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教案
1. 介绍学习目标
2. (i)小插曲:于剑铭,宋词有没有什么派别?
(ii)介绍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山东历城人,青少年时代生活在金兵占领的北方地区,二十二岁时曾经参加抗金义军,归南宋后,两次上书朝廷,陈述抗金大计,非但未被采纳重用,反而遭到排挤贬斥。免职后,辛弃疾闲居住在今江西上饶农村近二十年。晚年又重新被启用,任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又再次被免职,终于忧愤成疾而死。他的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以豪放悲壮见长,代表了南宋词坛的最高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稼轩长短句》,存词六百多首。辛弃疾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军占领,从小便立下了恢复中原的壮志。青年时代,他在故乡起兵抗金,后加入耿京起义军占领,为掌书记。张安国杀耿京降金,辛弃疾入金营口市生擒叛徒南归。他初任江阴佥判、建康府通叛,后又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方官,坚决主张抗金,采取积极措施,奖励生产,创办学校,训练军队,民生。又屡次上书朝廷,规划恢复抗战,受到主和派打击,屡遭贬谪,淳熙八年(1181)落职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后卒于铅山(今属江西)。他一生坚持抗金,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一腔愤发之于词,成为豪放派最杰出的代表,他共写有六百多首词,数量在宋人中首屈
一指。而贯穿在他词中的基本思想,就是恢复中原、统一祖国,充满了战斗的激情与浪漫主义彩。
3. 朗读课文,注意思考问题,读错及时纠正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4. 播放音乐
5. 跟着音乐唱
6. 字词疏通(讲到“采桑子”时,请背诵一篇我们学过的《采桑子》)
7. 请同学翻译,显示答案
8. 根据朗读时所思考的裁处写作背景
9. 课文分析:第一、二句
10.“识尽”的意思
11.课文分析:第三、四句
12.提问:词中的“天凉好个秋”是什么含义,是闲话还是弦外有音?
答案:这句话看似闲话,平静洒脱,实际却深沉含蓄。人说秋入心即为愁,作者这样写,正写出了内心的无奈和愁绪的无尽。这一腔“愁”,词人越是不说,越是令人感到丑的沉重。
13. 出文中运用重复手法的句子,并说出其作用。
答案:片中两个“爱上层楼”重复使用,将两个不同层次的内容联系起来,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真实地写出了词人年轻时代的精神面貌。“欲说还休”也有两层意思,一是因为“识尽”愁滋味,饱经沧桑,历尽坎坷,有说不尽的“愁”。二是当时投降派当权,有“愁”无处可说,说了犯忌,不如不说。迭次也同时起到了“中间枢纽”的作用。
14. 文中那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文-章-超-市
答案:“少年不愁愁滋味”与“而今识尽愁滋味”。
等等,文中上下下两片处处产生鲜明的对比。
15.从个句分析转向整体理解,你能否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答案:词的上片,着重写自已因年少涉世不深,喜欢仿效历代文人骚客,登临觅愁。词的下片,表现自已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处世渐深,对“愁”的内涵有了真切的体会。
16. 文中“少年之愁”与“而今之愁”有什么区别?
答案:“少年之愁”指的是未作新词而无愁愁,无病呻吟,乃普通文人的通病。“而今之愁”却决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忧民、忧虑国家存亡的报国之愁。
17.那位同学还能背诵什么辛弃疾的词作?概括辛弃疾的词作特点
答案:辛弃疾继苏轼之后,在词的领域内进一步开拓题材,扩展意境,转变风格,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和语言技巧,他沿着苏轼“以诗为词”的道路,进而又“以文为词”;将经史子集任意驱遣,并以口语入词,摆脱音律和纤艳语言的束缚,融汇诗歌无事无意不可入,辞赋铺叙敷衍、散文舒卷自如、宏放不羁的特点,构成了辛词的豪放风格。辛弃疾的词以豪放为主导,但又能兼有清丽、飘逸、甚至缠绵的风格。一部《稼轩词》,或慷慨,或委婉,或清新,或雅洁,风格多样,不局限于一体一式。辛弃疾词的艺术特除了表现在风格的多样化上,还表现在雄奇阔大、瑰丽奇伟意境的创造上。辛弃疾的战斗经历、报国宏愿,以及过人的才识、胆略、豪气,使他在词里所表现的往往是阔大的场面,飞动的形象;这变化飞动的意象,渗透着词人激荡奔放的感情,形成了雄奇阔大的意境。而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也使辛弃疾常驰骋于浪漫主义想像,以梦幻的形式表现对理想生活、光明世界的向往,创造出瑰丽奇伟的意境。
18.那位同学还知道其他的反应像本文作者所反映的情感的词作呢?(或说,那位同学先起来再给我们回顾一下这篇文章中作者的心境。
答案: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9.大家对课文理解还有什么问题吗?
20.请一位同学试着将本词背诵一下。
21.请评委点评并给出问题,谢谢!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