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中的寓言教学大体可以从以上五个方面进行。教师要带着学生初读精读、揣摩感悟,从而理解寓意,了解寓言故事所蕴含的真谛。对于学生而言,寓言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袋,当我们教会学生打开它的正确方式,学生便能从中获得无限缤纷与可能。
参考文献:
[1]单玉娇.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反思与建议[J].语文建设,2019(04).
[2]杨永彬.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寓言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7(17).
[3]毛小仙.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教学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4(S1).
[4]孙建国.论儿童文学视野下小学寓言教学的新路径[J].教育导刊,
2010(05).
Small Stories and Great Principles-Discuss on
Fable Teaching
Li Rongfang
(Peibe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Kunshan City,Jiangsu Province,Kunshan215300,China) Abstract:Fables are short,concise and profound,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textbooks.It is a popular learning content for students.The teaching of fables can start from the first reading of the text,grasping the content,guiding students to read aloud,deeply understanding the moral of fables,then stimulating students'interest in learning fables through role play,and guide students continuing to write fables.
Key words:Chinese teaching;fable teaching;fable;stimulate children's interest
115
2021年4月·第10期(总第674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