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城乡整合小学管理的实践与反思
高耀明
校情分析:
1、解决了部分农村学校规模小、教学设施落后、师资缺乏、师生工作学习不安全等问题,既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更能让学生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也可以使政府更集中财力、人力办更出、更规范的学校。
2、减少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推动了教科研的全面发展,为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障。在人口低生育率和人口流动的共同作用下,一些小学规模越来越小,既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又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通过资源整合,学校不但可以根除师资缺乏的现状,而且还可以根据教师个人的专业进行统筹安排教师的对口学科教学,同时同学科教师数量最多,丰富了教科研的内容、层次、形式,既有利于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又促进了教育质量的全面的提高。
3、有效地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利用率,促进了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上课对农村孩子有时是一种奢望。通过进行资源整合,农村的孩子可以与城市的孩子同样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让教师掌握更多的教学手段。
4、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有效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专业整合后,随着各类标准化功能室的筹建,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各类实践课、活动课、实验课全面开启,有力的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化发展提
高教学质量。
但是资源整合同样为学校管理提出了挑战,为教育教学的开展带来了许多问题或困惑。
一是教师队伍方面:学校刚刚整合时由于大家来自不同学校,整体上在原校多年养成不同的思维方式、教育行为习惯和做事习俗,同时受原校教育环境影响,一方面教师教学水准差异比较大,参差不齐,在师资建设、管理,常规工作推行等方面出现了落差。另一方面教师间的凝聚力相对薄弱,工作心态、成效差距对比明显。
二是学生方面:学生构成复杂,层次不齐。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基础知识扎实,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身心健康活泼。但同时还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思想意识落后,行为习惯不规范,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课堂学习低效,作业质量较差,甚至每班都有学生不写不交作业,而且屡教不改等现象。给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带来了阻力。
三是家校合力教育困难较多,由于家长境况不一,认识不一,构成复杂,层次多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城乡家长的配合、支持力度不同,直接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工作动态:
我们客观分析、深层剖析,了解了学校发展和管理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认清在未来发展中存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理清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后,决定有针对性地从四个方面建构起治校方略:一是感应时代脉搏,准确把握学校定位,二是自觉形成办学理念,构建新型办学模式,三是建立科学的操作系统和合理的运行机制,四是加强人文管理、张扬特教育、打造精品学校。确定了一年正规,两年合格,三年一流的目标。具体采取了以下管理措施和方法:
一、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学校稳定、健康的发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成立以后,依据上级部门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学校实情,通过草拟---讨论—确定,汇编了《河西堡第二小学管理章程》,内容涵盖政务、校务(公务 总务)、财务,德育、教学、科研,教师、学生、家校合作等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学校教务管理、公务处理、总务建设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在运行过程上明确职责,做到定人定岗定责,层层签订责任书,并建立三个系统:一是计划系统;二是检查监督系统;三是总结反馈系统。三个系统互为条件,互为结果,互相促进,三个系统一起转,进入一个相对封闭的管理链条、操作系统,合理的运行机制。确保学校在规范管
理下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以人为本,民主管理,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学校管理往往是靠一系列规章制度保障规章的正常化、有序化。制度固然是严肃的,但制度的执行有着时间、地点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片面强调制度的“划一性”会使管理工作程序各种矛盾,会产生有章可行的事有人管,无章可行的事无人问的现象,从而影响学校的整体工作。所以我校在教师管理方面采取:
构建和谐校园1、注重育人氛围,加强师德教育。
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教师的说的修养可以通过这么几个途径: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开展“求真务实,解放思想”、“责任与奉献”等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思想职业道德观念。二是典型引路,榜样推动。每年通过层层选拔、考核、评选出若干名模范教师。以典型带动全体,激发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三是对照标准,严格考评。对一切违背师德师风的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不得评优、晋级、晋升,并作为绩效工资考核依据。
2、情感沟通,增强凝聚力
根据我校校情,学校领导密切关注教师思想动态,在教师取得成功时,加以肯定,在教师困难是,尽可
能给予帮助。譬如我校有一位教师出车祸后,虽然学校人员紧张,但学校一直派人在医院轮换护理,直到五个月后完全康复。通过这些有声无声的沟通,使教师感到有成就感、归属感,甚至产生亲情感,让教师发现、感受到自己在集体中得位置,通过这些非制度的情感沟通,大大加深教师凝聚力。同时校长平时要善于捕捉学校日常工作中的点滴事例,挖掘其在实现观念引导方面的价值和意义,让教师领会1>100这个不等式的深刻含义。比如:一位教师所带来的正面效应有时会大于100位教师所带来的正面效应。学校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是休戚相关的,组织目标的完成有利于个人目标的实现。这些都有利于凝聚教师合力,推进学校工作的发展。
3、注重打造“名师工程”,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
“名师”是学校学科教学水平的象征,是学校声誉和教学质量的标志。所以我校发挥专业整合的师资丰富的优势,挖掘校内“名师”,省、市、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让他们作为学校发展的动力和宝贵财富,“铺路子,压担子”、“树样子,架梯子”、“更新意识,激励创新”充分发挥主力军的引领作用。对青年教师生力军,采取优先培养做法,促使其尽快成长。一是“选苗子”,依据师德、才学、能力选择重点培养的对象。二是“打底子”,学校通过树立典型、建立激励制度,或提供学习、研讨、外出培训等办法,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拓宽途径。三是“给位子”,学校千方百计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锻炼的舞台,营造适宜的环境。四是“压担子”,学校通过适当增加工作量、多承担教育教学研究任务等手段,使青年教师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五是启动“青蓝工程”项目,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制订教师个人成长计划。确定近期
、中
期、远期帮教目标,力求五个月达到规范,八个月专业化明显,一年出徒。采取(1)学校对全体老师进行摸底,签订协议、制度计划,指导被帮扶教师逐步提高、发展。(2)学校教务处督导定时、定点分科开展“青蓝”帮教经教研活动,其中进行了热点问题研讨,经验交流座谈,汇报评比课评议活动等。引导青年教师、待进教师在学习优秀的教育经验、方法的同时,能够有所创新的展现了自己的风采,提升了师德、师品、师艺。(3)明确师徒要求。对新教师、待进教师(青)的要求是:虚心求教,认真备课,精实上课,严谨科研,扎实学习,一学期完成教学总结,教学设计教学论文一篇。勤听、勤实践,善于实践、反思。对指导教师(蓝)的要求是:本着对学校发展负责、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和老教师有承担培养新教师义务的要求,指导和督促被帮教教师备课、上课、写课后反思、论文、电教手段的使用、每周检查教案等。
4、创造性开展丰富有效的科研活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一是规范、细化了常规工作。对备课摒弃电子教案备课为集体备课下的手写教案;讲课提出“精、准、细”的三字要求;辅导方面明确对学困生面批面改及建立活页档案(学困生档案)要求;科研要求一课一得的基础上,每学期每位教师撰写8---10篇有质有量有成效的教学反思。二是学校开展了大量的教研活动。如:全校性的“互学共研”调研活动;名师示范观摩活动;“畅言语音、白板式互动教学”课例活动;“国培”教师观摩汇报说课、上课活动;“同课异构”研讨课活动;语、数、外“有效课堂教学”教研活动、业务学习,都充分展示了不同层面教
师的教学水平,不同程度的提高了他们的教学认识和能力,让他们在互学互助中更新了教学理念,继承和发展了一些优秀的教学方式、方法。奠定了良好教科研基础,也使我校在全县测评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