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
文言文基础知识———实词
【通假字】
通 假 字 | 分类 | 举例 |
完全同音 |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畔”同“叛”,背叛。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辟”同“避”,躲避。 | |
韵母相同, 叠韵通假 |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曾”同“增”,增加。 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同“现”。 | |
声母相同, 双声通假 |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亡”同“无”。 | |
完全不同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说”同“悦”,高兴,快乐 | |
【多义词】
多义词 (一词多义) | 故 名词,原因,缘故。 既克,公问其故刘雨熙。《曹刿论战》 名词,旧交,老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形容词,旧,与“新”相对。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六则》 连词,因此,所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副词,故意,特意。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 副词,同“固”,本来,原来。 此物故非西产。《促织》 |
【古今异义词】
古 今 异 义 词 | 分类 | 举例 |
词义扩大 |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古义: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今义:所有的亲戚。 | |
词义缩小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古义:妻子和儿女 描写草原的句子今义:妻子 | |
感情彩的变化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古义:出身低微,为人粗野。 今义:品质恶劣。 | |
词义转移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古义:有雄心抱负的男子。 今义: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 | |
名称说法的改变 | 日====太阳 | |
【词类活用】
词 类 活 用 | 分类 | 赵构简介 举例 | |
名 词 作 状 语 | 表示比喻, 翻译成“像……一样” |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始得西山宴游记》 箕:伸开双脚像簸箕一样 | |
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 翻译成“用+名词” 或“以+名词”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箕畚:用箕畚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手:用手 笔:用笔 | ||
表示处所, 翻译成“在+名词” | 道听途说 道:在道路上 途:在途中 | ||
表示动作行为常如此, 翻译成“每+时间名词” | 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促织》 岁:每年 | ||
表示发展变化, 翻译成“一天比一天” | 日积月累 世风日下 | ||
表示趋向, 翻译成“向+方位名词” |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隆中对》 西:向西 南:向南 | ||
表示情形 | 亮躬耕陇亩。《隆中对》 躬:亲自 | ||
名 词 作 动 词 | 名词+名词 名词+代词 | 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陈涉世家》 王:当大王 置换补贴是什么意思不能名其一处。《口技》 名:说出 | |
能愿动词+名词 | 能上能下 | ||
副词+名词 |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论战》 福:赐福。 | ||
名词+补语 | 一狼洞其中。《狼》 洞:打洞。 | ||
动词作名词 |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伏:伏兵。 吃喝玩乐 | ||
名词的使动用法 | 汗牛充栋 | ||
动词的使动用法 |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劳:使……劳苦 饿:使……饥饿 亡国灭种 惊天动地 |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苦:使……痛苦 一鸣惊人 | ||
名词的意动用法 ( | 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 粪土:把……当作粪土。 鱼肉百姓 幕天席地 | ||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异:认为……奇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耻:认为……耻辱 | ||
动词的为动用法 | 捐躯殉国 | ||
文言文基础知识————虚词
【而】
而 | 分类 | 举例 | |
连 词 |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 |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 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 ||
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 ||
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 ||
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 |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醉翁亭记》 | ||
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或不译。 | 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 | ||
代 词 | 通“尔”,你,你的。 | 而翁归。 | |
而 已 | 罢了。 |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 |
而 后 | 才,方才。 |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高尔夫用品已。 | |
【因】
因 | 分类 | 举例 | |
介词 | 表示条件:依照,根据,凭借。 |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 |
表示时机:趁着,趁此。 | 因入京师。 | ||
表示动作的中介:通过,经由。 |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
表示原因:因为,由于 | 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 ||
连词 | 表示顺接上下文:于是,就。 | 因屏人曰。《隆中对》 | |
动词 | 表示依靠,凭借。 |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
沿袭。 | 因遗策。 | ||
名词 | 原因。 | 无因而至前也。 | |
【其】
其 | 分类 | 举例 | |
代 词 | 用作第三人称, 相当于“他、她、它(们)。 | 此为其故迹。《墨池记》 | |
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 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 ||
活用作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 亦各言其志也! | ||
其中,其中的。 | 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 ||
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 相当于“那”之类的词。 |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口技》 | ||
副 词 | 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 相当于“难道”、"怎么"。 |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 |
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 相当于“恐怕”、“或许”、 “不概”、“可能”。 |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 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
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 相当于“可”、“还是”。 |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其:还是) | ||
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 相当于“可要”。 |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 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 ||
连 词 | 表示假设关系, 相当于“如果”。 |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 |
表示选择关系, 相当于"是......还是......". |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
【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