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读到了一个小故事,很有同感,所以就很想把这个故事讲转述给大家.,一个卖鱼的人很想成为作家,写了很多文章。他去一个很有名气的作家向他请教,拿了一大叠文章稿给他看,这位作家用了一个多小时很快看完,对这个人说:"你还是去卖鱼吧,写文章你没什么感觉."他听后大喜过望,"我就知道自己不是这块料,可是每次去出版社他们退给我文稿,总对我说回去继续努力!我老早就想听你这句话了,只有你对我最真诚.谢谢你!"不知道老师们听过有没有受到启发?我在自己的笔记本里写下:"赏识不是万能的!"无原则的赏识有可能会误人子弟。就像故事中的卖鱼人,也许他选择把卖鱼生意经营好,做强做大,更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他听了那些赏识、鼓励的话却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回过头再想想我们的教育有时真是会走极端,小组合作大家都小组合作,大家说小组合作效果不好,就都不用;探究学习风流行时,大家都去自主探索,不论年段和实际情况……
我想我们还真的得反思自己:看问题是否客观?是否辩证?是否简单化了?事物都有两面性,没有哪一种教育方式是万能的,有利就有弊!有时候我们还真得向我们的老祖宗学习,走“中正”之道,不偏不倚、客观理性!教无定法,只要是合适的,有效的都是好方法。不是流行的就是最好.
沙滩小学:孙万亮
2012年9月12日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这些词,别说学生没见过,就连我这个当老师的也只是在算命先生的口中听过,充其量有个模糊的认识吧。明天就要上这个“读读背背”,我花了不少时间才把这一连串拗口的毫不相干的词儿给背下来。学生怎么办呢?让他们也像我一样死记硬背吗?他们会有兴趣吗?这也许不行吧。我反复地琢磨着,何不把问题抛给他们,让他们今晚回去个好办法来背?孔子不是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也许我认为特难,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呢。
第二天上课,我让学生从自己的属相说起,然后请学生讲十二生肖故事,最后由我讲解十二时辰。接下来就该学生背诵。多难背呀,我都替他们着急。
教学故事“老师我有一个好办法,”我班的小诸葛吴帆举起了手,“‘子鼠’——老鼠的儿子;‘丑牛’——长得很丑的牛;老虎是兽中之王,攻击其他动物常赢——‘寅虎’;‘卯兔’——兔子长毛;‘辰龙’——大演员,‘巳蛇’——四条蛇;‘午马’——五匹马……”
真没想到,他竟把这些枯燥的词用谐音或扩词的办法变得生动而有趣。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
彭诚说:“老师,我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串联成一段话,孙猴子家有一些鸡,一只虚弱的狗和一头害羞的猪。”
孩子们用他们的方法互相启发,没费多少力气便会背十二生肖和十二时辰了。这堂课真真切切地再一次提醒我:教学应以学生为本,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感知、认识,只能引导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解决问题,从而学会学习,提高持续发展的能力
沙滩小学:孙万亮
2011年9月18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故事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时候学生们向我们提出一个难题,而我们一时答不出来,可能会让我们自己觉得很尴尬,但最让我们难堪的还是自己内心的虚伪所造成的。
记得一次,我在给我们班上《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一课的时候,离下课还有两分钟时,一位女同学站起来问我:“孙老师,你知道怎样利用大树的年轮来辨别南北么?”我一下子被她的问题给问住了,一时之间陷入于尴尬之中,因为我们这儿根本没有树墩,平时我也没有过多的去关注这类事,但是处于老师的虚荣心,又迫使我小声对她说:“现在我很忙,以后再说吧。”这时下课铃响了,她用一种渴望的眼
神看着我,匆匆离开教室。过了几天,我早就把这件事忘了,但是这位女同学却没有忘记,她再一次来到我的面前问起了这个问题,我这时候才焦急地去翻书查,并告诉她:“观察一棵树桩,年轮宽面是南方。”那位女同学吃惊了,睁着大大的,渴求知识的眼神望着我,好象还有一肚子的疑问。我看出了她的心思,就接着说:“因为森林中空地的北部边缘青草较茂密。树桩断面的年轮,一般南面间隔大,北面间隔小。”听了我的解释她非常满意,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临走时,她微笑的对我说:“谢谢你,孙老师。”
通过这件事,让我意识到无论是在课堂内外,学生提出一个让老师难以回答的问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平稳的心态,及时去解决问题,不能遏制学生。
沙滩小学:孙万亮
2011年9月18日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犹如1场及时雨,强有力地冲击着僵化、呆板的传统课堂教学,使学生干枯的心田得到了滋润,生命的绿洲中开始呈现出勃勃生机。学生、教师和课堂教学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作为1名亲历新课改的教师正经历脱胎换骨的变化和磨练,收获着喜悦,也收获了遗憾,因为语文教学本
身是“有缺憾的艺术”。自己觉得有些教学细节忽略了学生的发展,有时连起码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都无法做到。正是对细节的忽略、不重视,才导致了种种不完美。“教学细节” 它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它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
回味着1个个教学细节,我1次次地扪心自问,我能够时时刻刻直面这比“刮毒”还痛的心理过程吗?我能始终站在阳光下,沐浴着爱与温暖,沐浴着新课程与新理念,将内心的余毒1点1点地排挤出去吗?
真愿,穿越这1次次对细节的追问,我们能迎来1片更为明亮、更为洁净的心灵晴空!
沙滩小学:孙万亮
2011年9月18日
语文教学小故事
今年我刚接触小学生,发现小学生和初中的学生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就开学这几天,我就发现了较多情况,现就我认为较普遍和典型的一件事给大家说说。
前天上语文课时,张博渊同学没有认真听讲,我当时就很生气的批评了他,他平时是个比较可爱、听话的学生,可能是我批评的重了,他满含热泪却没哭出来。同学们都开始笑话他了,这时他的眼泪流了下来。
下课我回到办公室,开始反思:张博渊同学是一个成绩一般,有时会受到同学的嘲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被当“猴子耍”的人,由此我想和同学们搞好关系,融入大家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课后,我和他进行了谈话,要让他学会和同学们接触,学会正视自己,学会接纳和宽容自己身边的人,并且多交朋友,要善于扬长避短,从而发挥自己的优势,到自己的快乐,并要到和别人的共同点,到和别人在一起的快乐,并且把这种快乐发扬光大。
在这几天的语文课堂中,我欣喜的发现,同桌不再举报他了,大家的矛头也不再像以前那样频繁的指向他了,可见,他已经融入了大家了,已经学会了和别人接触了,这是多么令我高兴的呀!如果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这种情况,我还会用这种方法解决的。
沙滩小学:孙万亮
2011年9月18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