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故事教学设计与实施
作者:***
来源:《家教世界·现代幼教》2015年第05期
        幼儿园故事教学设计与实施在语言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故事是一种主要的文学形式,教师对幼儿故事教学设计与实施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提出具体要求,即“在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体现趣味性、综合性和生活化,灵活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适宜的教育方式。”那么,幼儿故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呢?
        一、要精选适合幼儿接受能力的好故事
        北京师范大学张国龙在《提高语文能力从讲故事开始》一文中指出:“精选好故事,是讲好故事的前提。”“人们听故事的原始心理动机在于满足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寻求心理慰藉。”“因此,趣味性和启迪性应是选故事的两大标杆,但无论是趣味性还是启迪性,都离不开情节的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幼儿故事教学更要重视精选适合幼儿接受能力的好故事。因为好的幼儿故事中提供了丰富而独特的信息,表征着幼儿已知及未知的人、事、物等概念,综合呈现出了幼儿所需要了解的社会生活现象。在精选幼儿故事时,除把握两大标杆“趣味性和启迪性”及“情节的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外,幼儿故事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还要把握其自身的特点:内容的真实性、事件叙述的完整性、表现的可述性等。
        如幼儿故事《鸭妈》、《三只蝴蝶》、《狼和小羊》、《三只小猪》等,都向幼儿展示了一个个丰富有趣的情境事件。这些故事内容与学前儿童的认识心理和情绪特征相吻合,它不仅能够陶冶幼儿的性格,提高审美趣味,催发想象力,发展感受力,给幼儿以美的感受,同时又能让幼儿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了解和感受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帮助幼儿增强识别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净化心灵,完善气质,给幼儿以思想道德的启迪和教育。
        二、要精细阅读文本、对文本进行再创作
        对经过筛选准备用于幼儿园教学的幼儿故事,幼儿教师要进行精细阅读,深入了解故事的内涵,多方拓展教材,深入解读文本,全面了解主题,要对书面幼儿文学作品进行再创作,将其转化成幼儿喜爱的口头文学作品。要抓住主题的核心理念,置身于故事中去理解,
去分析,去研究,去进行学习设计和实施。如讲故事前精细阅读文本时,要仔细琢磨如何处理故事中的叙述性语言,如何对故事中人物语言进行拟音处理,如何设计和使用态势语等,这些都要精心设计,真正做到对教学文本再创作,力求教学时驾驭自如。举例如下:
        鸭妈
        鸭妈妈,生鸭蛋,那鸭蛋像姑娘的脸蛋,谁见了都说:“啊,多么可爱的鸭蛋!”鸭妈妈听了,乐得呷呷呷地叫:“嗯,这是我生的蛋啊!”
        可是,鸭妈妈有个毛病:不在窝里生蛋,她走到哪里,要生蛋了,就生在哪里,所以她常常不到自己生的蛋。
        有一天傍晚,鸭妈妈又忘了在哪儿生的蛋了,她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怎么也不着,就问母鸡:“鸡大,您看见我的蛋吗?您拾过我的蛋吗?”
        母鸡说:“我没看见呀!”
        鸭妈妈赶紧跑出院子去,正碰上老山羊带着小山羊回家来。鸭妈妈忙问老山羊:“羊大叔,您看见我的蛋吗?您拾过我的蛋吗?”
        老山羊说:“我没拾过你的蛋呀!你到池塘边去看。”鸭妈妈奔到池塘边,了好一阵子,还是没着,只好回到院子里。她看见黄牛回家来,就问:“牛大伯,您看见我的蛋吗?您拾过我的蛋吗?”
        黄牛说:“我可没见过你的蛋,也没拾过你的蛋。你老是丢三落四的,这可不好啊!”
        鸭妈妈叹了一口气说:“唉!我忙得很哪,要游水,要捉小鱼小虾,还要下蛋……一忙,就记不清蛋生在哪儿了。”
        黄牛说:“你说你忙,我呢?耕地,拉车,磨面,可不像你那样丢三落四的。”
教学故事        母鸡说:“我也生蛋呀,我都生在窝里,可不像你天天要蛋。”
        山羊说:“你呀,做事不用脑子!”
        鸭妈妈拍了拍脑袋,说:“啊,啊,不是我不用脑子,一定是我的脑子有毛病!”
