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出乎意料的伟⼤发明(⾷品篇)
1、糖精:不洗⼿吃饭的“意外发现
1879年,美国约翰·霍普⾦斯⼤学的康斯坦汀·法尔伯格在实验室研究⼀整天煤矿衍⽣物后,并没有洗⼿就匆匆回了家。法尔伯格发现,他当晚吃下的⾷品都带着甜味,可⾷品中根本没放糖。最后法尔伯格发现,⾷品之所以发甜,是因为他拿过餐具的⼿带着甜味。法尔伯格顿时意识到,他⼿上的甜味显然是在实验室中沾上的,实验室中⼀定有⼀种奇怪的特别甜的物质。
法尔伯格风风⽕⽕地赶到实验室,对当天实验⽤过的器⽫进⾏了仔细检查,最后发现⼀种从煤焦油中提取出来的物质是甜味的最初来源。这种⽩⾊的晶体⽐蔗糖要甜500倍,法尔伯格随后给它取名糖精,并申请了专利。“糖精”从此闯⼊了⼈们的⽣活。
2、味精:喝海带汤的发现
1908年,⽇本东京⼤学有位化学教师池⽥菊苗,回家晚了,妻⼦就把剩菜热了⼀下给他吃。当他喝了⼀⼝汤时,忽然觉得异常鲜美,便仔细检查了⼀下汤⾥的菜,可是汤⾥仅有⼀些海带丝和⼏⽚黄⽠,问起做法来,妻⼦告诉他这只是中午没吃完的菜加了⼀些⽔制成的。池⽥不死⼼,他认定这汤⾥⼀定有什么奥秘,于是他把海带拿到试验室研究,终于发现了海带中有⼀种叫“⾕氨酸钠”的物质。当然,他发表论⽂后就忙
别的去了。这时,⼀位名叫铃⽊三朗助的⽇本商⼈,正和他⼈共同研究从海带中提取碘的⽣产⽅法。当他⼀看到池⽥教授的研究成果后,灵机⼀动⽴刻改变了主
意,“好哇,咱们不搞提取碘的事了,还是⽤海带来提取⾕氨酸钠吧!”池⽥和铃⽊的合作很快就结出了硕果。不久后,⼀种叫“味之素”的商品出现在东京浅草的⼀家店铺⾥,⼴告做得⼤⼤的——“家有味之素,⽩⽔变鸡汁”。⼀时间,购买“味之素”的⼈差⼀点挤破了店铺的⼤门。
3、⾖腐
两汉时,淮河流域的农民已使⽤⽯制⽔磨。农民把⽶、⾖⽤⽔浸泡后放⼊装有漏⽃的⽔磨内,磨出糊糊摊在锅⾥做煎饼吃。煎饼加上⾃制的⾖浆,是淮河两岸农家的⽇常⾷物。农民种⾖、煮⾖、磨⾖、吃⾖,积累了各种经验。后来,⼈们从⾖浆久放变质凝结这⼀现象得到启发,终于⽤原始的⾃淀法创制了最早的⾖腐。相传汉代淮南王刘安始创⾖腐术。当年,刘安为寻求长⽣不⽼之术,组织⼀个庞⼤的炼丹团队,⽤中草药等昼夜不停地炼丹,将黄⾖磨成汁培育丹苗,谁知不⼩⼼把⽯膏滴进了黄⾖汁⾥,结果变成了⾖腐。有个不怕死的⼈拿起就吃,⼝味不错,于是就在⽼百姓中传开了。
4、冰棍:冻在⼩棍上的糖品。
冰棍的制作看起来⼗分简单,看似是个⼩孩的发明。实际上还真就如此。1905年的冬夜,11岁的⼩男孩
弗兰克·艾伯森(Frank Epperson)把⼀杯⽔果味的苏打粉与⽔混合在⼀起,他把杯⼦忘在了⾛廊,搅拌棒还直直⽴在杯中。经过⼀晚上,饮料冻成了固体,世界上第⼀根冰棍就这样横空出世。艾伯森并没有马上售卖⾃⼰粗⼼⼤意得来的发明,直到18年后,他为家乡旧⾦⼭的⼀场消防员舞会准备了这种⾃创的冰品。⼈们⾮常喜欢,于是他辞掉了房地产经纪⼈的⼯作,为⾃⼰的发明申请了专利,从此开始卖享誉世界的埃珀森牌冰棍⼉(Epsicles)。
5、可⼝可乐:“头痛”的意外收获
