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与探究――文言词语
文言词语:
一)一词多义:
二)古今异义:
1.词义扩大。河:专指黄河;泛指一切河流。
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 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3、词义转移。信:古义指送信的人(信使);现指书信。 “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行李,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
4.感情彩变化: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
东家有好女,可怜体无比 可怜:是可爱之意,褒义词,今意是令人怜悯之意,多含贬义。
牺牲玉帛,弗敢专也 牺牲:这里是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中性词,现在指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其他利益,褒义词。
5.名称说法的演变: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如:“目”现已换成“眼睛”,“寡”现已换用“少”了,“足”现已换用“脚”了。
三)通假字
四)词类活用:
规律一:两个名词连用,不是并列、偏正、修饰关系,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晋军 函岭,秦军氾南。②何以王 齐国,子万民乎?
2、名词做状语
概念: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的。古汉语中,名词用在动词前,最常见的是充当主语。但有些名词处于动词之前起修饰限制作用,充当状语,构成一种偏正关系。
①夜缒而出、②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③人皆得以隶使之
3、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发出的。其实质是这个动词里面暗含着“使”的意思。可以通过“使……怎么样”的句式进行检验:于是废先王之道以愚黔首 (《过秦论》 )
4、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就是主语主观的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动词的特性。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 ) 吾从而师之(《师说》)
5、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形容词一般不带宾语,如果带了宾语(又不是使动意动用法),则活用为动词。
①亲贤臣,远小人,…… ②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6、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动词跑到了主语和宾语的位置上。
①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
②追亡逐北 《过秦论》 ③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二、实词词义
我们在阅读文言文碰到实词时,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意义?
1、①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 ②拔剑切而啖之 (《鸿门宴》
总结:根据字形推断词义辨别 。 (例①“眄”的含义,根据“目”适合两个人玩的游戏和“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
我们在阅读文言文碰到实词时,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意义?
1、①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 ②拔剑切而啖之 (《鸿门宴》
总结:根据字形推断词义辨别 。 (例①“眄”的含义,根据“目”适合两个人玩的游戏和“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
其大致是“看”的意思。例②“啖”的含义,根据“口”,就可知其大致是“吃”的意思。)
2、①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过秦论》)
2、①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过秦论》)
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小学班主任家访记录
总结: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辨别 (例①(“地”与“固”相对,“地”是名词,“固”也应是名词,解为“险固的地方”例②“跬步”对“小流”,可以推断“跬步”即为“小步、半步”的意思。)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赤壁赋》)
总结: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辨别 (例①(“地”与“固”相对,“地”是名词,“固”也应是名词,解为“险固的地方”例②“跬步”对“小流”,可以推断“跬步”即为“小步、半步”的意思。)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赤壁赋》)
总结:利用成语来推断词义。 (句中的“危”字,可借助成语“危言危行”很轻易推断出是“端正”的意思。)
4、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陈情表》)
总结:利用文章语境推断词义 ( “鲜”应和“无”对应,结合上文意思,故为“少”。)
总结:利用文章语境推断词义 ( “鲜”应和“无”对应,结合上文意思,故为“少”。)
文言句式
文言文句式有许多跟现代汉语存在着差别,本专题主要对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四类情况进行梳理。
一、判断句
常见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1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结:1fight、“……者……也”式及其变体。这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翻译时,句中出现的 “者”、“也”不译,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字。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小结:2、“……为……”式。用动词“为”表示判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小结:3、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起用较晚并且少见。
小结:4、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不、无”等表示否定判断。如:
①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六国论》)
小结:5、没有标志词的判断句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
二、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常见有以下几种形式: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结:1、“于”表被动,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其形式为“谓语+于……”。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
小结:2、“见”表被动,其形式为“见+谓语”式。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结:3、如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则使用“见+谓语+于”的形式。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过秦论》 )
小结: 4、“为+动词”式。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它可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
小结: 5、“为……所……”式。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
“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承前省略,变为“……为所……”的形式。如:否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三、倒装句
宾语前置
I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常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II、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常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鸿门宴》)
III、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
定语后置
1.中心语+定语+者 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中心语+之+定语 ,“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3.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
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4.用数量词作定语时,数量词大多数放在中心词的后面。
如: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主谓倒装 如: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海参肽介词短语后置句
如:①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师说》)形似酒樽,饰以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四、省略句
(一)主语的省略: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二)谓语的省略: 一鼓作气,再(水是万物之源 )而衰,三( )而竭。
(三)宾语的省略:屠惧,投( )以骨;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 )外将兵。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今臣来,大王见臣( )列观。
文言固定句式
1、表示疑问
①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论浯六则》: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曰:“何以知之?”
②何所……?(所……是什么?)
《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 《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
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鸿门宴》:未辞也,为之奈何? / 《阿房宫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④孰与……?(与……比哪个……?)
《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孰与徐公美? / 《廉颇蔺相如列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2.表示反问
①何……哉(也)?(怎么能……呢?) 如:《游褒禅山记》:何可胜道也哉?(兼有感叹)
②何……为?(……干什么呢?) 如:《鸿门宴》:何辞为?
③何……之有?(有什么……呢?) 如:《烛之武退秦》:夫晋何厌之有?
④岂(其)……哉(乎,耶),(哪里……呢? ……哪里呢?)
《鸿门宴》:沛公不先入关,公岂敢入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⑤安……哉(乎)?(哪里……呢?) 如:《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兼有感叹)
⑥不亦……乎?(不是……吗?) 如:《论语六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⑦独……哉?(难道……吗?)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3.表示感叹
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如:《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②直……耳!(只不过……罢了!) 如:《孟子·梁惠王上》:王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
③惟……耳!(只……罢了!) 如:《谭嗣同》: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耳!
④一何……(多么……啊!) 如:《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4.表揣度
①无乃……乎(欤) (恐怕……吧?)(兼表反问)《季氏将伐颛臾》:求,无乃尔是过与?
②得无(微)……乎?(该不是……吧?)(兼表反问)《王忠肃公翱事》:若辈得无苦贫乎?
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师说》:其可怪也欤?
④……庶几……欤?(……或许……吧?) 《孟子二章》: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5.表示选择
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冯婉贞》: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
《伶官传序》: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③其……耶?其……也舅妈教我?(是……呢?还是……呢?)《马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