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教育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构建和谐校园有多重含义即协调、融洽、匹配,如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认为只要内部和谐,大家同心同德,就能战胜一切。荀子提出“和则一,一则多”,其认为若人们和谐相处,就能增大力量。孔子则提出“和而不同”,他认为“和”就是协调和统一各种差异。和谐教育理解为认识与自我表现结合起来的教育,即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天赋,到某种表现自己的活动领域,在积极劳动及与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培养“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人”。
和谐教育的提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学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才的使命,所以学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骨干和带头作用,应当走在前面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使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所以,推进和谐教育正是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谐教育的提出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促进事业发展。只有拥有和谐的环境氛围,学校的组织效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得到提高,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和谐教育的提出是学校发展的需要。。面对当前的教育竞争和教育现状,需要调整沿袭传统的教育思路,规范管理秩序和创新教育行为,形成自己的办学特和教育合力,和谐教育理念既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也适合应对学校面临的发展问题。
一、和谐的人文环境,创建文明校园,人文校园。
一、和谐的人文环境,创建文明校园,人文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人际和谐是关键,学校事业和谐是核心,环境和谐是保障和窗口。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思想、智慧、塑造人的心灵、愉悦人的身心,激发人追求上进,探索未知领域、创造美好的活力。包括办学理念、校风、绿化美化、彩及人文关怀等方面软硬件设施。打造人文品位的校园环境也是构建和谐校园部可少的内容之一。
1. 我校的校训:澡身浴德,格物致知。澡身浴德,意为澡洁其身不染浊也,沐浴于德以德自清。格物致知,意即探究事物真理,获取理性知识。
2. 我校的校风:敬、静、净、竟、尽、进。
3. 我校的教风;有教无类,诲人不倦。
4. 我校的学风;乐学善思,孜孜以求。
5. 我校的校歌;长江奔腾,白鹤翱翔,巴国文明源远流长-------
6. 我校的育人目标是;厚德博学
我校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以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为主题,利用各种法定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发掘一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创新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载体,努力开创一个传统节日,一类教育内容,一种活动载体的生动局面,开展“学雷锋活动”,黑板报比赛好爱心捐款活动,以及‘我为校园添点绿—环保再行动‘主题活动,并围绕这一主题开展画廊评比,征文竞赛,义务植树等一系列的具体活动。设立“废旧电池回收箱”,帮助学生树立环保观念,强化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自觉的爱护学校。
深入开展校园精神文明督导,大力宣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使人人争当文明学生,校园文明礼仪蔚然成风,这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文明是一种品质、一种修养、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广泛推崇的行为,相遇时的一个微笑,一声问候,有难时的互相帮助,相处时的真诚与亲切,打搅别人时的一份歉意------。建设文明校园时良好校风形成的有效手段,意在营造文明、健康、高雅的 环境,形成蓬勃向上,催人奋进的校园气氛。学校
全面贯切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将师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成效,列入文明学校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的评估体系,把中学生文明礼仪常规列入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课教育内容,把文明礼仪教育与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加强教师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作用,从而培养严谨的教风、学风、校风,营造健康深厚的校园环境。人文校园倡导个人与他人和谐相处,个人发展与学校进步相辅相成。每个人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要自觉履行对他人、学校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构建人文校园,要注重优化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领导要始终树立领导和教师平等共事、互相尊重的意识,要尊重教师业务上的专长,做到人尽其才,要引导教师正确地审视自己,看待别人,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最大限度地协调好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起以民主、平等、和谐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积极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和精神氛围。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做到理解、尊重、宽容、平等地对待学生,从而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和谐共处的良好师生关系,教师是这种关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通过教师自身努力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学校开展的一切活动,都应让人文精神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支柱,成为师生修身齐家、奉献社会的精神依托。
二.构建和谐课堂,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和谐教育。
和谐课堂应呈现民主、自由、合作、进取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心情才能愉悦,好奇心和求知欲才不会被压抑,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因此,我们以新课程实验为契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过程和生命意义,强调教研成果实用性,积极构建和谐课堂并力求“和谐施教”。即遵循事物和谐统一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和谐的人文发展观,运用系统的整体优化的思想方法,指导办学育人、教书育人的过程。它追求的是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和谐,以及整体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的高效主要包含四个指标:真实性、科学性、艺术性、发展性。真实性是指知识传授准确、不出现任何错误,内容实实在在,不搞形式主义,能力训练扎实,每堂课学生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安排科学合理、对文本的解读准确无误,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发展学科能力的规律;艺术性是指组织教学能力强,在内容传授、教学设计、课件使用、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创新,学生愿学、会学、乐学,课堂效率高;发展性是指教学内容与“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新知、发展能力,而且促进学生智力进步和思维发展,有利于学生的成长,真正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与作用。
“学”的高效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四个指标。四个方面是:学习状态、情感体验、学习效果、参与面。学习状态: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学生思维是活跃的而不是压抑的;情感体验:学生具有积极愉悦的学习体验、和谐充实的内心感受,是快乐的而不是痛苦的,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即是最高境界;学习效果: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学生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在三个维度上都有收获;参与面:主要看是否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全体学生的“高效”,而不是几个人和少数人的“高效”。四个指标是:时间、容量、质量和强度。时间:在单位时间内,不超时间;容量:适度,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质量:理解深透,操作熟练,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或称高度);强度:适中,不能以牺牲学生健康为代价,要有张有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保持好心情,才有好气氛。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轻松起来。试想,铃声响后,学生看见讲台前黑着脸的老师,谁还能轻松起来。因此,教师要努力保持微笑,让微笑成为教师课堂上的基本面部表情。其次,教师不要刻意让学生体验学习压力。有的教师喜欢一上课给学生个下马威,先来个背、罚、练……。这如何能让学生轻松起来呢?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已够多的了。有来自家长、老师、同学……重重的压力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了,这些均与新课程改革理念是背道而驰。相反,善意的微笑,平易近