        山羊、黄牛和母鸡一起劝鸭妈妈:“你别着急,好好想一想:你今天到过哪些地方?到底在哪里生了蛋?”
        鸭妈妈低下头,从大清早出窝想起——池塘边吗?没生过蛋。草地上吗?也没生过蛋。小树林里吗?根本没去玩过。
        “啊,啊!”鸭妈妈想起来了,她可难为情了,低着头说:“今天,今天,我还没生过蛋!”
        1.精细阅读,分析文本,熟悉故事。
        人物形象:故事中的动物是幼儿比较常见的,鸭妈妈这个人物的缺点是做事粗心,没有头脑,老山羊、黄牛、母鸡则是可爱、善良、憨厚。
        故事内涵:做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
        熟悉故事:记住故事的题目,把握鸭妈妈及其他动物的特点及所处环境;熟记故事情节和角语言。
        2.对故事进行再创作。
        处理好叙述性语言。用声自然、平稳,要体现讲故事者劝戒的感情态度。基本语气是富
有风趣,带有善意讽刺。
        处理好人物语言。鸭妈妈说话时要表现出蛋着急的心理状态;鸭妈妈的语言重复,要仔细体会她在不同阶段的内心活动,通过语调、音量、速度等变化来表现。老山羊、黄牛、母鸡的语言更多的是表现出可爱、善良、憨厚,讲述时要通过运用不同的音、语调、语气和语速来体现。
        适度进行态势语设计。如讲到谁见了都说:“啊,多可爱的蛋呀!”可设计为鸭妈妈高傲地抬起头,不停地拍动翅膀,乐得“呷、呷、呷”地叫。讲到鸭妈妈又忘了在哪儿生的蛋了,可以低着头寻,并焦急地在院子里跑来跑去。讲到“今天,今天,我还没生过蛋呢”时脸上要流露出恍然大悟,随即难为情的表情。
        三、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
        幼儿故事教学设计与实施要把握“我们现在在哪里”(了解学情),“我们要到哪里去”﹙把握目标﹚,“我们怎样到那里去”﹙过程与方法﹚,“我们有没有到那里”﹙评价与反思﹚的基本架构。要明确幼儿故事教学与实施的三种水平:知道一个故事;明白一个道理;积累语言,形成能力,体验情感,陶冶情操。
        如《鸭妈》,教师要了解教学对象为中班幼儿。中班幼儿正处在语言、思维、情感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已具备接受较完整故事的能力。《鸭妈》这篇童话,以动物生活为写作对象,符合中班幼儿的接受能力和欣赏趣味,也符合中班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和年龄特点,因此,通过让幼儿学习本篇故事,可以让幼儿学习做事情要动脑筋这个道理。
        《鸭妈》教学目标可定为幼儿能理解故事内容,用较清晰的语言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能用不同角的语气生动地讲述故事;发展幼儿与他人相互交往、交流的能力;懂得做事不能丢三落四,要认真仔细,不马虎。
        《鸭妈》教学设计与实施可按下列流程操作。
        1.经验准备、教具准备。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2)分段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3)完整欣赏故事;
        (4)分角表演;
        (5)延伸活动;
        (6)教学反思。
        一位教师按上述流程对《鸭妈》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后,对自己教学进行评析和反思:这次集体活动从目标的把握、重难点的确立及思路设计等方面来看符合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特点。在实施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幼儿主动学习,训练了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充分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的理念。在一环扣一环的教学活动中,使幼儿进一步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程度,懂得做事情不能丢三落四,要认真不马虎的道理。将整个活动游戏化,自始至终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他们积极动脑、大胆探索、主动学习,从而达成本次教育活动的目标。
        从上面的教学反思可以看出:这位老师在幼儿故事教学中,注意了解学情、把握目标,
做到了适度、具体,达到了幼儿故事教学的第三种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还引导幼儿理解、思考幼儿文学作品,使幼儿将文学作品中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知道要与同伴友好相处,并懂得要和同伴互相帮助的道理。
        综上所述,本文论述了幼儿故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但要组织好一次有效的幼儿故事教学,还需要幼儿教师不断深入思考,尤其要注意灵活和整合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机智地调整和重组幼儿故事教学活动的结构,以期达到“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培养幼儿“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