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育为首,创建和谐校园
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因此,我们应将学校德育工作作为整个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与灵魂,以此来优化校园的人文环境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校德育工作在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通过个体的和谐带动学校整体的和谐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来,我校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认真落实《小学德育纲要》,以德育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我重点从学校德育工作理念、德育队伍建设、德育教育方式、德育活动引领、校园环境育人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教育这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发挥德育工作的作用,让德育工作整体服务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一、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树立全新德育理念
学校和谐校园建设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环境。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一定要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原则、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加强各种制度建设,保证公平客观。完善校园管理,保证校园安宁有序,激发师生活力,使他们心齐气顺。通过努力达到教育管理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育竞争的和谐,教育者和受教
育者的和谐。教师要明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德育的内涵,要改变一讲到德育,总是想到空洞的政治教育和形式化的政治活动。其实德育的内容包含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等要素在内,它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简而言之,德育就是要着力构建在和谐的校园教育中、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在和谐的校园生活氛围中,教会受教育者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的工作。在当今信息时代下,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反映了时代和社会的特征,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但由于他们生长在价值观念迅速变化的年代,特别是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与消极、美好与丑恶、文明与愚昧、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先进与落后、规范与不规范等矛盾冲突的影响,容易使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思维结构以及价值观念发生裂变,产生困惑,甚至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少数学生中存在着理想信念淡化、主流价值观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因此,在建设和谐校园中,每个教师都要始终牢牢把握育人这个根本,将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确立为教育的核心,树立因材施教,正视差异,求真务实,克服形式主义做法,要处处体现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主导者,引领学生树立奋斗的目标,重视和发展学生不同的个性爱好和特长,培养健康向上的情操和高远宽美的人格。
二、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培养德育工作团队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往往把教师当作最直接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要提高学校德育质量,必须要有一支素质高、过得硬的思想工作队伍,完善的思想工作体系,以保证思想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因此,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加大了师德师风建设力度。一是重视德育骨干队伍的培养,尤其是在班主任工作上,挑选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优秀教师担当班主任,并积极为班主任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二是通过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日常工作研究会、阶段工作总结会,学习管理理念,交流德育经验,并将报刊、杂志登载的优秀教师的事例以及自己身边的优秀教师的事迹作为我们学习追求的目标,不断地提升德育管理水平;三是建立优秀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考核奖励制度,将学生思想工作和德育工作作为教师成长和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激励和增强广大教职工对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四是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对全校教职工的职业培训,特别是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先进的教育理论,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准,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育人意识;五是以教师无小事,处处是楷模的警句时时勉
励自己,在平常的工作中,从自己的言谈举止,衣着装扮都以最佳的形象展示于学生面前。对于教师自己不顺心的事,我们提出:不管多难,在学生面前要面带笑容,充满活力与朝气,因为我们是教师。同时我们还要有一双锐眼,及时发现那些写在学生脸上的心理问题,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三、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改善德育教育的方式
据调查,当代小学生在接受学校德育教育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变化,主要表现是一是学生民主意识明显增强,不愿接受训导式的唯书、唯上、唯长的教育,乐于以平等、探讨式的态度接受教育;二是喜欢独立,求实精神大大增强,不喜欢机械、抽象空洞的说教,喜欢在实践中明辨是非、善恶与美丑;三是渴望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和文化活动中发展兴趣和特长,不愿接受乏味的、教条的伦理教育;四是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渴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但自立能力明显不足。这些新变化、新特点,要求我们必须优化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否则,对学生文化知识传授的任务难以完成,对他们思想品德的塑造更无从谈起,和谐校园的形成将会是一句空话。
(一)努力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和谐的人际环境,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
形成具有真正内涵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可以通过组建各学科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音乐兴趣小组、篮球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篮球运动会、田径运动会、开学典礼、升旗仪式、校史教育、教师节尊师月、母亲节等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帮助学生发展个性,彰显特长,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展示才华的舞台,让学生在思考、诉说、娱乐、增知、益智、健体为一体的活动中去感悟对与错优与劣先进与落后文明与愚味坚强与懦弱等行为意识,从而很好的培养了学生诚实守信、顽强拼搏、文明好学、求实上进的道德品质。
(二)教师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榜样。良好的教师风范对学生学习做人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教师的敬业精神也是校园靓丽的文化,教师的人品和学识,教师对学生教育目标的高与低,对各类学生教育的全与偏,教育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知识的量度与宽度,以及教育方法和手段组合的优与劣,教育时间与空间的合理利用与调配等等,都对学生有举足轻重影响。同时,通过树立学生熟悉的,甚至是身边的先进模范人物的形象,能使抽象的伦理道德、人生价值、道德规范形象化、具体化、人格化,以个性培养个性。
(三)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成长。学校的德育过程,既要坚持重视《品德与社会》课的
教学和其他学科的德育渗透教育,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同时,也要根据新形势下学生德育出现的新情况和新变化,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发挥学生的德育教育主体的作用,加大力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办校园广播、宣传橱窗、黑板报、班级墙报、主题班会、,积极引导并支持组织合唱队、器乐队、体育代表队、美术兴趣小组等团队,让学生开展班级轮流值周、班风班容评比、读书征文比赛、朗诵、书画比赛、演讲比赛等,进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为和谐校园建设奠定广泛雄厚的基础。
构建和谐校园四、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协调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德育网络
和谐校园的建设,不能局限于学校的范围,必须纳入社会大体系,必须全方位协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家庭教育是以养成为主的教育,是属于基础教育的范围,教育者是家长;学校教育是以成才为主的教育,这是关键教育,教育者是教师;社会教育是以角为主的教育,这是核心教育,教育者是社会与之相关的各类成员。要树立整体观念,加强综合研究,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一致性,达到共同育人的目的。三维一体的育人
格局要做到对学生教育的和谐,就首先要共同了解、理解、谅解学生,关心、帮助、支持学生,就要始终一致形成合力对待学生。这样一来,受教育者就会成人、成才、成功,就会彰显和谐教育的威力,服务和谐社会的构建。如果上述三类教育相互脱节、相互矛盾,或者是人为的此消彼长的,那么,学校和社会给学生提供的环境就显示极大的差异性,使学生身心负荷加重,难以接受这种教育,心里就产生不和谐、不平衡,难以产生谐振效应。因此,让学校、家庭、社会都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和谐共建共育的育人环境,形成多元化的格局,促进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社会免疫能力,使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在建设和谐校园的工作中,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