人的表情,关怀爱护鼓励的发问,轻松耐心的回答,如“好!”“很好!”“很有创造性!”通过鼓励的话语拉近老师和学生情感上的距离,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学习,不仅易懂,而且乐学。
2、幽默的教学表达
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并给人以启迪,其主要表现为: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有时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给学生以启迪。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适时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和有效。有时面对学生的差错,也不必声俱厉,幽默地纠错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幽默引趣、幽默点拨、幽默纠错、幽默启悟,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一股新鲜血液,使课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留连忘返的殿堂。
二、 让学生体验成功是和谐课堂的根本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程目标所确定的都是新世纪我国国民的最基本素质。我们教师面临任务既要培养高素质尖端人才,又要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培
养人才和建设者。因此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使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其中最高的境界让学生通过努力获得自己将来可以借以争取成功的基本素质即:我们通常说的要“授之以渔”。怎样让每一名学生,尤其是中游、学困生获得成功呢?简单的说“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
1、低起点:教学中可采取的方法:教授新知识时用原有知识作为起点,用鲜明的实验或直观表象作为起点,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作为起点,用与本课内容的相关故事片断、科学史作为起点。
2、小步子。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步子减小,尽量考虑能使学生成功,从而使学生每步都有进展,每时每刻都处于积极学习状态。我认为最好做法是让学生能清楚地看到自己作出努力所能得到的直接结果,即把要讲的知识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稍加努力就可获得成功体验。当然学生认为的难点一定要多讲几遍,并且一定要给学生总结出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多活动。首先,教师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①给学生思考的时间②给学生思考的限度空
间 ③给学生记忆、反思的时间。
其次,处理好自主和合作的关系,容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而对于学生来说思维有困难的问题则需要合作、交流、多维互动。学习在学生“自主”独立回答问题时,如果学生回答得不正确或不完整需要补充,教师一定不要越俎代庖,一定让学生充分表达观点。教师要做活动的引导促进者和参与合作者。
4、快反馈。①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表情,倾听课堂上声音,及时调节教学。② 教学中有教师讲、学生练,更要有教师的查,一定要走下讲台,走近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③对学生的成功及时欣赏,提高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生活化、人文化走进课堂,是和谐课堂的支撑
和谐的课堂应充满“生活味”和“人文味”,这样更能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课堂上应竭力在“文”和“性”的碰撞中,促进学生整体性的发展,让课堂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和谐。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就处处有科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特点和教材的实际,把生活带近课堂,整合教学资源和生活资源,不断充盈学生的生活世界,开拓生活世界,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学世界对生活世界的提升意义,让小课堂变成大社会,让学生
和谐的课堂应充满“生活味”和“人文味”,这样更能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课堂上应竭力在“文”和“性”的碰撞中,促进学生整体性的发展,让课堂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和谐。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就处处有科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特点和教材的实际,把生活带近课堂,整合教学资源和生活资源,不断充盈学生的生活世界,开拓生活世界,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学世界对生活世界的提升意义,让小课堂变成大社会,让学生
在小课堂中领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促进师生教与学的联动与和谐。
课堂还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对学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需求、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真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是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的互动关系,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不搞“语言”、“思维”、“行动”上的“霸道”,而是在“润物细无声”的组织引导中,带领学生逐步建构和完善。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在尊重、沟通、宽容、欣赏的氛围中,使我们的课堂更有“人情味儿”。在我们的课堂上,即使学生理解有偏差,我们也要让学生很“体面”地坐下,尊重他们想法中合理的部分,“扬弃式”地处理,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和谐。
四、预设和生成和谐碰撞,是和谐课堂的精髓
课堂教学尽管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信马由僵式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学方案中留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适应学生的即时生成,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预设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当课堂上学生的个性思维如潮水般喷薄而出时, 教师面对如此之多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就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必须尊重教育资源的生成。既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心灵的自由,大胆猜测,放飞想象,又要尊重事实,讲究科学;既要有教师的宽容和学生的自主,又要有教师的引导和学
四、预设和生成和谐碰撞,是和谐课堂的精髓
课堂教学尽管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信马由僵式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学方案中留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适应学生的即时生成,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预设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当课堂上学生的个性思维如潮水般喷薄而出时, 教师面对如此之多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就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必须尊重教育资源的生成。既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心灵的自由,大胆猜测,放飞想象,又要尊重事实,讲究科学;既要有教师的宽容和学生的自主,又要有教师的引导和学
生自律。因此课堂不是教案预演的舞台,而是珍视学生变化的学习需要,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弹性调控过程。科学而艺术地对待预设与生成,使这对矛盾和谐共生,这样,课堂教学就会成为师生发挥潜力,表现个性,愉悦心灵,提升素养的心灵历程。
发布评论