全世界最流⾏的饮料可⼝可乐的起源,⼀直充满了神秘⾊彩。它其实是美国亚特兰⼤药剂师佩姆伯顿1886年于偶然之中发明出来的。佩姆伯顿是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兵,他喜欢⾃⼰配制药剂来减轻伤痛。1886年5⽉,佩姆伯顿为了⾃⼰的头痛,⽤⼀些超级秘密的材料混合配出了⼀剂“药⽅”,这个配⽅混合出的液体就是现在的可⼝可乐。根据可⼝可乐公司的传说,直到今天,这个绝密的配⽅仍被锁在⼀个保险柜中。这个“头痛”的配⽅⼀开始只在美国⼀家药房有售,由于它是如此受⼈欢迎,8年后,它被装在瓶中出售。
6、薯⽚:挑剔顾客逼出来的发明
1853年,纽约⼀家饭店遇到了⼀名极为难缠的顾客,他总是将从该饭店购买的油炸马铃薯原封退回,称它们炸得太厚、太湿、太乏味。由于总是受到这名爱挑剔顾客的退货,饭店厨师克鲁姆只好被迫将马铃
薯切得尽可能地薄,然后再对它们进⾏油炸,直到它们卷曲发脆,然后在上⾯撒些盐来
意外收获调味。没想到这种“新产品”不但让这名挑剔的顾客从此再没话讲,它还成为100多年来最流⾏的⾷品之⼀。
7、三明治:赌桌上产⽣的美味
⼀天,英格兰的约翰·蒙塔格·三明治伯爵四世,正在忙着赌博。当时他在赌桌上已经呆了24个⼩时,为了能够⼀边吃,⼀边腾出⼿来继续赌博,便让侍者把⾁夹在⼏⽚⾯包之间,没想到,味道很不错。于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三明治诞⽣了,最常见的形式是两⽚⾯包夹⼀条⾹肠。
8、⾯包:偷睡奴⾪的把饼烤⼤了
传说公元前2600年左右,有⼀个为主⼈⽤⽔和上⾯粉做饼的埃及奴⾪,⼀天晚上,饼还没有烤好他就睡着了,炉⼦也灭了。夜⾥,⽣⾯饼开始发酵,膨⼤了。等到这个奴⾪⼀觉醒来时,⽣⾯饼已经⽐昨晚⼤了⼀倍。他连忙把⾯饼塞回炉⼦⾥去,他想这样就不会有⼈知道他活还没⼲完就⼤⼤咧咧睡着了。⾯包烤好了,奴⾪和主⼈都发现那东西⽐他们过去常吃的扁薄煎饼好多了,它⼜松⼜软。
也许是⽣⾯饼⾥的⾯粉、⽔或甜味剂(或许就是蜂密)暴露在空⽓⾥的野⽣酵母菌或细菌下,当它们经过了⼀段时间的温暖后,酵母菌⽣长并传遍了整个⾯饼。埃及⼈继续⽤酵母菌实验,成了世界上第⼀代职
业⾯包师。
9、“牧⽺娃偶然间发现了”——咖啡
根据传说,是⼀个叫卡尔迪的牧⽺娃偶然间发现了咖啡。差不多两千年前,他正在红海边的⼭坡上放牧他的⼭⽺。⼭⽺开始嚼⼀些灌⽊丛上的浆果,吃完浆果后,⼭⽺很快就兴奋地欢蹦乱跳。
卡尔迪决定⾃⼰也尝尝这种果⼦,很快地他也兴奋地跳起来。
⼀个附近修道院的修道⼠看到这奇怪的⼀幕后,也去尝了⼀些这种果⼦。他⽤热⽔冲在咖啡⾖上,很喜欢它的味道。他⼜把这种饮料传给修道院的其他兄弟喝,晚祷告时⼈⼈都精神奕奕,神采飞扬。
10、寿司
寿司最初是东南亚地区的⼈们保存鱼⾁的⽅法:⽤盐腌鱼,再⽤⽶饭包裹起来,经过⼏个⽉的发酵后,剥开并扔掉外⾯腐败的⽶饭(由于这样太浪费,寿司⼀直是富⼈才能享受的⾷物),只⾷⽤发酵的鱼。这与现在制作⽜⾁⼲的过程很像——让⾷物的⼀部分腐败,但剩下的部分却变得更鲜嫩可⼝。到19世纪,⽇本⼈开始省掉长期发酵过程,通过向⽶饭中加醋来产⽣寿司那浓烈的味道。
11、冰糖
相传清康熙年间,有⼀个名叫扶桑的姑娘,是四川内江的⼀个⼤糖坊主家的丫环。有⼀次,她趁主⼈不在舀了⼀碗糖浆正准备喝的时候,主⼈来了,扶桑连忙把糖浆倒进猪油罐,将它藏进柴堆⾥,⼜在上边放些⾕糠掩盖住。过了⼏天,当扶桑捧出猪油罐时,罐⾥却长满了许多⽔晶般的东西,敲碎⼊⼝,坚脆⽽纯甜,其味道胜过⽩糖。扶桑把这⼀奇怪现象讲了出去,许多⼈如法炮制,因制出的糖形似冰,味如蜜,⼈们就把它称作冰糖。
12、速溶巧克⼒:可可⾖机不停机的意外收获
1879年,瑞⼠莲巧克⼒的创始⼈24岁鲁道夫·莲买下了两个⽕灾后受损的⼯⼚和⼀个⼆⼿的可可⾖研磨机器。然后某⼀天,不知道是偶然还是⼈为安排,莲竟然将巧克⼒机器前所未有地连续运作了三天。就这样,令⼈感到不可思议的巧克⼒诞⽣了。它如丝般柔滑并带着淡淡光泽,完全的融化于⾆尖,如同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只融于⼝的巧克⼒。⽽在这之前吃巧克⼒是需要⽤咬的。同年,莲通过不断的完善制作⼊⼝即化的巧克⼒技术,并且最终发明了“巧克⼒研拌机”“Conche”(源⾃于西班⽛语的”Choncha”)它可以将可可⾖研拌成丝滑细腻、融化于⼝的巧克⼒,这是前所未有的。莲的发明赋予了巧克⼒新⽣,并轰动⼀时。
13、巧克⼒曲奇饼
传说巧克⼒曲奇饼⼲在20世纪30年代⾸次出现在马萨诸塞州的餐厅。当时餐厅主⼈Ruth Graves Wakefi
eld为她的客⼈们烘焙⼀些黄油夹⼼曲奇时,需要将巧克⼒融化,但是烘培⽤的巧克⼒已经⽤完了,于是韦克菲尔德把巧克⼒条弄碎,把巧克⼒碎⽚加到饼⼲混⾯团,希望碎⽚能融化。没想
到做完⼀看,巧克⼒碎⽚揉在⾯团⾥还是碎⽚,于是巧克⼒⾖曲奇就这样诞⽣了,客⼈也很喜欢。雀巢公司发现⾃⼰的巧克⼒在马萨诸塞州的韦克菲尔德家附近的销量猛增,随后拜访了韦克菲尔德夫妇。后来这个⽼板把⽅⼦卖给了雀巢,雀巢给她的回报是免费供应她⼀辈⼦的巧克⼒。
14、蛋筒冰淇淋
1904年,在圣路易斯的世博园区,欧内斯特先⽣威在⼤街上买叙利亚馅饼⽪,旁边⼀个先⽣在卖冰淇淋,那时是⽤盘⼦装,到中午时就没有盘⼦装冰淇淋了。正当他不知如何应付下午的⽣意时,欧内斯特把⾃⼰的馅饼⽪卷成圆锥形,帮忙把冰淇淋放在⾥⾯。结果,这种冰淇淋圆锥很受⼤家欢迎,并演化为今天的蛋筒冰淇淋。
15、三氯蔗糖
1970年代,泰莱公司和英国伊丽莎⽩王后学院的⼀位学者合作,研究蔗糖经过分⼦修饰之后作为杀⾍剂的使⽤。有⼀个实验品是⽤三个氯原⼦取代了蔗糖的三个氢氧基团。这位学者叫他的学⽣去测试⼀下这个样品。英⽂⾥的“测试”是test,其发⾳跟“品尝”(taste)差不多。他的那位印度学⽣听到导师的要求估
计有点诧异,但也没有多问,就⽤⾃⼰的⾆头去“taste”样品了。结果发现,这东西甜得⼀塌糊涂。这个东西就是三氯蔗糖,也有⼈叫它“蔗糖素”,其甜度是蔗糖的600倍左右。
16、爆⽶花
爆⽶花据说发明于宋代。那时⼈们认为,每逢农历⼆⽉初⼆,是天上主管云⾬的龙王抬头的⽇⼦。“⾦⾖开花”的爆⽶花⽤以解救偷偷为⼈间降⾬⽽被⽟帝惩罚的龙王。宋代范成⼤在《吴郡志·风俗》中记载:“上元……爆糯⾕于釜中,名孛娄,亦⽈⽶花。每⼈⾃爆,以⼘⼀年之休咎。”在新春来临之际,宋⼈⽤爆⽶花来⼘知⼀年的吉凶,姑娘们则以此⼘问⾃⼰的终⾝⼤事。宋⼈把饮⾷加⼊⽂化使之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宋朝发明创造的⼩吃还有很多很多,如“⾓⼦”(饺⼦)、“索饼”(⾯条)、“焦碱⽔锥”(炸元宵)、“浮团⼦”(汤圆)等等,连调味品酱油也是发明于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